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四川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四川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
原圖鏈接  




四川 (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四川,簡稱川或蜀,是中國23個省之一,省會成都。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界於北緯26°03′~34°19′,東經97°21′~108°12′之間,東連重慶,南鄰雲南、貴州,西接西藏,北接陝西甘肅青海。 [1-2] 四川省地貌東西差異大,地形複雜多樣,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地帶,高差懸殊,地勢呈西高東低的特點,由山地、丘陵、平原、盆地和高原構成。四川省分屬三大氣候,分別為四川盆地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總體氣候宜人,擁有眾多長壽之鄉,如都江堰市、眉山市彭山區、長寧縣等90歲以上人口均超過千人。 [3-7] 四川省總面積48.6萬平方公里,轄21個地級行政區, [8] 其中18個地級市、3個自治州。共55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106個縣,4個自治縣,合計183個縣級區劃。353個街道、2232個鎮、1929個鄉、98個民族鄉,合計4612個鄉級區劃。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9] 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8375萬人,地區生產總值46615.8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774元。 [10]


歷史沿革

名字由來

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安撫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後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 [7]

建制沿革  

主詞條:四川歷史 四川在距今25000年前開始出現人類文明,並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了以寶墩文化、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為代表的高度發達的古蜀文明。 [12] 古蜀文明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並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夏時為百濮地,《華陽國志》載:「越嶲郡會無(今四川會理縣)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大約在夏商時期,蜀人部落從今茂縣一帶沿岷江而下遷徙至成都平原。在商周時期,四川地區建立了由古蜀族為中心的蜀國;因此,四川地區古稱「蜀」。 西周初期(前1045年),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定都於魚鳧(今成都溫江區),後遷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區),杜宇王朝採用君主世襲制,其勢力基本覆蓋了整個四川盆地。春秋早期(前666年),杜宇氏禪位於蜀相鱉靈,鱉靈建立了開明王朝,定都於廣都(今成都華陽),開明九世杜尚執政時(前367年)遷都至成都。戰國時期(前316年),秦國兼併蜀國、巴國,於今川西設立蜀郡(治成都)、川東設立巴郡(治江州,即今重慶)。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經驗,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年),漢武帝在全國設13州刺史部,置益州刺史部,益州管轄範圍大致相當於整個四川盆地和漢中地區,形成了四川的雛形。漢代,四川始有「天府之國」美譽。 新莽地皇五年(24年),公孫述占據益州並在成都稱帝,取起於成都之意,國號「成家」。 東漢建武十二年(36年),益州重歸漢廷管轄。黃巾起義後,益州牧劉焉、劉璋父子割據四川,後為劉備所滅。東漢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篡漢。次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延續了漢朝大統,國號為「漢」,史稱蜀漢。蜀漢鼎盛時期占據荊州、益州,但經過關羽失荊州、劉備兵敗夷陵後元氣大傷,之後又經諸葛亮治國,恢復生產,使得能與魏、吳抗衡。 魏景元四年(263年),蜀漢敗亡,旋分蜀漢故地為益州、梁州,各領八郡。 西晉後期,李特率流民攻入益、梁二州。永興三年(306年),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至咸康四年(338年)時,李雄侄李壽又改國號為「漢」,史稱為「成漢」。成漢是「十六國」中最早建立的國家,其全盛時疆土覆蓋四川盆地及周邊部分地區。永和三年(347年),大成國被東晉所滅。 南北朝至隋朝,先後屬劉宋、南齊、南梁、西魏、北周、隋朝統治。 隋唐時期,四川地區社會安定,經濟進入全盛時期,有「揚一益二」之說。唐武德元年(618年)建立後,四川地區屬劍南道及山南東、西等道。改益州為劍南道,梁州為山南西道,縣的建置將近300個。在川西高原,設立了很多羈縻州、縣,以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管理。今涼山州地區,則屬南詔割據政權。安史之亂時,唐玄宗入蜀避難,臨幸青羊宮,升格蜀郡為成都府。之後又有兩位唐朝皇帝入蜀避難,即唐德宗避朱泚之亂(德宗逃亡山南西道梁州,當時屬蜀),唐僖宗避黃巢起義。五代時期,王建、孟知祥先後在四川地區建立起前蜀、後蜀政權,分別歷時18年、31年。 宋乾德三年(965年)歸宋統治。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今四川地區分為益州(今成都)、梓州(今三台)、利州(今廣元)、夔州(今重慶奉節)四路,合稱「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四川由此得名。南宋後期,宋蒙雙方圍繞四川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1227年—1279年)的爭奪,由於四川軍民的頑強抵抗以致人口銳減、經濟凋敝。 [13-15]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合併川峽四路,設四川等處行中書省,簡稱「四川行省」,是為「四川」建省之始,行省衙門駐成都路。四川行省轄境包括今四川中東部、重慶大部、甘肅南部、陝西南部等,同時對州縣大加減並,基本形成了如今縣的分布格局。當時,川西高原北部和漢中盆地改屬陝西等處行中書省。今涼山州地區,屬雲南等處行中書省。明代四川是全國13個承宣布政使司之一,轄區除今四川、重慶外,還包括今貴州省遵義市和雲南東北部及貴州西北部,轄境已達川西高原和涼山地區,布政使司衙門駐成都府。並在川西高原地區設立衛所,進行軍屯。明末,張獻忠建立過「大西」政權,轄四川盆地大部分地區。明末清初,四川歷經連年戰亂,人口急劇減少、滿目瘡痍。 [16] 《四川通志》載:「蜀自漢唐以來,生齒頗繁,煙火相望,及明末兵燹之後,丁口稀若晨星。」 [17] 清初,分全國內地為18行省,四川省為其一,並對川、滇、黔3省省界進行較大調整,遵義改屬貴州,東川改屬雲南,基本確定了今四川的南部省界。並通過湖廣填四川運動恢復了生產力。清中葉,在府、州、廳、縣之上,增設五道,即:成綿龍茂道、建昌上南道、川南永寧道、川北道、川東道,以道轄該地區的府、州、廳、縣。在川西高原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從清初至清末,實行「改土歸流」。宣統三年(1911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揭開辛亥革命序幕,隨後於成都成立「大漢四川軍政府」,宣布脫離清朝統治。 民國元年(1912年),四川軍政府改組為中華民國四川都督府,撤銷道一級建置,改為省直轄府、州、廳、縣,省會設在成都府。民國二年(1913年)袁世凱實行「軍民分治」,廢府、州、廳建置,復置道,將縣直隸於道。將四川省分置為川西道、上川南道、下川南道、川北道、川東道、邊東道、邊西道,後改盆地5道名為西川道、建昌道、永寧道、嘉陵道、東川道。民國三年(1914年),裁去邊東、邊西兩道,劃康定縣以西30個縣為川邊特別區域(包括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受四川省節制。民國七年(1918年),由於軍閥混戰,四川實行防區制 [18] 。民國十七年(1928年)9月,成都市政公所改建為成都市政府,為四川省會。 [19] 同年,廢除道制。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先後長征進入四川(紅四方面軍於1932年12月至1935年4月,在今四川省通江縣為中心,建立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面積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達700萬,是當時全國第二大革命根據地)。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2月,以劉湘為省主席的新四川省政府成立, [20-21] 撤銷防區制,川政統一。 [18] [22] 四川劃分為18個行政督察區及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3月初,蔣介石乘機第一次赴四川考察,大力整頓四川的軍事、財政和交通設施,有效加強了國民政府在四川的影響。 [23]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9月,川軍將士在成都少城公園(今人民公園)召開出川抗戰誓師大會。 [24] 抗戰時期約有350萬四川人出川抗戰,保家衛國,留下了「川人從未負國」的佳話。 [25-26]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將原西康行政督察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設立西康省,實行川、康分治。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遷都至重慶的國民政府頒令,將重慶由二級乙等四川省轄市升格為甲等中央院轄市,析出四川省。 [27] 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1950年1月,撤銷四川省,並將今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行署區、川東行署區、川北行署區、川南行署區和西康省,共轄21個專區、6個市、191個縣。1952年9月,又撤銷川東、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在成都成立四川省人民政府。1954年9月,重慶市再次併入四川省建制。 [28] 1955年,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1997年,原四川省計劃單列市 [29] 重慶市與地級市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從四川省整體劃出組建重慶直轄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區域。 [30-32] 2014年10月,國務院批覆四川天府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 [33-34] 2016年4月,國務院批覆《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35-36] 2017年3月,國務院批覆成立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 [37] 2019年10月,入選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9]

