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圓眼燕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圓眼燕魚
yuan yan yan yu

中文學名:圓眼燕魚

拉丁學名:Platax orbicularis

門:脊索動物門

綱:輻鰭魚綱

目:鱸形目

科:白鯧科

屬:燕魚屬

圓眼燕魚(學名:Platax orbicularis)又名圓燕魚,是一種觀賞魚類,可食用。

圓眼燕魚體極側扁,呈菱形。頭部陡斜,口小而圓鈍。幼魚紅褐色,似枯葉;成魚則為黃褐色,有2~3條深色橫帶。背鰭、腹鰭與臀鰭皆延長呈鐮刀狀,且帶黑緣,尾鰭截形。 圓眼燕魚(Platax orbicularis)又稱圓蝙蝠,為鱸形目,刺尾魚亞目,白鯧科,燕魚屬一種熱帶地區近岸生活的海水魚類。圓眼燕魚分布於紅海至印度尼西亞海域,多群聚在開闊水域或珊瑚礁外圍活動,其外形奇特,可作為觀賞魚。[1]

形態特徵

體呈菱形,極側扁;頭部背面眼至吻部間稍凹,眼後至背部間突出;眼間隔寬小於眼徑。吻短鈍。口下位;上下頜約等長,下頜有小孔五對;頜齒有三牙尖,以中央牙尖最長且壯;鋤骨及齶骨均無齒。身體覆蓋小櫛鱗;側線弧形,側線鱗數44-52;背鰭單一,背鰭硬棘與軟條無缺刻,硬棘5枚,埋於鰭前緣,軟條數34-39;臀鰭硬棘3枚,軟條數25-29,背、臀鰭前方鰭條均延長,呈鐮刀狀;腹鰭延長;尾鰭截形或雙凹形,上下葉或延長。成魚體褐色;體側有2至3條黑色橫帶;奇鰭帶黑邊。幼魚呈紅褐色,體側有不規則斑點和斑塊以及白色小圓點;背、臀鰭基底亦帶小黑點;尾鰭截形,除基底紅褐色外,皆透明。

圓蝙蝠的幼魚沒有長蝙蝠那樣高聳的背鰭,它們的身體比例並不是很誇張,通常體長250px的個體,體高為375px左右。在幼年階段,這種魚呈現出咖啡色,看上去如同一片枯萎的葉子,這可能是一種保護色,因為它們的幼體在紅樹林中成長。從我國南海到紅海地區都可以捕撈到圓蝙蝠,但由于欣賞價值不高,其在觀賞魚貿易中並不常見。

生存環境

生活在5~30米深,有稍許淤泥庇護的海域,經常出沒於深海事故沉船附近。幼魚主要棲息在淺海或河口水域,因為體色為枯黃褐色,會擬態成枯葉狀,躲藏在水面漂浮物下,常獨自或小群遊動於瀉湖內灣。成魚則深入約30米以下的珊瑚礁區,在其外圍斜坡上成雙結對或成群活動。圓眼燕魚屬日行性雜食魚類,主要是以藻類、無脊椎動物或小魚為食。

種群分布

非洲地區:非洲東岸,包括南非、東非及紅海,最東至土木土群島。

印度洋地區:包括毛里求斯、塞舌爾群島、馬爾代夫、印度、錫蘭、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西太平洋地區:密克羅尼西亞、帕勞、瓦努阿圖、菲律賓、巴布亞新幾內亞、越南、澳大利亞、新西蘭、紐埃、新喀里多尼亞、韓國、日本、台灣島以及中國南海等海域。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