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可可可心一家人

可可可心一家人》是一部國產動畫。

動畫是一種綜合藝術,它是集合了繪畫、電影、數字媒體、攝影、音樂文學等眾多藝術門類於一身的藝術表現形式。最早發源於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1],興盛於美國,中國動畫起源於20世紀20年代。

中國動畫在世界動畫史中曾經有着非常輝煌的展現,無論是萬氏兄弟在動畫啟蒙階段的探索與開拓,還是新中國成立後的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為首的動畫電影大批次的製作與展現都有一個不可代替的靈魂因素——中國特色。早期廣為人知的水墨動畫可以由齊白石李可染等這樣名滿全國的繪畫大師來進行參與[2]。而動畫電影《大鬧天宮》的配樂居然可以使用中央京劇樂團、中國京劇團、上海京劇團三個國家級樂團耗時一年半來進行配合。中國第一部動畫片《大鬧畫室》誕生在1926年[3],1935年我國第一部有聲動畫《駱駝獻舞》,都是萬氏四兄弟的作品,不過,這些動畫都沒有引起大家注意,真正在亞洲甚至世界都產生了影響的,是1941年上映的中國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走出了國門,發行到了新加坡、日本等地[4]。中國的動畫片也開始不知不覺地進入到世界動畫片這個大舞台當中,隨後中國動畫片在國際上也多次獲獎,引起世人的注目,並散發着它獨特的魅力。

目錄

動畫故事簡介

中央電視台動畫片部精心打造的首部中國版家庭幽默動畫系列劇《可可、可心一家人》。這部系列劇講述了主人公可可、可心這對5歲的龍鳳胎姐弟在一個普通家庭、普通居民區和普通幼兒園裡發生的一個個有趣故事,從一個全新的視角關注兒童、家庭與社會,又將所有的話題以幽默而富有情趣的方式展開與解決。

《可可、可心一家人》每集8分鐘,獨立成章。這部動畫劇摒棄了中國動畫片創作上多年形成的兒童人物也一味「高、大、全」,美術風格單一化,觀眾群體低齡化的弱點,將信息時代的多元化思維應用於中國動畫片的創作實踐。

在人物的設計上,力爭做到個性化、生活化、立體化。導演楊子嵐是有感於《櫻桃小丸子》和《蠟筆小新》熱播,才產生創造中國動畫兒童明星形象的念頭的。她說,中國觀眾迫切需要一部以當代中國家庭生活為背景,同時面向成人和兒童的系列家庭幽默動畫短劇。

傳承和發展

近些年的影視行業,傳統文化題材動畫作品顯得格外亮眼。中國原創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不僅以47億元票房榮登中國電影市場排名亞軍的寶座,還燃爆海外市場,在澳大利亞上映首日就創近10年華語電影在澳開畫最高票房紀錄[5]。不僅如此,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動畫片展播片目中,有《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國神話故事》、《八仙過海》等多部動畫片創新性地融入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經典故事的講述中潛移默化地傳遞民族精神,實現了現代藝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

前人以其充沛的想象力和浪漫主義情懷,創造出了無數文化瑰寶,她的傳承本身就意味着一種強大的創造力和生命力,這對於我們的國產動畫來說必然是個取之不盡的寶藏。事實證明中國學派才是中國動畫本該具備的魂[6],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開放和包容的胸襟,實現創造性轉化,在實現中國學派的特色基礎上,博眾所長,推陳出新,才能真正實現中國動畫的復興。

視頻

可可可心一家人 相關視頻

國產動畫的5部「神作」
38年前的動畫片電影,國產動漫的巔峰之作,童年的回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