行政區劃

主詞條:四川省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8月,四川省下轄18個地級市(其中省會成都為副省級市),3個自治州。共55個市轄區,18個縣級市,106個縣,4個自治縣。 [2] [38] 四川省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全國第五位。各市(州)中面積最大的是甘孜州,為15.3萬平方公里;最小的是自貢市,為0.4萬平方公里。 [39] 甘孜、阿壩、涼山三州總面積29.7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的61%。 [40] 四川省下轄行政區名單 行政區名稱 車牌註冊代碼 縣級行政區數量 下轄縣級行政區名稱 面積(萬平方公里) 共21個(18市、3州) 川A~川Z 共183個(54市轄區、18縣級市、107縣、4自治縣) 48.6 成都市 川A 20 錦江區、青羊區、金牛區、武侯區、成華區、青白江區、龍泉驛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區、郫都區、新津區、都江堰市、彭州市、崇州市、邛崍市、簡陽市、金堂縣、大邑縣、蒲江縣 1.43 綿陽市 川B 9 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江油市、梓潼縣、三台縣、鹽亭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 2.03 自貢市 川C 6 自流井區、貢井區、大安區、沿灘區、榮縣、富順縣 0.44 攀枝花市 川D 5 東區、西區、仁和區、米易縣、鹽邊縣 0.74 瀘州市 川E 7 江陽區、龍馬潭區、納溪區、瀘縣、合江縣、敘永縣、古藺縣 1.22 德陽市 川F 6 旌陽區、羅江區、廣漢市、什邡市、綿竹市、中江縣 0.59 廣元市 川H 7 利州區、昭化區、朝天區、旺蒼縣、青川縣、劍閣縣、蒼溪縣 1.63 遂寧市 川J 5 船山區、安居區、射洪市、蓬溪縣、大英縣 0.53 內江市 川K 5 市中區、東興區、隆昌市、資中縣、威遠縣 0.54 樂山市 川L 11 市中區、沙灣區、五通橋區、金口河區、峨眉山市、犍為縣、井研縣、夾江縣、沐川縣、峨邊彝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 1.28 資陽市 川M 3 雁江區、安岳縣、樂至縣 0.58 宜賓市 川Q 10 敘州區、翠屏區、南溪區、江安縣、長寧縣、高縣、筠連縣、珙縣、興文縣、屏山縣 1.33 南充市 川R 9 順慶區、高坪區、嘉陵區、閬中市、西充縣、南部縣、蓬安縣、營山縣、儀隴縣 1.25 達州市 川S 7 通川區、達川區、萬源市、渠縣、大竹縣、宣漢縣、開江縣 1.66 雅安市 川T 8 雨城區、名山區、滎經縣、漢源縣、石棉縣、天全縣、蘆山縣、寶興縣 1.53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川U 13 馬爾康市、金川縣、小金縣、阿壩縣、若爾蓋縣、紅原縣、壤塘縣、汶川縣、理縣、茂縣、松潘縣、九寨溝縣、黑水縣 8.34 甘孜藏族自治州 川V 18 康定市、瀘定縣、丹巴縣、九龍縣、雅江縣、道孚縣、爐霍縣、甘孜縣、新龍縣、德格縣、白玉縣、石渠縣、色達縣、理塘縣、巴塘縣、鄉城縣、稻城縣、得榮縣 15.3 涼山彝族自治州 川W 17 西昌市、德昌縣、會理縣、會東縣、寧南縣、普格縣、布拖縣、昭覺縣、金陽縣、雷波縣、美姑縣、甘洛縣、越西縣、喜德縣、冕寧縣、鹽源縣、木里藏族自治縣 6.01 廣安市 川X 6 廣安區、前鋒區、華鎣市、岳池縣、武勝縣、鄰水縣 0.63 巴中市 川Y 5 巴州區、恩陽區、平昌縣、通江縣、南江縣 1.23 眉山市 川Z 6 東坡區、彭山區、仁壽縣、丹稜縣、青神縣、洪雅縣 「全省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計劃2年時間完成,力爭在現有數量的基礎上,鄉鎮建制減少30%左右。」四川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胡建林近日在接受四川發布客戶端記者採訪時,披露了上述重要信息。11月1日,據四川發布客戶端報道,目前,四川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已在全省全面啟動,各市(州)、區縣已陸續公示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方案。胡建林談說,鄉鎮平均人口數量要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構建起適應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需要,經濟實力和服務能力明顯增強、社會治理水平明顯提高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根據官方披露,四川省改革開放以來已先後開展了幾次較大規模的鄉鎮行政區劃調整,鄉鎮數量從1991年的10048個(含重慶市)減少到4610個,雖然空間布局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鄉鎮現狀與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的新形勢已經有些不太適應,呈現「數量多、規模小、密度大、實力弱」的突出特徵。 在胡建林看來,這樣的現狀帶來多個弊端,包括:一是稀釋了公共資源,四川省是全國鄉鎮一級財政投入總量最高的省份之一,但平均到每個鄉鎮則是全國最低;二是降低了服務效能,由於鄉鎮數量多,人員編制有限,鄉鎮幹部往往身兼數職,工作難以實現專業化、精細化、高效化;三是增加了運行成本,鄉鎮人員工資和行政運行經費每人每年達20萬元左右,但服務人口數量卻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四是制約了經濟發展,人口、土地、資金等要素難以集聚,經濟難以形成規模效應;五是影響了鄉村治理,一些鄉鎮開展社會管理和便民服務缺人員、無手段,鄉村治理和服務水平不高。 對此,四川宜賓、自貢、遂寧等地已於8月至9月率先啟動了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試點。胡建林介紹,通過改革試點地區鄉鎮(街道)減少146個,比省下達任務指導數99個多出47個,而且普遍是往城關鎮集中、往交通發達鎮集中、往經濟強鎮集中,實現了大並小、強並弱或者強強聯合,實現了「1+1」大於2的效果。此外,機構設置也更加合理。改革後,試點地區統籌調劑鄉級行政和事業編制,統一設置黨政綜合機構和便民服務中心。從試點地區情況看,313個涉改鄉鎮的領導幹部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有的還提到了提拔重用,為年輕幹部提供了成長空間。試點地區的改革成效,在很大程度上昭示了全省鄉鎮區劃調整改革的進程和前景。關於新一輪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胡建林稱共分兩批進行,第一批為非貧困縣(市、區)或現已脫貧摘帽的縣(市、區),於2019年10月啟動;第二批為現未脫貧摘帽的縣(市、區),在脫貧摘帽後啟動,半年內基本完成。 具體則將分為「確定方案」「組織實施」「鞏固提升」三個階段。「確定方案」階段: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摸清涉改鄉鎮人口數量、幅員面積;摸清機構設置、人員編制;摸清財政收支、產業發展;摸清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摸清社會風險隱患。在此基礎上,因地制宜擬制改革實施方案並進行論證。紮實做好徵求意見和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等工作。按照進度安排,11月20日左右完成縣級審核程序;11月25日前,完成市級審核程序;12月中旬前後,完成省政府對各地改革方案的批覆。 「組織實施」階段:改革實施方案經省政府批准後,立即組織實施。12月底前,各地完成涉改鄉鎮掛牌運行,配齊配強鄉鎮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確保機構不停轉、服務不中斷。同時,及時做好債權債務和國有資產移交、行政區劃代碼、證照牌章變更等其他後續相關工作。 「鞏固提升」階段:開展對改革效果評估,根據評估意見進一步優化完善政策措施。健全涉改鄉鎮黨的建設、行政權力運行、公共服務管理、幹部隊伍建設等制度機制。同時,梳理總結做法經驗,提出整改措施。明年1月20日前,報省委、省政府。 此前,10月8日下午,四川全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會議在成都召開,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出席會議並講話。他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站在戰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認識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有利條件,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勇於擔當擔責、敢於攻堅克難,齊心協力完成改革任務,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台階奠定農村基層治理的堅實基礎。彭清華在講話中指出,當前,四川省鄉鎮數量多、規模小、密度大、實力弱的問題突出。不合理的鄉鎮行政區劃設置,導致微觀體系不適應宏觀戰略、空間布局不適應城鎮化進程、管理架構不適應治理現代化要求,迫切需要通過改革從根本上加以解決。另據上游新聞報道梳理,四川省此前在成都、自貢、遂寧、南充、宜賓等地進行了鄉鎮區劃調整的試點工作,建制鄉鎮減少30%左右。[1]

