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土坂部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土坂部落位於台灣台東縣達仁鄉境內。部落內保留史前文化藝術遺址的石棺等珍貴文物,且有許多原住民木雕家、藝術家及文化工作者,處處展現著排灣族獨特的文化風情。排灣族文化藝術社區位在台東縣達仁鄉的土坂社區,排灣族是一個注重階級的族群,共分為頭目、貴族、勇士及平民四個階層。目前在土坂社區部落裡有兩座祖靈屋,是供族人祝禱祭祀之用,由於祖靈屋為相當神聖的區域,若要參觀或拍攝留念必先徵得同意,並尊重當地文化。[1]

歷史沿革

土坂部落是少數沒有被「卑南族」統治過的「排灣族」部落,也是少數目前還保有完整五年祭傳統祭儀的部落。土坂部落也是國內極少數保持家臣制度的部落,依照傳統,聯合頭目在登機後為族內最有權威的決策者,如果未經其同意,政府施政在當地甚至都會受阻,權力極大。

土坂的部落族人是由屏東縣泰武鄉的佳興舊社,翻越南大武山而來。在日本統治時代晚期(約1940年代),因為這裡生活富足,讓屏東來義鄉古樓社的排灣族人非常嚮往,紛紛相約遷徙到土坂來。日人為了削弱排灣族的勢力,將屏東來義鄉舊古樓(Gulalau)的居民遷到了此地,設置了「東高社」(Gugusia),成為了今日土板的主要居民。其餘則來自達仁鄉森茂(大古,Jalilik)和Juvangas地區,還有原住在部落附近山區的居民。

據說土坂社因為排灣族日漸增加之後,引起原先控制台東的卑南族不悅,他們以巫術將土坂的果樹統統弄到枯死,這是日據時代末期發生在土坂的口傳歷史。土板村的原名為cuwabar,國民政府來台後取其音改稱土坂。此處居民的祖先據說是從屏東縣來義鄉遷徙過來的,由於距離海邊還有一斷距離,所以不像一般濱海的東排灣部落,反倒是深受卑南族影響,因此喪失其原有的傳統。[2]

惟一仍保存完整五年祭傳統祭儀的部落

根據文獻紀載,排灣族的五年祭相傳是人與神的盟約,每五年舉辦一次。上次舉辦五年祭是在2008年,因此很容易推算往後的舉辦時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參加難得一見的土坂五年祭。[3]

Maljeveq(五年祭)是排灣族迎接祖靈的重要儀式,早期較為明確的記載是康熙61年(公元1722年)巡臺御史黃叔璥的描述:「山前、山後諸社,例於五年,士官暨眾番百十圍繞,各執長竿,一人以藤毬上擲,競以長竿刺之,中者為勝;眾番捧為賀,名曰托高會。」日治時期諸多學者亦針對祭儀留下不少記錄。

Maljeveq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儀,一般中文翻譯稱為五年祭。此說源自於宮本延人等日治時期人類學家的說法,認為該祭儀傳統上為5年舉行1次,故稱為五年祭。不過根據排灣族傳說,原本應為3年舉行1次,不見得5年舉行1次,而近代人類學家對於「ljeveq」一詞的探討,認為Maljeveq原意可能是「要舉行神靈與祖靈的祭儀」,因此也有人將此稱為「人神盟約祭」。以下為免混淆,皆以Maljeveq稱之。

Maljeveq的起源說法因為區域不同而有所差異。人類學家宮本延人認為排灣族祖靈住在大武山,下山往返為5年,故五年一祭而稱之為五年祭。 [4]

毛蟹的故鄉

土坂部落被譽為毛蟹的故鄉,因此可以看到路旁山壁上有許多毛蟹的石板裝飾。達仁鄉行政區域遼闊,因受地理環境限制加上重山疊嶺,地形陡峭、河川縱橫,平地、台地面積有限,原住民居住於溪流兩旁且位置偏遠。因地形特殊,致道路交通不若其它各鄉鎮發達,也因此達仁可謂是台灣地區極少數未有公路貫穿、人為影響最少的地區,生態上相當具完整性。

為了保護毛蟹,維護生態,土坂部落毛蟹祭至今仍因復育毛蟹而配合暫時停辦,而有大竹高溪的護溪行動,以期讓民眾了解如何保育生態及維持毛蟹的成長環境。 [5]

首創排灣族賦稅制度實境解謎文化體驗活動

排灣族文化體驗照片來自NOWnews

台東縣達仁鄉土坂村的土坂部落,地處大竹篙溪中游右方台地,族語地名「Tjuabal」,有土地遼闊,物獵豐饒的說法,也是少數保有完整五年祭傳統祭儀的排灣族部落,2019年針對排灣族賦稅制度所設計實境解謎遊戲活動,首推就吸引不少民眾參與,讓遊客沉浸在排灣族的文化體驗中。

實境體驗設計讓遊客分組競賽的方式參與排灣族傳統KISATJA的過程,再加入解謎闖關的遊戲元素,連頭目都覺得意義不同,不是觀光而已,是傳達出傳統祭儀中很重要的核心精神和文化價值。因目前還是試辦階段,僅接受預約,因為許多地方都需要修正,希望未來能夠盡早成為常態性活動,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排灣族傳統祭儀的文化特色。 [6]

視頻

【部落風0031 002土坂部落】

【土坂部落五年祭 公所推文化體驗遊學營 2018-10-11 IPCF-TITV】 原文會 原視新聞

【土坂部落百年"五年祭" 河祭捕魚傳統漸消失 2016-12-10 Paiwan TITV】 原視族語新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