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後城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後城鎮

中文名 : 後城鎮

所屬地區:河北省張家口市赤城縣

後城鎮位於赤城縣東南部,白河下游,北距縣城55公里,南與北京市延慶縣相鄰,到北京市三環路僅145公里。平均海拔640米,轄38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6825人(2017年) 。 全鎮地處山區,南北高,中部低。全鎮總面積369.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68萬畝,其中水澆地1.73萬畝。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降水量475mm,年平均氣溫7.2℃,無霜期140天左右。境內景點有滴水崖朝陽觀石窟、白龍潭水庫、長伸地古長城等。[1]

簡介

後城鎮原名大屯,始建於白河南岸,因遭洪水沖刷,移址白河北岸。於明朝弘治八年(1495)年建城,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重築。因築於滴水崖下,起名滴水崖堡,又因在原屯之後,故稱後城。

水利產品

後城鎮水利條件較好,土質肥沃,是赤城縣的農業大鎮,糧食主產區。主要農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山藥、穀子、大豆、雜豆、糜黍等其它雜糧都有種植。蔬菜播種面積4000多畝,品種多、質量好,以生產無公害、錯季蔬菜為主,作為北京淡季蔬菜的補充,正在向產業化、區域化的規模發展。

主要畜產品:肉類總產量1617.56噸,羊毛產量33噸,羊絨產量0.03噸,禽蛋產量290噸,畜牧業以發展梅花鹿養殖為主,大力推廣捨飼養殖。

漁業充分利用河西水庫資源,招商引資200多萬元,興辦虹鱒魚和金鱒魚養殖場,占地18畝,魚塘面積11畝,養魚10萬多尾。

綠色產品

近幾年,全鎮1.5萬畝農田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工程,沿河近2萬畝農田旱能澆,澇能排,為建設北京蔬菜供應基地、生產無公害綠色食品提供了保障。

隨着村村通工程的實施,全鎮交通、通訊、教育、醫療衛生都得以較快發展,實現了村村通公路,通電話,移動、網通覆蓋全鎮,聯通和偏遠山村衛星電話年底開通。

2004年,全鎮完成社會總產值5854萬元,財政收入46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80元。

規劃狀況

2014年後城鎮列入農村面貌改造提升重點村有9個村:上莊子村、北灣村、溫家店村、下堡村等村,其中上莊子村為2014年"河北省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村"、"省級精品示範村",北灣村為市農村面貌改造提升美麗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村,其餘村為規劃標準示範村。後城鎮根據自身地理條件、資源優勢,在新農村建設中因地制宜,做足山水生態文章,按照資源分布和實際情況,以"一心兩翼一溝域"為發展思路,依靠山水生態之美與城鎮規劃建設之美,打造具有特色的生態旅遊城鎮,吸引着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

視頻

後城鎮大石頭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