地理環境

位置

四川省位於中國西南腹地,介於東經97°21'~108°33'和北緯26°03'~34°19'之間,地處長江上游,轄區面積48.6萬平方公里,居中國第五位,東西長1075公里,南北寬921公里,東西邊境時差51分鐘。與7個省(區、市)接壤,北連陝西、甘肅、青海,南接雲南、貴州,東鄰重慶,西銜西藏。是承接華南、華中,連接西南、西北,溝通中亞、南亞、東南亞的重要交匯點和交通走廊。 [41]

地形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三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西高東低的特點特別明顯。西部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四川地貌複雜,以山地為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分別占全省面積的74.2%、10.3%、8.2%、7.3%。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和亞類數分別占全國總數的43.48%和32.60%。

川西高原

川西高原為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地面海拔4000~4500米,分為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山地兩部分。川西高原與成都平原的分界線是雅安的邛崍山脈,山脈以西便是川西高原。川西北高原地勢由西向東傾斜,分為丘狀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間,谷寬丘圓,排列稀疏,廣布沼澤。川西山地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切割深淺可分為高山平原和高山峽谷區。川西高原上群山爭雄、江河奔流,長江的源頭及主要支流在這裡孕育古老與神秘的文明。其中位於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貢嘎山是四川省地理最高點,海拔7556米。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連結的山脈環繞而成,位於中國大西部東緣中段,長江上游,囊括四川省中東部和重慶大部,是川渝的主體區域,人口稠密,城鎮密布。 四川盆地的面積26萬餘平方公里,占四川行政面積的33%。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脈,北近秦嶺,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雲貴高原,盆地北緣米倉山,南緣大婁山,東緣巫山,西緣邛崍山,西北邊緣龍門山,東北邊緣大巴山,西南邊緣大涼山,東南邊緣相望於武陵山。這裡的岩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岩和頁岩組成。這兩種岩石極易風化發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元素,是中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自西向東又可分為成都平原、川中丘陵和川東平行嶺谷三部分。四川盆地按方位可以細分為川東、川西、川南、川北和川中五部分。

水文

四川河流眾多,以長江水係為主。黃河一小段流經四川西北部,為四川和青海兩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長江上游金沙江為四川和西藏、四川和雲南的邊界,在攀枝花流經四川南部,在宜賓流經四川東南部,較大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涪江嘉陵江赤水河。 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瀘沽湖和馬湖。

氣候

四川東部即四川盆地及周圍山地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又兼有海洋性氣候特徵。該區全年溫暖濕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氣溫日較差小,年較差大,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盆地雲量多,晴天少,2013年日照時間較短,僅為1000~1400小時,比同緯度的長江流域下游地區少600~800小時。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濕潤氣候區。該區2013年氣溫較高,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乾濕季分明。降水量較少,2013年有7個月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為2000~2600小時。其河谷地區受焚風影響形成典型的乾熱河谷氣候,山地形成顯著的立體氣候。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為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濕,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氣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時。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四川省礦產資源豐富且種類比較齊全,能源、黑色、有色、稀有、貴金屬、化工、建材等礦產均有分布。已發現各種金屬、非金屬礦產132種,占全國總數的70%;已探明一定儲量的有94種,占全國總數的60%,分布在全省大部分地區。四川有32種礦產保有儲量居全國前5位,其中天然氣、鈦礦、釩礦、硫鐵礦等7種礦產居全國第一位。釩、鈦具有世界意義,鈦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2%,釩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1/3;鋰礦、芒硝等11種礦產居全國第二位;鉑族金屬、鐵礦等5種居全國第三位;煉鎂用白雲岩、輕稀土礦等8種礦產居全國第四位;磷礦居全國第五位。 四川礦產資源有以下特點: 一是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低於全國水平;資源種類齊全,但多數礦種儲量不足,除釩鈦磁鐵礦、岩鹽、芒硝、鉛鋅、硫、鐵礦、石棉、雲母、金、磷、水泥灰岩等儲量可滿足開發需要外,多數礦產資源都存在資源數量不足、質量差、探明礦山不足的問題。 二是分布相對集中,有利於形成綜合性礦物原料基地。如川西南以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稀土資源為優勢,是中國的冶金基地之一;川南地區以煤、硫、磷、岩鹽、天然氣為主的非金屬礦產種類多、蘊藏量大,是中國化工工業基地之一;川西北地區稀貴金屬(鋰、鈹、金、銀)和能源礦產(鈾、泥炭)資源豐富,是潛在的尖端技術產品的原料供應地。 三是共、伴生礦產多,具有重要的綜合利用價值。如攀西地區的釩鈦磁鐵礦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綜合利用共生礦之一。 四是已探明儲量的礦產中貧礦多、富礦少。除、鋅、岩鹽鈣芒硝等品位稍高外,其他礦產多為中、貧礦。 [43]

生物資源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牛羚綠尾虹雉、蘇門羚黑鸛雲豹雪豹等。 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小熊貓、獼猴、黑熊大天鵝水鹿紅腹角雉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9年,四川省出生人口89.4萬人,人口出生率10.70‰;死亡人口59.3萬人,人口死亡率7.09‰;人口自然增長率3.61‰。年末常住人口837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504.9萬人,鄉村人口3870.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3.79%,比上年末提高1.5個百分點。 [10]

