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在場主義散文的理論建構(孔明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在場主義散文的理論建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在場主義散文的理論建構》中國當代作家孔明玉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在場主義散文的理論建構

周聞道先生的文論集《發現的秘密》,於今年春末之際由廣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這部文集,主要輯錄了作者近二十年來對在場主義散文理論的探索與發現、思想主張與美學建構,以及對某些在場主義散文作家作品的評論。在這部文集的封面,出版社編輯用「我讀與讀我」的字樣予以明確的標識,說明前者的主要思想指向是「我讀」,後者的重點則在於「讀我」。無論前者還是後者,皆與作者本人有密切關聯,從而引發了筆者的閱讀興趣。

這部文集主要由《在場我說》《「瀚」海拾貝》《心靈物語》《文道無邊》《微文微觀》這五部分組構而成。《在場我說》以理論性的筆觸論述了作為首倡人的作者對於在場主義散文理論的探尋和創建,《「瀚」海拾貝》和《微文微觀》以評論性的話語展開對一些在場主義散文作家創作的理論分析和評價,《心靈物語》主要輯錄了《文藝報》《文學報》等各大媒體對作者個人的採訪,《文道無邊》則展現出作者在經濟學理論引領下的散文創作。這五部分的內容又存在着一個共同的精神指向,即作者對於在場主義散文理論的探索及其美學構建。

作為這部文集的首篇之作《在場的旗幟是介入——「在場散文書系」總序》,既可以看成為一部在場主義散文集作的序言,也可以視為是在場主義散文理論的宣言。因為在這篇文章里,作者從當代散文的美學理論出發,直接闡明了在場主義散文作家應當富有強烈的介入意識,並對介入的主體是誰、重點何在、意義為何、使用工具進行了深入詮釋。文章首先對「介入」這個詞彙作了解釋,認為它既有插入其間、進行干預之意,又有着深入內里的意義蘊含,是一個三者融合的語詞概念。作家的這番解釋,可以說是嚴格遵循詞典釋義的要求來進行的,體現出符合規範的意味。但我們都深知這樣的道理,對任何一個詞語的解釋,無不是一種限定性內涵的存在。由此而論,介入一詞還有着對耿性、直率之意的喻指。作者在對「介入」這個詞彙解釋的基礎上,提出了第一個問題:介入的主體是誰?在作者看來,介入的主體理所當然的是作家。認為作為一個在場的作家,他或她具有什麼樣的存在意識、社會意識、政治意識、悲憫意識,決定了這個作家具有什麼樣的思想態度和審美立場,一個作家只有通過不同形式的介入,才能對人的命運、社會現實具有深刻而透徹的理解,才能抓住社會的本質、時代的核心和人的靈魂,其作品也才能獲得永恆的生命。緊接着作者提出了他的第二個問題:介入的重點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作者進行了詳盡而深入的闡釋,指出作家介入的重點是社會現實,它不僅是一種具體、真實、深切的社會現實,而且是一個沒有任何遮蔽的社會現實,同時又是一個表現出人的苦難與疼痛的社會現實,而非虛無縹緲的彼岸世界,更不是躲避複雜世事的桃花源。作者提出的第三個問題:介入的意義與價值何在?就作者的理解與認知而言,介入的意義是指世界存在的終極價值,是對存在於社會背景下的一種綜合價值的判斷,是對本真、真相、真理的無限接近。至於說介入的工具是什麼?作者便予以了非常明確的回答:當然是語言。這是因為語言富有敞開、澄明和本真的本質特點。

從上面的論述里我們不難看出,作者是把在場主義散文理論作為手中的一面大旗,讓它高高飄揚在當代散文創作的領空,以令廣大散文作家能夠充分領略作者的這種文學主張。如此一來,另一個問題也就隨之產生:作者的在場主義散文理論的思想來源是什麼?或者說基於怎樣的哲學意識或理念?顯而易見,作者的這種散文理論,源自法國著名存在主義哲學家兼文學家保羅·薩特的《存在與虛無》。薩特的這部哲學專著出版於二戰即將結束之時,他在本書中提出了一個相當著名的創作概念——介入文學。在薩特看來,文學應當同單純的審美想象和純粹的藝術形態分道揚鑣,因為較之於音樂、繪畫、雕塑等諸多藝術形態,散文更能夠顯示出它的介入性;並且認為散文應該穿越事物表象,越過客體性的事實存在,抵達創作主體的價值,最終擁抱人的最高存在——自由。當然,薩特在這裡所說的散文,是指一切敘事性文體,包括小說、戲劇文學等。六十餘年過去,作者再次提出文學介入這一概念,顯然與薩特所說的「介入文學」有別,這種明顯的區別就在於:在場主義散文更為強調對現實的介入、對當下的關注、對苦難的體察,以及對真實、真相、真理的發現。從這個意義上講,作者提出的文學介入觀,比之於薩特的「文學介入」觀,更顯示出了它的進步意義。

