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葉猴 | |
---|---|
葉猴[1]亞洲葉猴屬(學名:Presbytis):通稱葉猴,共有11種。頭體長40-60厘米,尾長50-85厘米;體重5-8千克。體型纖細,無頰囊。各種葉猴的毛色基本是通體一致,或褐、或灰、或黑,腹面色淺。有些種眉弓的毛黑而粗,有的頭頂有毛冠呈脊狀,或在頭頂、兩頰、臀部有淺色塊斑。頭小而圓,耳大裸露。臉的皮膚深灰或黑色,有的在唇部、眼圈具白色皮膚。臀部有胼胝。
棲息在熱帶或亞熱帶的樹林裡。以吃樹葉為主;尾很長,適於樹棲。喜歡在高大的樹上活動,有時也到地面飲水或尋找食物。在樹間跳躍,距離可達10-12米。白天活動,夜晚睡在大樹上,沒有窩。是世界上最瀕危的靈長類動物之一。分布於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和附近的小島嶼。
目錄
形態特徵
亞洲葉猴屬的物種比較少,共有11種。頭體長40-60厘米,尾長50-85厘米;體重5-8千克。體型纖細,無頰囊。各種葉猴的毛色基本是通體一致,或褐、或灰、或黑,腹面色淺。有些種眉弓的毛黑而粗,有的頭頂有毛冠呈脊狀,或在頭頂、兩頰、臀部有淺色塊斑。頭小而圓,耳大裸露。臉的皮膚深灰或黑色,有的在唇部、眼圈具白色皮膚。臀部有胼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 葉猴 | 亞綱 | 真獸亞綱 |
界 | 動物界 | 目 | 靈長目 |
門 | 脊索動物門 | 亞目 | 猿猴亞目 |
亞門 | 脊椎動物亞門 | 科 | 猴科 |
綱 | 哺乳綱 | 屬 | 葉猴屬 |
簡介
我國有6種葉猴,即黑葉猴、白頭葉猴、長尾葉猴、菲氏葉猴、戴帽葉猴和白臀葉猴。它們都是中國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葉猴起源於歐洲,它們的祖先從歐洲經非洲再到亞洲,首先進入東南亞地區,然後沿着河谷或低地進入我國華南和西南一帶具有熱帶岩溶地貌的亞熱帶森林,即在目前的分布區生存繁衍,形成優勢種群。
這個過程發生在大約距今300萬年前的第四紀,恰好與我國南方熱帶岩溶在熱帶氣候條件下開始發育、形成的時間相一致,並且得到了很好的適應和充分的發展,生存至今,是大自然所賦予的寶貴財富。
白臀葉猴
白臀葉猴因其雄性臀部具有三角形白色臀斑而得名。體長大約為61~76厘米,尾長約為56~76厘米,體重7~10千克,是體色最絢麗多彩的靈長目動物之一。白臀葉猴為晝行性,完全樹棲,主要在森林的上層活動,幾乎從來不下到地面上,善於跳躍,一躍可達6米多遠,動作優雅。
食物也是以各種鮮葉嫩芽為主,兼食各種野果,所不同的是很少吃昆蟲等動物性食物,也很少到水邊去喝水,這可能是它從樹木的嫩葉和幼芽中已經能吸取所需水分的大部分,另外還能從清晨枝葉上的露珠得到一些水分。
平常喜歡群居,既有小群,也有大群。小群一般是4~5隻或8~10隻,包括1~2隻成年雄獸、幾隻成年雌獸和若干幼仔。但有時也能見到50~60隻以上的大群在一起活動,這似乎是若干個家族的臨時聚合。
雌獸的發情周期大約為28~30天,發情中時大腿的內側由白變紅,甚至持續於整個懷孕期。懷孕期為165天左右,大多在2~6月間產仔,即使在懷孕期間,仍然允許雄獸交配,甚至在產仔的當天也曾見到有交配行為。初生的幼仔身體為白色 ,面部為黑色,眼睛附近有白斑,毛冠及頸、背部有紅色。幼仔受到群體中所有雌獸的關注,爭相摟抱並為之理毛。雄性性成熟的年齡為5歲,雌性性成熟的年齡為4歲。
白臀葉猴唯一的產地據說是海南島,但中國的白臀葉猴於1882年滅絕。 在國外,白臀葉猴的處境也很不妙。在越南戰爭中,不僅有飛機、大炮和地雷的狂轟濫炸,而且還使用了落葉劑,使大片的原始森林遭到毀滅,白臀葉猴的棲息地已經所剩無幾,數量更趨稀少。
黑葉猴