民族

四川省為多民族聚居地,有56個民族。漢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為省內世居民族。 四川省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聚居區、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和全國第二大藏區。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涼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縣、馬邊彝族自治縣、峨邊彝族自治縣、北川羌族自治縣。被譽為「中國第二藏區」、「中國唯一羌族聚集區」、「中國第一彝族聚集區」。 [44] 彝族是四川省人數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涼山與安寧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字、曆法。農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節日——火把節。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語和嘉絨語,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漢語。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語,其中約60%的人兼通漢語。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語,其中70%兼通漢語。少數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語言。四川省是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運動以來,逐步形成了以龍泉驛區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東山客家方言島,客家人口總數達50萬,較好保留了客家語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約有70萬人會講客家話。 [6] 洛帶古鎮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廣填四川」移民浪潮湧入的粵、贛、閩客家人後裔,他們仍完整地沿襲着客家風俗,說着有「古漢語活化石」之稱的客家方言。 [45]

經濟

財稅政策

201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改革完善省與市[州]、擴權試點縣[市]分稅制財政體制的通知》(川府發[2014]9號):將原省與市縣按35%:65%進行分享的印花稅、契稅省級分享部分下劃市縣作為市縣固定收入,省不再參與分享。二是不再實行按企業隸屬關係劃分企業所得稅收入的辦法,將省級企業所得稅、市縣企業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統一實行按比例分享,其中:省與市縣按35%:65%的比例進行分享;省暫不參與「三州」和內地民族自治縣(含民族待遇縣)的企業所得稅分享。 [46] 202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實施更大規模減稅降費後調整省與市縣收入劃分改革推進方案的通知》(川府發〔2020〕5號):省與市、擴權縣(不含民族自治縣和民族待遇縣)分享比例為35:65,省暫不參與阿壩州、甘孜州、涼山州、民族自治縣和民族待遇縣其他增值稅收入分享;金融保險業增值稅收入地方50%部分,仍然由省與市(州)、擴權縣按50:50的比例進行分享。 [47]

綜述

2019年,四川省地區生產總值(GDP)46615.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807.2億元,增長2.8%;第二產業增加值17365.3億元,增長7.5%;第三產業增加值24443.3億元,增長8.5%。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4.0%、43.4%和52.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5774元,增長7.0%。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3 : 37.4 : 52.3調整為10.3 : 37.3 : 52.4。 [10]

第一產業

四川農業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4500萬~150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000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2200萬~2500萬畝,其它作物2300萬~2500萬畝。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大豆等種植優勢明顯,尤以水稻最為突出,常年種植面積3000萬畝左右,占糧食麵積的30%左右,產量占糧食總產的40%以上;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均在2000萬畝左右,紅苕、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1000萬畝以上;大豆400萬畝以上。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48] 2019年,四川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27.9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2%;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49.5萬公頃,比上年增長0.3%;中草藥材播種面積13.6萬公頃,增長9.5%;蔬菜播種面積141.3萬公頃,增長3.2%。糧食產量3498.5萬噸,比上年增長0.1%;其中小春糧食產量增長0.8%,大春糧食產量增長0.1%。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367.4萬噸,增長1.3%;煙葉產量16.0萬噸,下降1.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639.1萬噸,增長4.5%;茶葉產量32.5萬噸,增長8.2%;園林水果產量1000.8萬噸,增長5.5%;中草藥材產量49.0萬噸,增長9.4%。 [10] 2020年9月22日,2020年中國農民豐收節四川省慶豐收活動啟動儀式在成都市新津區天府農博園舉行。啟動儀式上,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授予了2個市(州)和20個縣(市、區)2019年度四川省糧食生產「豐收杯」。2019年,全省糧食總產達到3498.5 萬噸,較上年增加4.8萬噸,增0.1%,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49]

第二產業

工業

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最齊全,優勢產品最多實力最強的工業基地。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建築材料、食品、絲綢、皮革等行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占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50-51] 2019年,四川省工業增加值13365.7億元,比上年增長7.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37.4%。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4426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0%。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7.0%,重工業增加值增長8.5%,輕重工業增加值之比為1:2.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長10.4%,集體企業增長7.6%,股份制企業增長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5.2%。 [10] 建築業 2019年,四川省建築業增加值4123.5億元,比上年增長6.1%。年末具有資質等級的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6437個,實現利潤總額522.6億元,增長8.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2932.0萬平方米,增長12.6%;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5279.4萬平方米,增長5.5%,其中住宅竣工面積18703.5萬平方米,增長5.2%。 [10]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四川是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各種生產、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50] 2017年4月,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牌成立,四川自貿區整體分為成都、瀘州兩個部分,涵蓋三個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天府新區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成都青白江鐵路港片區,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總面積119.99平方公里。四川自貿區主要任務是落實中央關於加大西部地區門戶城市開放力度以及建設內陸開放戰略支撐帶的要求,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高地,實現內陸與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 [52] 2019年,四川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144.3億元,比上年增長10.4%。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5830.2億元,比上年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314.1億元,增長11.6%。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16989.0億元,增長10.0%;餐飲收入3155.3億元,增長12.4%。在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中,通過互聯網實現的商品零售額1013.2億元,增長23.1%。 [10]

對外經濟

2019年,四川省實際利用外資12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3.1%。新批(備案)外商直接投資企業676家,累計批准(備案)12984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92.3億美元,增長2.3%。在川落戶世界500強累計達到352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強累計達247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9家。 [10]

金融業

四川是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開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53家,證券、期貨、基金機構100家,保險機構83家。已入駐四川的外資銀行13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15家。有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部在四川建立客服中心、營運中心等各類後台服務中心20餘個,獨立第三方金融服務外包企業50餘家。 [50]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81783.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7.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43214.2億元,增長12.5%。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61089.0億元,增長12.9%。其中,住戶貸款餘額20552.9億元,增長17.6%。共有保險公司98家,按業務性質分,有產險公司42家、壽險公司46家、養老險公司5家和健康險公司5家;按資本國別屬性分,有中資公司74家,外資公司24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2148.7億元,比上年增長9.7%。其中,財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583.6億元,增長7.6%;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565.1億元,增長10.6%。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634.8億元,增長0.3%。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341.7億元,增長10.1%;人身險賠付支出293.1億元,下降9.1%。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61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4家、證券投資諮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營業部427家、期貨公司營業部51家,證券開戶數1839.0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5.6%。全年證券交易額127385.5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10]

社會

教育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生1593.1萬人(不含非學歷教育註冊學生及電大開放教育學生),教職工112.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91.9萬人。共有小學5725所,招生93.4萬人,在校生555.8萬人。初中3734所,招生94.3萬人,在校生273.7萬人。普通高中779所,招生48.4萬人,在校生139.8萬人。特殊教育學校129所,招生0.3萬人,在校生(含附設特教班)1.6萬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含技工學校)498所,招生37.7萬人,在校生92.7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4158個,職業技術培訓註冊學員202.1萬人次。共有普通高校126所。全年普通本(專)科招生52.6萬人,增長8.6%;在校生166.2萬人,增長6.2%;畢業生40.3萬人,增長2.3%。研究生培養單位36個,招收研究生4.1萬人,在校生12.2萬人,畢業生2.9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4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32.7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54.0萬人次。 [10] 普通高校 所在地 備註 四川大學 成都市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電子科技大學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西南交通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西南財經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西南石油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成都理工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成都中醫藥大學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四川農業大學成都校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四川農業大學都江堰校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3] 西南民族大學 四川師範大學 西華大學 成都信息工程大學 成都大學 成都醫學院 成都師範學院 成都工業學院 成都體育學院 四川音樂學院 四川旅遊學院 四川工商學院 四川傳媒學院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 成都文理學院 成都東軟學院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 四川大學錦城學院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 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成都銀杏酒店管理學院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 四川警察學院成都校區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成都校區 西南科技大學 綿陽市 綿陽師範學院 四川文化藝術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綿陽分院 四川農業大學 雅安市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3] 四川輕化工大學 自貢市 攀枝花學院 攀枝花市 西南醫科大學 瀘州市 四川警察學院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 德陽市 四川工業科技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德陽校區 內江師範學院 內江市 樂山師範學院 樂山市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 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3] 宜賓學院 宜賓市 四川輕化工大學宜賓校區 西華大學宜賓校區 西華師範大學 南充市 川北醫學院 西南石油大學南充校區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53] 四川文理學院 達州市 阿壩師範學院 阿壩州 四川民族學院 甘孜州 西昌學院 涼山州 四川大學錦江學院 眉山市 四川工商學院眉山校區 成都藝術職業大學青神校區

