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古蹟游大熱—盤點中國55處世界文化遺產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長城

來自網絡的圖片

古蹟游大熱—盤點中國55處世界文化遺產地古蹟游為何持續升溫?一方面是因為,古蹟作為鮮活、濃縮的歷史,遊覽它們本身就比單游風景、民俗,給人以更多的收穫感。比如,我們從莫高窟的壁畫,可以直觀地看到古代人是怎麼生活的、跳什麼樣的舞蹈、當時又怎麼婚喪嫁娶,怎麼備戰、作戰等等。[1]

而從藏經洞,我們又可以看到許多一度失傳的宗教典籍,以及當時的歷史地理、科技、文學等各類文獻,還有非漢文文獻、書法、絹畫和刺繡……

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如今古蹟消失得太快了。因地震、火災以及城市化開發,過去30年間,中國約有4.4萬處文物古蹟消失。有些古蹟我們現在不去看,就可能看不到了。

中華大地上下五千年的文明,綿延萬里的華夏河山,那些價值不可估量的世界級人文景觀,就在你我生活身邊。世界遺產是人類罕見的、無法替代的財富,是全人類公認的具有突出意義和普遍價值的,文物古蹟及自然景觀,中國於1985年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

從1987年首次申遺成功至今,中國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5處,是全球世界遺產數量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目前,中國的世界遺產總數,和意大利並列位居世界第一。

1、周口店北京人遺產

周口店遺址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區周口店龍骨山腳下,是一座古人類遺址博物館,始建於1953年。1929年,中國古人類學家裴文中先生在龍骨山發掘出第一顆完整的"北京猿人"頭蓋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距北京市區約48公里。

2、明清故宮(北京故宮、瀋陽故宮)

它是滿族人建立的清政權的早期皇宮。後成為北京故宮的附屬皇宮建築。

3、泰山

泰山(MountTai),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世界地質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泰山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中部,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在漢族傳統文化中,泰山一直有「五嶽獨尊」的美譽。自秦始皇封禪泰山後,歷朝歷代帝王不斷在泰山封禪和祭祀,並且在泰山上下建廟塑神,刻石題字。

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重疊的山勢,厚重的形體,蒼松巨石的烘托,雲煙的變化,使它在雄渾中兼有明麗,靜穆中透着神奇。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

4、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

這些兵馬俑的塑造,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創作,生動細膩,栩栩如生。

5、莫高窟

位於河西走廊的敦煌,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

6、長城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

7、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黃山市,其以奇松、怪石、雲海、溫泉、冬雪「五絕」著稱於世,擁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

8、九寨溝風景名勝區

位於四川省。清新的空氣和點綴其間的古老村寨組成了一幅和諧統一的優美畫卷,歷來被當地藏族同胞視為「神山聖水」。

9、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位於湖南省西。異峰巧石、山泉飛瀑、深林奇樹及珍禽異獸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相映成趣、嫵媚動人的自然絕景。

10、黃龍風景名勝區

位於四川省。主要因佛門名剎黃龍寺而得名,以彩池、雪山、峽谷、森林「四絕」著稱於世。

11、承德避暑山莊及其周圍寺廟

承德避暑山莊位於承德市,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園林。

12、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築群

布達拉宮在西藏拉薩西北的瑪布日山上,是著名的宮堡式建築群。宮內部繪有大量的壁畫,也是西藏藝術的傑作。

13、曲阜孔廟、孔林和孔府

孔廟內保存的漢碑,在全國是數量最多的,歷代碑刻亦不乏珍品,有我國第二碑林之稱。

14、武當山古建築群

位於湖北省。整個建築群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統一布局,並且還採用了皇家建築規制,有着「掛在懸崖峭壁上的故宮」之稱。

15、峨眉山——樂山大佛

位於四川省。是唐朝摩岩造像中的藝術精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彌勒佛坐像。

16、廬山國家公園

位於江西省。這裡的佛教和道教廟觀,更是以其獨特的方式融入這自然美景之中,形成了具有極高美學價值的文化景觀。

17、麗江古城

位於雲南省。麗江古城是一座擁有着秀美風景、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古鎮。

18、平遙古城

位於山西省。平遙曾是晚清時期中國的金融中心,走進這座曾經繁華的古城,處處可以感受到晉商文化的氣息。

19、蘇州古典園林

位於江蘇省。它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20、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