別名烏猿,屬於猴科,學名為 Presbytis francoisi。黑葉猴體形纖瘦,四肢細長。頭小尾巴長,體長50~60厘米,尾長79~86厘米。頭頂有黑色直立的毛冠;兩頰至耳基部有白毛;成體全身烏黑色,體毛長而厚密,有光澤。手、足具烏黑扁平指(趾)甲;尾尖端白色。剛出生的小黑葉猴,全身乳黃色,頭部則為金黃色,尾為黑色,30天左右全身變黑,但頭部還是金黃色。
生活於熱帶、亞熱帶叢林中,樹棲,喜群居,每群有一首領帶領猴群活動。黑葉猴跳躍能力很強,一次可越出10多米。很少下地喝水,多飲露水和葉子上的積水,以嫩葉芽、花、果為食。通常2~3月份交配,8~9月份產仔,每年產1胎,每胎1 仔,偶見2仔。
黑葉猴是珍貴稀有靈長類動物之一,僅產於廣西、貴州,分布區域狹窄,數量很少。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葉猴主要分布於廣西、貴州、四川等地,是葉猴中數量相對較多的一種。
白頭葉猴
白頭葉猴頭是白的,肩也是白的.尾部,一半是黑色的,一半是白色。白頭葉猴顧名思義叫做葉猴,因為它是吃樹葉的,它的食物80%、90%都是樹葉,在它的環境,在它生活的環境裡面,有各種各樣樹葉。它根據每個季節,喜歡吃什麼樹葉,然後採摘一些什麼樣的樹葉,而且採食量並不高。
因為它的肚子裡面它的胃有一個能夠分解纖維素的這麼一個室,所以它吃的樹葉下去就能夠很快就能夠分解了。晚上白頭葉猴一般要住山洞,它長期住在這個山洞,到了晚上就在洞口排泄。所以時間一長,就很明顯地在洞口的下方就有一些深褐色的這麼一些排泄物。
白頭葉猴是我國學者首先發現的,也是唯一一種由我國學者發現和命名的靈長目動物。它是我國的特產物種,僅分布在廣西的左江和明江之間的一個十分狹小的三角形地帶內,面積不足200平方公里,野外總數大約僅有600隻左右。
白頭葉猴非常珍貴,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它非常少。白頭葉猴就分布在三個保護區。
在廣西的西南部龍州縣和寧明縣這個範圍內,在弄崗自然保護區的話有三片藍色的,有三片,最下面的這一片才是白頭葉猴分布的地方,所以這是白頭葉猴分布的一個保護區。
白頭葉猴也分布在這裡。
所以白頭葉猴就分布在這些範圍內、分布在這四個縣的面積不到兩百個平方公里的部分石灰岩地區。石灰岩的石山很高很高,在石山和石山群山之間有一個平地,當地老百姓把這個平地叫做弄。白頭葉猴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面,它們就有足夠的食物,沒有人類來干擾。
戴帽葉猴
戴帽葉猴,Capped Leaf Monkey,又名頭巾葉猴,為靈長目猴科葉猴屬,學名Presbytis pileata。 戴帽葉猴產於亞洲南部孟加拉、印度東北、緬甸北部及我國雲南。棲息於熱帶、亞熱帶森林,在我國僅存500~600隻,見於雲南西北部貢山獨龍江河谷地區。
戴帽葉猴身毛銀灰或黃色,背毛、四肢外側及尾端色澤黑灰,披毛長而稀疏,頂毛蓬鬆,無旋毛,冠頂色深,如戴小帽,與淺色的絡腮鬍須成鮮明對比。
臉面黑,眼、嘴四周的皮膚因缺少色素而形成眼圈和口環。手、足色黑。新生兒為乳白色,耳、臉、手、足均為粉紅色。唾液分泌發達,胃為袋囊狀,其消化系統適應了食葉性,因而不具有雜食猴類的頰囊。
戴帽葉猴為晝行性、群居動物,每群10~30隻不等,樹棲,以各種鮮嫩樹葉、枝芽、花朵、水果為食。戴帽葉猴與金葉猴相似,但金葉猴體毛為金或乳白色。額頭上有旋毛,冠毛與鬚毛同色,與長尾葉猴比較則易區別:
一方面體小得多,另外,長尾葉猴的幼崽為暗灰,戴帽葉猴的幼仔為桔黃色至乳白,與成年的灰黑成反差,這足以引起居群其它成員的注意力。事實上,每個母猴都對新出生的小猴極為關切,這種習性僅見於疣猴亞科。戴帽葉猴野生量很少,且分布狹窄,已成為易危級靈長類。
長尾葉猴
長尾葉猴體長約70厘米,體重約20千克,尾長超過體長,頰毛和眉毛髮達。體毛灰黃褐色,臉黑色,額、頰、頦、喉為灰白色。
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或針闊葉混交林中。營樹上生活,在地面上也能行走。出沒於河谷兩旁林間石崖上,常集群活動,一般數十隻為一群,多晨昏覓食,以樹葉和野果為食。