科技

2019年,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6%。年末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9個。全年共申請專利131529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39539件;PCT專利申請444件;專利授權8206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12053件;擁有有效發明專利60231件,商標申請281564件,商標註冊225104件,國外商標申請93件,商標的質押融資金額30.6億元,作品著作權登記171087件,地理標誌產品核准使用專用標誌企業830家;行政機關立案處理專利案件3488件,審理結案3356件,結案率96.2%;專利新增實施項目14245項,新增產值2102.4億元;專利質押融資金額63.5億元。年末有高新技術企業5669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8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園區16個;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0個;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35個、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23個;國家級大學科技園5個,省級大學科技園12個;國家級眾創空間65個(其中專業化示範眾創空間2個),省級眾創空間125個;國家級星創天地96個;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2個,省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64個。全年共登記技術合同13232項,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1216.2億元。完成省級科技成果登記965項。 [10]

文化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文化系統內藝術表演團體51個,藝術表演場所41個,公共圖書館206個,文化館207個,美術館46個,綜合文化站4412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試驗)園區1個,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2個,國家級動漫遊戲基地1個,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1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11個,省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5個,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59個。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博物館256個,文物保護管理機構173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6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36處;世界文化遺產1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1處,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傳統村落333個,公布為四川省級傳統村落的有1046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611項。 [10]

廣播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擁有廣播電視台171座(包括四川廣播電視台),中短波轉播發射台39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2%,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9%,有線廣播電視實際用戶1076.2萬戶。全年出版地方報紙107種,出版量11.8億份;出版期刊365種,出版量5262.0萬冊;出版圖書14547種,出版量34676.0萬冊;錄像製品92種,電子出版物590種。 [10]

衛生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83757個,其中醫院2417個(民營醫院1717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80499個;醫療衛生機構床位63.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60.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8.5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6萬人,註冊護士27.1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1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8萬人,註冊護士1.1萬人;鄉鎮衛生院4416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6萬人,註冊護士3.3萬人。全年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56024.2萬人次,其中醫院22241.3萬人次(民營醫院3749.7萬人次),基層醫療機構31579.2萬人次;出院1974.0萬人,其中醫院1393.3萬人(民營醫院332.5萬人),基層醫療機構516.9萬人;縣域內住院率97.4%。全年新增省級衛生城市(縣城)2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72.4%。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基本藥物網上採購率100%。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降至17.69/10萬、5.38‰、7.40‰。 [10]

體育

2019年,四川省體育彩票銷售額89.3億元,共籌集公益金22.5億元。年末國家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18個,省級高水平後備人才基地27個;四川省幼兒體育基地50個;國家級青少年體育俱樂部264個。實施體育「十項惠民行動」,新建農民體育健身工程8244個。 [10]

環保

2019年,四川省共安排省級環保專項資金23.6億元。實施大氣重點減排項目285個,新增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20.0萬千瓦,完成水泥行業深度治理36家。累計淘汰縣級城市燃煤小鍋爐542台,清理整治「散亂污」企業3.2萬家。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範工程」建設,完成1841個村農村環境整治。納入四川省強制性清潔生產企業221家,對23條重點小流域實施掛牌整治,完成17座磷石膏庫整治。 [10]

知識產權

2020年8月,入選知識產權領域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試點。 [54]

脫貧

在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中認定為完成年度計劃、減貧成效顯著、綜合評價好,獲得國務院辦公廳通報獎勵。 [55]

交通

綜述

2019年,四川省通過公路、鐵路、民航和水路等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2573.3億噸公里,比上年下降8.7%;完成旅客周轉量1949.1億人公里,增長8.2%。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1199.7萬輛,比上年末增長9.1%。其中私人汽車1061.4萬輛,增長8.7%。 [10]

鐵路

四川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經過不斷地建設,四川成為西南的交通樞紐。鐵路是四川溝通省內外運輸的大動脈。四川鐵路已形成包括寶成鐵路等5條鐵路幹線、8條鐵路支線和4條地方鐵路組成的鐵路網。成渝鐵路溝通成都和重慶,是新中國自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同時也是四川通往貴州及華南的重要通道。寶成鐵路連接隴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達成鐵路東接襄渝鐵路,是四川與湖北間的重要通道。 成昆鐵路南接南昆鐵路,是四川通往廣西的重要通道。內六鐵路南接滬昆鐵路、水紅鐵路,連通湘黔鐵路、南昆鐵路,是溝通雲、貴、川三省的又一條主要幹線,成為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 [56] 四川境內的火車站有: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南站、自貢站、綿陽站、內江北站、達州站、樂山站、廣元站、宜賓西站 [57] 等。

公路

四川省公路以成都為中心,干、支線公路呈輻射狀分布,同時,又輔以東西、南北線路的相互交織。主要的公路幹線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隴公路、川陝公路、成渝公路、川雲東路、川雲中路、川雲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車中心客運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運樞紐站。四川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即今G76廈蓉高速和G85銀昆高速)是成都市與重慶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全長340.2公里,於1995年全線開通。此外,成都—綿陽、成都—自貢—瀘州、成都—樂山—峨眉山以及內江—自貢—宜賓、達州—重慶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56]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高速公路建成里程7520.9公里。 [10]

水路

長江橫貫全省,是水路運輸幹線,與岷江、金沙江等支線溝通,在境內形成了一個天然的水路運輸網絡。四川水路主要有金沙江段、長江段、沱江和嘉陵江水系水域。其中,金沙江新市鎮以下,岷江樂山以下,嘉陵江閬中以下常年可通輪船,瀘州、樂山、宜賓是水路幹道上的重要城市。 [56] 2019年,四川省水路貨物周轉量305.6億噸公里,增長13.1%,旅客周轉量1.8億人公里,下降4.7%,內河港口年集裝箱吞吐能力233.0萬標箱。 [10]

航空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使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線140多條,可以直飛國內外眾多城市。201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0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7.77萬噸,機場排名全國第五,城市排名全國第四。 [58] 在建的成都天府國際機場2020年完工投運後,吞吐量將是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倍大。 [56] 四川境內主要民用機場一覽表 行政區 機場名稱 成都市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綿陽市 綿陽南郊機場 瀘州市 瀘州雲龍機場 廣元市 廣元盤龍機場 攀枝花市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 南充市 南充高坪機場 達州市 達州河市機場 宜賓市 宜賓五糧液機場 阿壩州 九寨黃龍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涼山州 西昌青山機場 甘孜州 甘孜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甘孜格薩爾機場 巴中市 巴中恩陽機場

地鐵

據2019年12月27日成都地鐵官網顯示,成都地鐵共開通7條線路,線路總長302.285千米,均採用地鐵系統,共計207座車站投入運營(換乘站不重複計算),18座換乘站。成都地鐵在建線路共有8條,共計里程335.275千米;預計2020年底前達到開通里程515.72千米的地鐵線路。