是以杭州西湖風景為藍本,汲取江南園林的某些設計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園。

21、北京皇家祭壇——天壇

建於1420年,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

22、大足石刻

位於重慶市大足縣境內。現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國晚期石窟藝術中的代表。

23、武夷山

位於福建省,這裡峽谷秀美,寺院廟宇眾多。

24、明清皇家陵寢

三座清朝皇家陵寢分別為永陵、福陵以及昭陵,是開創滿清皇室基業的皇帝及其祖先的陵墓,以及明十三陵、明孝陵、明顯陵、清東陵、清西陵。

25、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這兩個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者已經改變了的鄉村面貌,走進村落中你可以深深的感受到來自上個世紀的氣息。

26、青山城—都江堰

位於四川省,是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現在仍舊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27、龍門石窟

位於河南省。藝術作品全部反應佛教宗教題材,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28、雲岡石窟

位於大同市。它以壯麗的典型皇家風範造像而異於其他早期石窟。

29、雲南三江併流保護區

罕見的地貌除了產生奇異的地質風景,還會創造出不同一般的生物景觀和文明結構,三江併流區域正是如此。

30、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

公元前37年到公元668年,高句麗王朝統治中國北部地區和朝鮮半島的北部,文化因此而得名。

31、澳門歷史城區

位於澳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目前全世界30%以上多的大熊貓都生活在這裡,是全球最大、最完整的大熊貓棲息地。

33、殷墟

位於河南省。是商朝晚期的古代都城,代表了中國早期文化、工藝和科學的黃金時代。

34、中國南方喀斯特

由雲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廣西桂林、貴州施秉、重慶金佛山和廣西環江七地的喀斯特地貌組成。

35、開平碉樓與村落

位於廣東省。匯集了外國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建築藝術。在這裡你可以看見不同風格流派、不同宗教門類的建築元素。

36、三清山國家公園

位於江西省。它以自然山嶽風光稱絕,以道教人文景觀為特色。

37、福建土樓

位於福建省。它依山就勢,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國傳統建築規劃的「風水」理念。

38、五台山

位於山西省。位列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

39、中國丹霞地貌

總共有六處遺址分別是廣東丹霞山、浙江江郎山、江西龍虎山、福建泰寧、湖南崀山、貴州赤水。

40、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古蹟

位於河南省。包括三座漢朝古闕,以及中國最古老的道教建築遺址。

41、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位於杭州市。景區內布滿了亭台、廟宇、園林等建築,點綴着奇花異木,為西湖增添了無限的美景。

42、元上都遺址

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它是世界歷史上最大帝國元王朝的首都。

43、澄江化石遺址

位於雲南省。它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寒武紀早期海洋古生物化石群。

44、紅河哈尼梯面

位於雲南省。在這裡你可以看見「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農耕文明奇觀。

45、新疆天山

位於新疆。展現了獨特的自然美,體現了山地生物生態演進過程。

46、絲綢之路:長安—天山走廊的路網

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是絲綢之路東段的重要組成部分。

47、中國大運河

它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48、土司遺址

中國的土司遺產包括湖南永順土司城遺址、貴州播州海龍屯遺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遺址。

49、左江花山岩畫文化景觀

花山岩畫密集分布在廣西崇左市境內的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其中寧明花山是典型代表。

50、神農架

神農架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完好的綠色寶地。

51、可可西里

位於青海省。可可西里是野生動物的最佳棲息場所,因電影《可可西里》而受到廣泛關注。

52、鼓浪嶼

位於廈門。步入小島,你能嗅到她慵散而迷人的味道,無論去哪個角落,也不會讓你失望。

53、梵淨山

位於貴州省。它是中國少有的佛教道場和自然保護區兩者重合的名山。

54、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

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位於江蘇省鹽城市,主要由潮間帶灘涂和其他濱海濕地組成,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潮間帶灘涂,是瀕危物種最多、受威脅程度最高的東亞-澳大利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關鍵樞紐,也是全球數以百萬遷徙候鳥的停歇地、換羽地和越冬地。作為我國第一個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產,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申遺成功體現了中國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和保護全球生態與生物多樣性的大國擔當。

55、良渚古城遺址

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古城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有些歷史,只能在書中看見;有些歷史,得借風霜去觸摸。

有時候,讀萬卷書,不如親自去看一看歷史留下來的痕跡。而地標、古蹟是時間長河中最忠誠的記錄者,通過這門課,你將看到地理演變、先賢嘆興、民風民俗。

在遺址、在洞窟、在古村鎮,在祖國的高原與平川……只要有文化遺產的地方,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一邊修文物,一邊講述文物的故事。[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