長尾葉猴分布於西藏,野外數量僅有1000隻左右。戴帽葉猴分布於雲南貢山的獨龍江一帶,在僅存有大約500~600隻。
猴群內部有階級之分,但不像獼猴分得那麼嚴格。雌猴每胎產一隻,幼猴常依附在母親腹部,母猴隨時都容許其他雌猴去照管她的孩子。 長尾葉猴分布區域狹窄,數量稀少,在我國僅分布於西藏南部,目前,已在西藏建立了江村、樟木溝自然保護區。
菲氏葉猴
也叫灰葉猴。體長為42~60厘米,尾長為64~86厘米,體重5.6~9千克。由於身體的毛色主要為灰褐色,或銀灰色略帶黃色,只有胸腹部為灰白色,因而還有"灰葉猴"之稱。
它的主要特點是冠毛較長,身披銀灰色毛的灰葉猴,眼、嘴周圍的皮膚由於缺乏色素而顯得蒼白,頭頂的毛淺銀灰色,有時較長呈冠狀;腹面淡灰色或淺白色;幼體金黃色。眉額之間有較長的黑毛向前伸出,似黑色長眉。四肢細長,臀胝不甚發達。雌獸沒有性皮膚腫脹的現象,在胼胝下面的生殖器官附近有一個白斑。
灰葉猴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茂密的闊葉林中,為晝行性,樹棲猴類,早晨和黃昏覓食活躍,中午則躲於陰涼處休息,多在森林高層活動,很少下地。性喜群居,十分喧鬧,主要以植物的葉、花、果為食,也吃鳥蛋和小鳥。常在樹上棲居,攀援和跳躍能力很強,在樹上縱跳時會翹起長尾巴保持身體平衡,活動時有一定路線,受驚時多按順序逃竄,常於枝頭快速跑跳,弄得樹枝發出很大響動。
灰葉猴分布在緬甸、泰國、越南和我國雲南的勐養、勐龍、勐混、勐旺、景洪、耿馬、盈江、勐臘、勐棒、景東、新平(哀牢山)、勐連、河口、屏邊、滄源、保山、潞西、騰衝、金平、綠春、建水、勐遮、易武、文山、麻栗坡、馬關、元江、貢山、福貢、瀘水、雲龍等地,共分化為3個亞種,其中2個亞種在我國有分布,棲息於雲南西北部的為滇緬亞種,棲息於其他地區的為印支亞種。
菲氏葉猴主要分布於雲南,它的膽囊和腸道中生有結石,是因吞食的體毛與碳酸鈣結合所形構成的,可以入藥,藥名也叫"猴棗",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因此在市場的價格非常高。
於是,菲氏葉猴也遭到了無情的捕殺,在我國境內已經有很多年沒有發現它的蹤跡了。
灰葉猴的膽囊和腸道中生有結石,是因吞食的體毛 與碳酸鈣結合所形構成的,可以入藥,藥名也叫"猴棗",特別是產於孟加拉國的菲氏葉猴的"猴棗"最為著名。
據說可以長到雞蛋一樣大小,可以治療很多疾病,因此在市場的價格非常高,菲氏葉猴也遭到了無情的捕殺,數量已經十分稀少,在我國境內已經有很多年沒有它的蹤跡了。它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生活習性
亞洲葉猴是森林居民,樹棲動物,喜歡在高大的樹上活動,有時也到地面飲水或尋找食物。在樹間跳躍,距離可達10-12米。白天活動,夜晚睡在大樹上,沒有窩。有些葉猴冬季常在石灰岩洞中過夜,每天有相當長的時間在岩石上活動。有的季節性垂直遷移。結群生活,少則數隻,多則數十隻,一般由10-21隻組成小群,由1隻成年雄猴率領,族群中有幾隻雌性和它們的未成年的幼仔。
亞洲葉猴多在清晨和傍晚覓食樹葉、花及竹筍,亦食野果。生育期多在春季、孕期5-6個月,每胎產1仔。新生的幼仔是白色的,在背後有一道黑色條紋,有些有十字形的標記。一年後,幼仔斷奶,在4-5歲的年齡性成熟。該屬大多數野生動物的預期壽命仍然未知,但是捕獲的蘇門答臘島葉猴壽命超過18年 。
分布範圍
亞洲葉猴屬是一組舊大陸的猴子,生活在泰國、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婆羅洲、爪哇島和附近的小島嶼。
保護級別
全部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
視頻
葉猴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