歷史文化

文化區

川中文化區:成都、綿陽、德陽、遂寧、雅安、眉山、資陽、樂山 川南文化區:自貢、宜賓、瀘州、內江 川東北文化區:南充、達州、廣元、巴中、廣安 攀西文化區:攀枝花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涼山州首府西昌,所以常常統稱為攀西) 川西高原文化區: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地處四川西部的高原區域)

語言

主詞條:四川話 四川話是流行於川渝地區及周邊省份鄰近地區的主要漢語言,包括漢語西南官話中源自古蜀語。四川話約有1億2千萬的使用者。現今四川話形成於清朝康熙年間的「湖廣填四川」的大移民運動時期,是由明之前流行於四川地區的蜀語和來自湖廣、廣東、江西等地的各地移民方言逐漸演變融合而形成的。 [59]

川劇

主詞條:川劇 川劇是中國戲曲寶庫中的一顆光彩照人的明珠。它歷史悠久,保存了不少優秀的傳統劇目和豐富的樂曲與精湛的表演藝術。早在唐代就有「蜀戲冠天下」的說法。 [60]

特產美食

美食

主詞條:川菜 川菜為中國四大菜系之一,在中國烹飪史上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廣泛,口味清鮮醇濃並重,以善用麻辣著稱,並以其別具一格的烹調方法和濃郁的地方風味,融會了東南西北各方的特點,博採眾家之長,善於吸收,善於創新。 [61] 川菜在口味上尤具獨特風格,以味型豐富、變化多樣著稱。川菜善用麻辣,但決不光是麻辣。麻和辣只是川菜種基本味型的兩種,其他種味型分別是甜、鹹、酸、苦。在這種味型的基礎上經過調配變化,形成複合味型。川菜調味的特點是突出主味,其製作方法是集中用味。通常川菜把鹹甜酸辣或麻辣集中用在一個菜上,再輔以它味,以使主味突出,如水煮牛肉、豆瓣魚等。川菜的複合味型有多種,主要有咸鮮、家常(咸鮮微辣)、麻辣、糊辣、魚香、薑汁、酸辣、糖醋、荔枝、芥末、甜香、椒麻、怪味等,豐富多樣,花樣百出,形成了川菜多味美味的獨特風格。這裡還要說明的一點是,川菜中不同味型的菜,需選用不同的調料品種。味型與其獨特的調味品共生共存。川菜菜系由筵席菜、大眾便餐菜、家常風味菜、火鍋、風味小吃五大類組成。 [62]

特產及美食

地區 名單 成都 郫縣豆瓣、文君酒、文君綠茶、清泉紅喜兔頭、五胖鴨、元寶雞、全興大麯酒、鹵漆製品、瓷胎竹編、蜀箋蜀繡、蜀錦、糖油果子、九尺板鴨、桂花陶瓷、軍屯鍋盔、簡陽羊肉湯、簡陽海底撈火鍋 德陽 趙坡茶、 [63] 德陽潮扇、孝泉果汁牛肉、黃許松花皮蛋、綿竹年畫、什邡板鴨、中江掛麵、中江柚、廣漢纏絲兔、劍南春、連山回鍋肉、中江八寶油糕、中江空心掛麵、羅江豆雞、綿竹大曲、三溪香茗、綿竹松花蛋 自貢 富順豆花、龍都香茗、開花白糕、天車牌香辣醬、扎染、太源井曬醋、自貢紅橘、自貢毛牛肉、榮縣嫦酒、龔扇、燕窩絲、三星米花糖 南充 閬中保寧醋、保寧壓酒、閬中張飛牛肉、閬中白糖蒸饃、閬中臊子麵、川北涼粉、河舒豆腐、營山涼麵、營山板鴨、營山油豆腐、熱乾麵、南部肥腸乾飯、南充鍋盔灌涼粉、順慶羊肉粉、四川油茶、肥腸粉、冬菜、儀隴大山香米 廣安 鹽皮蛋、武勝牛肉、顧縣豆乾、岳池米粉、三巴湯、白市柚、龍安柚、鄰水臍橙、黃龍貢米、西板豆豉、龍鬚茶、九龍掛麵、御臨榨菜、廣安蜜梨、華鎣山葡萄、姻脂紅蘿蔔、武勝涼粉鍋盔、華鎣山薇菜 綿陽 綿陽米粉、煙熏臘肉、豐谷酒王、豐谷二曲、野山菇、蕨菜、野生山核桃、蕎面涼粉,梓潼酥餅,梓潼片粉 廣元 廣元涼麵、蒼溪紅心獼猴桃、米倉山茶、青川黑木耳、朝天核桃、蒼溪雪梨、劍門關豆腐、廣元橄欖油 遂寧 沱牌麯酒、捨得酒、小磨芝麻油、徐老三豆腐乾、麥嘉手撕牛肉、安居紅苕、安居黃金梨、辛農民牌菜籽油、任隆粉條、香葉尖綠茶、白芷、遂寧牛肉麵、射洪油餅子 樂山 峨眉山雪魔芋、竹葉青茶、仙芝竹尖茶葉、蘇稽米花糖和沙琪瑪、峨眉靈芝、羅城牛肉、峨眉糕、五通橋豆腐乳、西壩米酒、金口河烏天麻、峨邊竹筍、葉兒粑、缽缽雞、甜皮鴨、白宰雞、犍為茉莉花茶、馬邊獼猴桃、翹腳兒(蹺腳牛肉)、東坡墨魚、犍為麻柳姜 眉山 苕絲糖、雅妹子風醬肉、東坡肘子、東坡魚、東坡松花蛋、芝麻糕、汪洋鎮乾巴牛肉、文宮枇杷、曹家梨、冷鍋魚、冰粉、甘蔗冷鍋魚、東坡餅、清湯東坡肉、枕頭粑、龍眼酥、甜皮鴨、滷鴨子、血旺、缽缽雞、粉蒸牛肉、回鍋肉、串串香、東坡泡菜、洪雅綠茶、丹稜凍粑、苕絲糖、棒棒雞 資陽 臨江寺豆瓣、安岳檸檬、通賢柚、雙樂掛麵、天池藕粉 瀘州 黃耙、瀘州桂圓、合江荔枝、瀘州白糕、瀘州油紙傘、瀘州肥兒粉、古藺麻辣雞、殷家坡醪糟、納溪泡糖、酒心糖、長江鮮魚黃辣丁、瀘州老窖、郎酒、國窖1573 內江 內江蜜餞、內江牛肉麵、新店七星椒、周蘿蔔、黃老五花生酥、復立雪芽、獨頭蒜燉乾貝、隆昌羊肉湯、隆昌苕絲糖、板板橋油炸粑、極品溢香雞、豆腐腦、資中兔子面、血橙、冬尖、王涼粉、王記牛肉乾 達州 燈影牛肉、大竹東柳醪糟、渠縣三匯果醋、觀音豆腐乾、鳳凰柚,萬源萼、舊院黑雞、大竹香椿 宜賓 宜賓燃面、五糧液、宜賓敘府酒、宜賓紅樓夢酒、宜賓高洲酒、長寧黃粑、苕絲糖、宜賓酸辣粉、宜賓竹雕工藝、早白尖紅茶、筠連苦丁茶、宜賓芽菜、南溪豆腐乾、紅橋豬兒粑、涼糕 巴中 通江黑木耳、通江銀耳、小角樓酒、江口醇、川明參、巴山土雞、南江黃羊、恩陽提糖麻餅 雅安 雅魚、蒙頂茶 攀枝花 苴卻硯、乾花蕊、油底肉、苦蕎茶

