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厚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hòu bó [1] 基本解釋:厚與薄的程度。中文名 厚薄 性質 詞語 意思 厚與薄的程度 拼音 hòu bó .

目錄

1 詞目.2 拼音.3 引證解釋.詞目:厚薄.拼音:hòu bó.

引證解釋

1、【厚度】。 [2]禮記·月令》:「﹝孟冬之月﹞飭喪紀,辨衣裳,審棺槨之薄厚,塋丘壟之大小,高卑厚薄之度,貴賤之等級。」北魏 賈思勰齊民要術·脯臘》:「作甜脆脯法:臘月取麞、鹿肉,片,厚薄如手掌。直陰乾,不着鹽。脆如凌雪也。」清 孫枝蔚 《陸放翁研歌為畢載積題》詩:「不聞撥刺轉堪疑,到手且看石厚薄。」 2、【猶濃淡;稀稠】。 《周禮·天官·酒正》:「掌其厚薄之齊,以共王之四飲三酒之饌。」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餅法》:「蜜和水,水蜜中半,以和米屑;厚薄令竹杓中下--先試,不下,更與水蜜。」 3、【猶大小;多少】。 《商君書·開塞》:「夫過有厚薄,則刑有輕重;善有大小,則賞有多少。」晉 陸機 《五等諸侯論》:「使其並賢居治,則功有厚薄。」 宋 蘇軾 《上韓丞相論災傷手實書》:「夫三等以上,錢物之數,雖其親戚不能周知,至於物力之厚薄,則令佐之稍有才者,可意度也。」 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六回:「祭足對曰:『諸侯所以重鄭者,以世為卿士,在王左右也。王者所賜,不論厚薄,總曰天寵主公若辭而不受,分明與周為隙。鄭既失周,何以取重於諸侯乎?』」明 葉盛《水東日記·內閣機宜不密》:此不惟系大體之得失,而才器之大小,福量之厚薄,亦於是見焉。清 李漁 《巧團圓·詞源》:「那些擇婿之家,不問腹笥盈虛,止詢家私之厚薄。」陳毅 《滿江紅·訪問椰莊公社》詞:「我來訪,事事學,問收入,問厚薄。」 4、【順利和蹇滯。多指命運】。 漢 王充 《論衡·幸偶》:「富或累金,貧或乞食,貴至封侯,賤至奴僕,非天稟施有左右也,人物受性有厚薄也。」《漢書·敘傳上》:「得氣者蕃滋,失時者苓落,參天墬而施化,豈雲人事之厚薄哉?」晉 劉琨 《答盧諶》詩:「怪厚薄何從而生,哀樂何由而至。」 4、【猶親疏】。 《淮南子·主術訓》:「夫以一人之心而事兩主,或背而去,或欲身徇之,豈其趨舍厚薄之勢異哉。」《三國志·魏志·傅嘏傳》「嘏常論才性同異,鍾會集而論之」 南朝 宋 裴松之 註:「若皆知其不終,而情有彼此,是為厚薄由於愛憎,奚豫於成敗哉?以愛憎為厚薄,又虧於雅體矣。」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書贈工部尚書李公墓志銘》:「考行取友甚峻,能銖兩人倫,而滔滔者莫見其厚薄。」《玉嬌梨》第一回:「﹝楊御史﹞走進廳來望着 白公 便叫道:『年兄好人,一般都是朋友,為何就分厚薄?』」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小朋友,誰道上天生人有厚薄?」 5、【指富裕或窮困】。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世俗不以厚薄為鄙陋,富者過奢,貧者殫財,刑法不能禁,禮義不能止。」清 百一居士 《壺天錄》卷下:「每歲自三四元以至百餘元,皆視其家之厚薄而定焉。」 6、【猶好壞】。 《荀子·成相》:「守其職,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唐 元稹 《唐上柱國南陽郡王贈某官碑文銘》:「報愔以惠,報錡以常,稱示厚薄,俾文相當。」宋 范仲淹 《奏上時務書》:「臣聞國之文章應於風化,風化厚薄見乎文章。」《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看他舉止如何,斟酌待他的厚薄就是了。」清 俞樾 《茶香室叢鈔·白露前雨》:「浙人以白露節前,早晚得雨,見秋成之厚薄。」 [3]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事編.現代漢語詞條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546頁]
  2. .漢典網,引用日期2012-11-04
  3. .百度漢語,引用日期2017-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