在《在場主義與中國現代散文轉型》這篇文章里,作者首先對中國現代散文、當代散文發展與流變的脈絡進行了梳理,然後再對在場主義散文的真實身份、存在底線、藝術高線予以了闡發。就中國現代散文創作而論,在作者看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確給中國現代散文注入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元素:白話文的誕生,小品文和美文概念的引入,抒情與敘事手法的廣泛運用,使呆板僵化的古體散文,逐步朝着以抒情敘事、自由表達為主的散文形式轉變,並由此引發了散文流變史上的一次重大變革。其中,周作人、郁達夫所起的表率作用,可以說是功不可沒。從中國當代散文發展的角度予以審視,作者深深地認為,無論是90年代初勃然興起的新散文運動,還是後來此起彼伏的抒情散文、文化散文、女性散文、寫實散文,抑或是散文思想由審美到審丑再到審智的快速轉換,儘管顯得一時的熱鬧沸騰,但都無法掩飾自身存在的問題或局限。由此,作者對中國現代、當代散文創作進行總結,認為它們所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是顯而易見的,一是散文作家的身份缺失,二是責任與使命擔當丟失,三是濫情濫文現象嚴重。雖然作者的這些觀點,有待進一步商榷的必要,但其出發點是好的,旨在於看到其存在的問題。接着作者對散文身份、存在底線、藝術高線進行了深入的闡發,指出在場主義對於散文性的發現,不但為散文文體進行了一次正本清源的梳理,同時也解決了散文的身份識別問題。關於在場主義散文的存在底線,作者是這樣認為的,在場主義的在場就是去蔽、敞亮、本真,就是一種無遮蔽的散文、敞亮的散文、本真的散文,從而也是在場精神的充分體現。這無疑是在場主義散文存在的底線。就在場主義散文的藝術高線而論,作者則認為,達成散文性與在場精神的完美融合,是散文作家追求的藝術高線。從中可見,作者對在場主義散文創作的理論闡發,可以說是既鞭辟入裡,又富於審美精神的啟示意義。

除上述外,《文道無邊》這輯中的《經濟學視野下的散文》一文,也值得筆者論及,因為它展現出了散文創作的另一種可能。在這篇文章里,作者一提筆便這樣寫道:「機會成本是經濟學中的一個常用概念,指任何決策,必須做出一定的選擇,被捨棄掉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即是這次決策的機會成本。」作者以為,散文創作其實也存在一個機會成本問題,一個富有遠大理想、頭腦精明的散文作家,他或她首先應當是一個最佳機會成本的追求者,並且還諄諄告誡作家,對這個問題千萬不能小覷。隨後作者從三個維度,對這一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探討。在作者看來,在散文創作中要想獲得最佳機會成本,就必須在題材選擇、形式表達、抓住靈感這三個方面下足功夫,唯有如此,其散文創作才會更上一層樓,展現出不同凡響的思想意義和美學價值。與此同時,作者又主動引入「槍打出頭鳥」這一俗語,思路清晰、深入淺出地分析了此俗語對散文創作的影響及其價值,認為一個散文作家必須富於占領制高點的思想意識,要瞄準題材的制高點、表達的制高點、思想的制高點不斷發起衝鋒,並且要想方設法地超越它。這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又是一個具有無限吸引力的所在。

  在這部文集的封底,著名文藝理論家陳思和先生這樣指出:「在場主義散文是散文創作進入21世紀以來的新理念,它是中國白話散文經歷了百年發展、探索及轉型的產物。在場寫作需要理論與寫作的印證。周聞道的《發現的秘密》……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積極的經驗。」毋庸置疑,陳思和先生在這裡所說的經驗,既是指周聞道散文創作的豐富經驗,又是指其對散文理論、散文美學進行創建的經驗。攜着這樣的經驗,周聞道在在場主義散文創作方面,可以說幹得是風生水起、如火如荼,但願他在散文藝術的領地有更大更好的發展。[1]

作者簡介

孔明玉,山東菏澤人,青年**家,綿陽師範學院教授。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