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國際漢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國際漢學》主要從事期刊訂閱及增值電信業務中的信息服務業務(互聯網信息服務),並非《國際漢學》雜誌官方網站。辦理其他業務請直接聯繫雜誌社。

《國際漢學》(季刊)創刊於2014年,由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這是國內目前唯一一份致力于海外漢學(中國學)研究的正式專業期刊。

《國際漢學》堅持純學術、高質量的辦刊路線,在國際範圍內展開中國文化的研究,追蹤中國文化外傳的歷史、人物與文獻,研究世界各國漢學發展的歷史與沿革,考察域外漢學(中國學)與中國近代學術的互動,在與世界漢學界對話中探尋中國文化的世界性價值,是這一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陣地。

《國際漢學》的「前身」是由我國已故著名學者、原國家圖書館館長任繼愈先生創辦的《國際漢學》 輯刊。宗旨在於向國內學術界介紹世界各地漢學研究的歷史、成果和最新進展,以拓寬中國文化研究的視閾。

《國際漢學》的主要欄目有:漢學一家言、漢學家訪談錄、漢學對話、(國別)漢學史研究、中國文化經典在海外、中國典籍外譯研究、中國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世界的中國形象、域外漢語研究、世界漢語教育史、文獻與書目、書評與書介、機構與動態等。

辦刊歷史

1995年,《國際漢學》創刊。

2014年,該刊被中國知網收錄,刊期為季刊。

2017年,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1]

2018年,該刊編輯部召開編委座談會,會議由副主編任大援主持,主編張西平為到場的每位編委頒發了聘書。

辦刊條件

欄目方向

主要欄目:《國際漢學》主要設有中國經典在海外、漢學家專頁、中外文化交流、書評與書介、文史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文獻研究、傳教士漢學、學術動態等欄目。

人員編制

據2020年第1期《國際漢學》內頁顯示,該刊編輯委員會有國內編委34人,外籍編委22人,編輯部有編輯3人。

辦刊成果

出版發行

據2020年6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漢學》總出版文獻量765篇。

據2020年6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國際漢學》總文獻量261篇,基金論文量115篇。

影響因子

據2020年6月21日中國知網顯示,《國際漢學》總被下載次數111426次,總被引次數387次,(2019)複合影響因子0.215,(2019)綜合影響因子0.177。

據2020年6月21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國際漢學》總被引量40次,總被下載量1594次。

收錄情況

《國際漢學》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2]維普網、《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國人文社科核心期刊》《CSSCI》等收錄。

視頻

國際漢學 相關視頻

整合存世漢籍文獻 推動國際漢學研究
浙江安吉:美麗鄉村獲國際漢學家「點讚」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