風景名勝

概況

四川有世界遺產7處,列居全國第二位。其中:世界自然遺產3處(九寨溝、黃龍、四川大熊貓棲息地),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1處(峨眉山—樂山大佛),世界文化遺產1處(青城山—都江堰),世界灌溉工程遺產2處(東風堰、都江堰)。列入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的保護區有4處(九寨、臥龍、黃龍、稻城亞丁)。 [64-65] 四川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5處(2017年),省級風景名勝區75處(2010年)。有「中國旅遊勝地40佳」5處(2010年)。截止2017年7月,四川省境內國家5A級旅遊景區12家,4A級185家,峨眉山、九寨溝為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 [65-67] 擁有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七洞溝東漢崖墓群(七個洞崖墓群)等23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截至2019年末,四川省共有自然保護區166個,面積8.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積的17.1%。全省共建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9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3個。 [10] 稻城縣、九寨溝縣、長寧縣等10個縣入選2019中國最美縣域。 四川地質構造複雜、地質地貌景觀豐富,已發現地質遺蹟220餘處,有興文和自貢2處世界地質公園(自貢恐龍博物館與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齊名,為世界三大恐龍遺址博物館之一),國家地質公園14處,國家水利風景區16處,其數量居全國前列。 [65] 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8個,中國優秀旅遊城市21座,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39項。 [65] 自古歷來有「天下山水在於蜀」之說,並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劍門天下險,九寨天下奇」之譽。四川有貢嘎山(蜀山之王)、四姑娘山(蜀山皇后)、華鎣山(天下情山)、金城山(道教仙境)、青城山(四大道教名山之一)、峨眉山(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螺髻山、天台山、千佛山、蒙頂山、西嶺雪山等著名山峰,有橫斷山系的雀兒山、大雪山、邛崍山、岷山,以及大涼山、小涼山、龍門山、丹景山、米倉山、大巴山、龍泉山等大小山脈。 [68]

旅遊景區

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12家) 成都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 綿陽北川羌城旅遊區(中國羌城-老縣城地震遺址-「5·12」特大地震紀念館-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館-北川新縣城-吉娜羌寨) 樂山峨眉山旅遊景區 樂山樂山大佛風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景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黃龍風景名勝區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特別旅遊區(震中映秀-水磨古鎮-三江生態旅遊區) 南充市閬中古城旅遊景區 廣安市鄧小平故里旅遊景區 廣元市劍門蜀道劍門關旅遊區 南充市朱德故里景區 甘孜藏族自治州海螺溝景區 四川21市州主要旅遊景區一覽表 所屬地區 主要旅遊景區 成都市 天府廣場、武侯祠、青羊宮、杜甫草堂、文殊院、金沙遺址、都江堰、青城山、永陵、明蜀王陵、望江樓、人民公園、寬窄巷子、錦里、春熙路、成都遠洋太古里、大慈寺、琴台路、東郊記憶、昭覺寺、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四川博物院、寶光寺、西嶺雪山、天台山、九龍溝、劉氏莊園、丹景山、銀廠溝、太陽灣、龍興寺、三昧水、白鹿鎮、建川博物館、楊升庵祠及桂湖、罨畫池、洛帶古鎮、黃龍溪古鎮、平樂古鎮、安仁古鎮、泰安古鎮、街子古鎮、石象湖、朝陽湖、花舞人間、桃花故里、成都歡樂谷、國色天香樂園、成都海昌極地海洋世界 綿陽市 越王樓、北川、七曲山、竇圌山、李白故里、藥王谷、九皇山、報恩寺、尋龍山、仙海、綿陽科技館、子云亭、富樂山、綿陽博物館、躍進路1958 自貢市 自貢恐龍博物館、榮縣大佛、中國彩燈博物館、鹽業歷史博物館 攀枝花市 二灘國家森林公園、攀西大裂谷格薩拉、龍潭溶洞 瀘州市 黃荊老林、太平古鎮、佛寶、堯壩古鎮、方山、天仙硐、張壩桂圓林、玉蟾山、瀘州老窖旅遊區、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 德陽市 三星堆、香山鷺島、綿竹年畫村 廣元市 劍門關、皇澤寺、翠雲廊、七里峽、西武當山、曾家山、昭化古城、明月峽、天曌山、千佛崖 遂寧市 中國死海、觀音故里、龍鳳古鎮、陳子昂故里、中華侏羅紀探秘旅遊區、宋瓷博物館 內江市 石牌坊、安泰山莊 樂山市 樂山大佛峨眉山、夾江天福觀光茶園、黑竹溝、大佛禪院、樂山嘉陽國家礦山公園、馬邊大風頂、金口大峽谷、郭沫若故居、東方佛都、夾江千佛岩、嘉定坊、羅城古鎮、嘉州綠心公園 資陽市 安岳石刻、圓覺洞、陳毅故居 宜賓市 蜀南竹海、興文石海洞鄉、七洞溝旅遊景區、夕佳山、李莊古鎮、紅岩山 南充市 閬中古城、朱德故里、琳琅山、西山、凌雲山、嘉陵第一桑梓、升鍾湖、禹跡山、太蓬山 達州市 真佛山、賨人谷、八台山、龍潭河、金山寺、百里峽 雅安市 碧峰峽、蒙頂山、安順場、東拉山大峽谷、上里古鎮、金鳳山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 九寨溝、黃龍、四姑娘山、達古冰山、畢棚溝、汶川 甘孜藏族自治州 稻城亞丁、海螺溝、木格措、措普溝、海子山、跑馬山、瀘定橋、丹巴美人谷、新都橋 涼山彝族自治州 邛海瀘山、螺髻山、瀘沽湖、靈山、西昌衛星發射基地 廣安市 鄧小平故里、華鎣山-石林、寶箴塞、天意谷、神龍山巴人石頭城 巴中市 光霧山、恩陽古鎮、義陽山、米倉山、南龕石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舊址、諾水河 眉山市 三蘇祠、瓦屋山、老峨山、黑龍灘、眉山音樂噴泉、峨眉半山七里坪、彭祖山、齊山雙佛、柳江古鎮、中岩寺、中國泡菜城、青神國際竹藝城、仁壽城市濕地公園、青神縣江灣神木園、丹稜·桃花源景區、中國藤椒文化博物館、槽漁灘、清涼寺、龍女寺

著名人物

古代 序號 人物 簡介 1 嫘祖 遠古時期,黃帝軒轅氏之妻,發明養蠶。 2 李冰 (前302年-前235年)秦國蜀郡守,擅長水利,都江堰為其傑作。川人稱為」天府之父「。 3 文翁 (前156年-前101年)漢代蜀郡守,創辦中國首個官學「文翁石室」。 4 王褒 (前90年-前51年)蜀資中(今資陽)人。西漢時期著名的辭賦家,與揚雄並稱「淵雲」。 5 落下閎 (前140年-前87年)閬中人,西漢時期曆法專家,中國「春節老人」。 6 司馬相如 (前179年-前117年)巴郡安漢縣(今南充蓬安)人。漢代文學家,擅長漢賦。 7 卓文君 (前175年-前121年)邛崍人,漢代才女。 8 揚雄 (前53年-18年)成都人,漢代哲學家、文學家。 9 秦宓 (?-226年)德陽人,東漢末期蜀漢大司農。 10 王平 (?-248年)渠縣人,三國時蜀漢後期大將。 11 譙周 (201年-270年)閬中人(一說西充人)三國蜀漢儒學大師和史學家。 12 李調元 (1734年-1803年)羅江人,清代戲曲理論家、詩人。 13 陳壽 (233年-297年)南充人,西晉史學家,著有《諸葛亮集》及《三國志》。 14 袁天罡 生卒年不詳,唐初益州(成都)人,天文學家、陰陽術數家。 15 陳子昂 (661年-702年)射洪人,唐代詩人,著有膾炙人口的《登幽州台歌》。 16 李白 (701年-762年)江油人,中國古代浪漫主義第一詩人。 17 黃筌 (903年-965年)成都人,畫家,開創了中國工筆花鳥畫派先河。 18 王建 (847年-918年)前蜀國國王,五代十國時期前蜀開國皇帝。 19 蘇舜欽 (1008年-1048年)中江人,北宋文學家。 20 蘇洵 (1009年-1066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1 蘇軾 (1037年-1101年)眉山人,宋代第一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 22 蘇轍 (1039年-1112年)眉山人,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3 張憲 (?-1142年)閬中人,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女婿。 24 魏了翁 (1178年-1237年)蒲江人,南宋哲學家,蜀學之集大成者。 25 秦九韶 (1202年-1261年)安岳人,南宋數學家,著有《數書九章》。 26 楊廷和 (1459年-1529年)字介夫,號石齋,新都人,明代著名政治改革家。 27 楊慎 (1488年-1559年),成都人,明代文學家,明朝三大才子之首。 28 張鵬翮 (1649年-1725年)字運青,號寬宇,今蓬溪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 29 張問陶 (1764年-1814年)遂寧人,清代蜀中詩冠、書畫家,著有《船山詩草》。 30 萬安 生卒年不詳,字循吉,眉山人,明朝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 31 陳以勤 (1511年-1586年)南充人,明朝內閣首輔,嘉靖,隆慶年間宰輔。 32 張思訓 生卒年不詳,巴中人,宋代天文學家。 [69-70] 近、現、當代

政治軍事

朱德

(1886年-1976年)字玉階,南充儀隴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元帥之首。

陳毅

(1901年-1972年)字仲弘,四川樂至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

羅瑞卿

(1906年-1978年)南充人,首任公安部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十大將之一。

鄧小平

(1904年-1997年)四川廣安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創立了鄧小平理論。 張愛萍 (1910年-2003年)達州人,組織領導「兩彈一星」,就任過國防部長。 張瀾 (1872年-1955年)字表方,西充人,愛國主義者、教育家。 吳玉章 (1878年-1966年)原名永珊,榮縣人,跨世紀的革命老人。

盧德銘

(1905年—1927年)字邦鼎,無產階級革命家,四川自貢人

范紹增

(1894年-1977年)原名舜典,大竹人,川軍第88軍軍長,抗日英雄。

梁光烈

(1940年-)三台人,上將軍銜。曾任國防部部長。

黃繼光

(1931年-1952年)中江人,授予「特級英雄」稱號。

江竹筠

(1920年-1949年)自貢人,原名江竹君,烈士。

劉光第

(1859年-1898年)富順人,清朝官員、戊戌六君子之一。

楊銳

(1855年-1898年)綿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清末維新派人士。

趙一曼

(1905年-1936年)原名李坤泰,宜賓人,抗日民族英雄。 喻培倫 (1886年-1911年)內江人,清末民主革命家,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劉湘 (1888年-1938年)大邑人,民國時期的一代梟雄。 劉文輝 (1895年-1976年)大邑人,四川省主席,四川爭霸戰的主角之一。 鄧錫侯 (1889年-1964年)營山人,愛國人士、軍事家、抗日將領。 田頌堯 (1888年-1975年)又名見龍、光祥,成都人,國民黨陸軍上將。 李世明 1948年12月生,三台人。中國人民解放軍成都軍區司令員。 [71] 廖國勛 (1963年-)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紀委委員,天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政府黨組書記。 [72]

李鵬

男,漢族 [73] ,四川成都人 [74] 。1928年10月20日生於上海,國務院原總理,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2019年7月22日23時11分在北京逝世 [74] 。

李小鵬

男,漢族,1959年6月出生,四川成都人。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交通運輸部部長、黨組副書記 [75] 。 李錦斌 男,漢族,1958年2月出生,四川成都人。現任中共第十九屆中央委員 [76] 、安徽省委書記 [77]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78] 、安徽省軍區黨委第一書記 [79] 。 文 學 藝 術 阿來 (1959年-)藏族,馬爾康縣人,當代著名作家,四川省作協主席。 李劼人 (1891年-1962年)成都人,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 郭沫若 (1892年-1978年)樂山人,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張大千 (1899年-1983年)內江人,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 巴金 (1904年-2005年)原名李堯棠,成都人,文學家、出版家、翻譯家。 流沙河 (1931年-2019 [80] )原名余勛坦,金堂人,當代詩人。 周克芹 (1936年-1990年)簡陽人,現代作家,著有《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劉心武 (1942年-)成都人,當代著名作家、紅學研究家。 陳清泉 (1968年-)達州人,著名畫家。 胡萬寶 (1990年-)大竹人,青年作家,「巴蜀三傑」之一。 賈飛 (1986年-)渠縣人,中國當紅青年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郭敬明 (1983年-)自貢人,中國作家,代表作《小時代》。

演藝明星

張杰 1982年12月2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歌手。 譚維維 1982年10月8日出生於四川自貢市富順縣永年鎮,中國內地女歌手 李宇春 1984年3月1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 李易峰 1987年5月4日出生於成都,中國男演員、歌手。 黃英 1989年1月28日出生於渠縣,內地華語樂壇人氣女歌手,演員。 張靚穎 1984年10月11日生於成都,中國流行女歌手。 紀敏佳 1982年6月3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女歌手。 郁可唯 1983年10月23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流行樂女歌手。 謝娜 1981年5月6日出生於中江,中國多棲女藝人。 白舉綱 1993年11月2日出生於江油,中國內地男歌手。 刀郎 原名羅林。1971年6月22日出生於內江,歌手、音樂人。 李伯清 1947年11月08日出生成都,川渝地區民間藝術家。 張含韻 1989年4月9日出生於德陽,中國內地女歌手、演員。 蒲巴甲 1985年7月8日出生於阿壩州金川縣,中國內地演員、歌手。 王錚亮 1977年11月30日出生於成都,中國內地男歌手、音樂製作人、川音副教授。 劉德一 (1945年-2008年)原名劉德益,演員,巴蜀十大笑星之一。 陳小藝 1968年2月8日,出生於樂山,中國內地女演員。 商 業 陳歐 1983年出生,德陽人,中國企業家、聚美優品創始人兼CEO。 劉軍 1982年出生,成都人,現任宏達集團董事局總裁兼董事。 謝明 1955年出生,仁壽人,四川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汪俊林 1967年出生,仁壽人,四川郎酒集團董事長、郎酒銷售公司總經理。 喬天明 1949年出生,綿竹人,四川劍南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王健林 1954年出生,廣元人,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姜聯 男,漢族,生於1990年,中共黨員,現任四川聯輝影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綿陽微電影協會榮譽主席、聯輝集團有限公司執行總裁、綿陽市養身協會副會長、中國影視娛樂首席品牌官。 [81] 劉中國 1955年出生,瀘州人,四川宜賓五糧液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 [82] 。 主持界 李斯璇 女,漢族 [83] ,1986年5月18日出生 [84] 於四川成都 [83] 。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雙語主持人、記者 [83] 。

所獲榮譽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確定為「深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地區」。 [85]


相關視頻

四川省基本概況

標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