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埃以和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埃以和約

圖片來自rti

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簡稱《埃以和約》是1978年《大衛營協議》簽訂後,於1979年3月26日在美國華盛頓簽訂的條約。

《埃及-以色列和平條約》由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簽署,並由美國總統吉米·卡特見證。[1]

歷史

經過緊張的談判,在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於1977年訪問以色列的16個月後,埃及與以色列簽署了和平條約。該條約的主要內容是相互承認、停止自第一次中東戰爭以來一直存在的戰爭狀態、關係正常化,以及以色列從1967年六日戰爭期間以來占領的西奈半島完全撤出其武裝部隊和平民。埃及同意讓西奈半島成為非軍事區,該協議還規定以色列船隻可以自由通過蘇伊士運河,並承認提蘭海峽亞喀巴灣為國際水路。

該協議尤其使埃及成為第一個正式承認以色列的阿拉伯國家。

主要原則

正常化

以色列和埃及之間的關係正常化於1980年1月生效。2月雙方交換了大使。抵制以色列的法律於同月被埃及議會廢除,而一些雙方貿易也開始發展,但不如以色列的預期。1980年3月,雙方正式開通了航班往來。埃及也開始向以色列供應原油。

西奈半島非軍事化

1981年5月18日,聯合國安理會主席表示,由於蘇聯威脅否決該議案,聯合國將無法提供觀察員。因此,埃及、以色列和美國就著在聯合國框架外建立維和組織開始了談判。1981年8月3日,《和平條約議定書》簽訂,建立了多國觀察員部隊(MFO)。該觀察部隊負責監督雙方遵守條約。

商定啟動機制

和約包括一項稱為「商定啟動機制」的規定,該規定允許埃及和以色列共同改變埃及軍隊在西奈半島的安排,而無需正式審查條約本身。以色列出於共同安全考慮,例如在這些地區存在的聖戰武裝分子,允許埃及向西奈中部和東部部署部隊。這些變更要通過MFO去協調。

2011年1月,在埃及人針對其政府的大規模抗議活動中,以色列同意允許埃及自和約簽訂以來首次將數百名部隊派去西奈半島。在以色列的同意下,埃及將兩個營(大約800名士兵)轉移到遠離以色列的西奈半島南端的沙姆沙伊赫地區。

2012年8月,以色列同意埃及在西奈北部部署更多部隊,包括攻擊直升機,以打擊對埃及邊防部隊發動襲擊並造成16人死亡的激進分子。該月晚些時候,埃及未經以色列批准將更多重型武器運入非軍事區,違反了和約的規定。埃及一方稱部署這些部隊和武器符合於2011年與以色列達成的協議。據稱以色列要求美國調解這一爭端。此後不久,有指埃及國防部長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向以色列國防部長埃胡德·巴拉克保證,埃及致力於維護與以色列的1979年戴維營和約。[2]

2013年7月,在西奈半島發生多次暴力事件後,以色列允許埃及增派軍隊到當地。[3]

國際反應

這項條約在整個阿拉伯世界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受到譴責並被視為背叛。巴勒斯坦人對此特別憤怒,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亞西爾·阿拉法特表明說:「任他們喜歡,讓他們簽字。虛假的和平是不會持久的」。另一方面,該條約讓埃及總統安瓦爾·薩達特和以色列總理梅納赫姆·貝京共同享獲1978年諾貝爾和平獎,表揚兩國之間實現和平。然而,也因為這條條約,埃及在阿拉伯聯盟的會員身分在1979年-1989年間被中止,薩達特亦於1981年10月6日被埃及伊斯蘭聖戰組織成員暗殺。[4]

簽署和約後,敘利亞總統哈菲茲·阿薩德斷絕了與埃及的所有關係,直到2005年埃及在巴沙爾·阿薩德的統治下再度與敘利亞建立友好關係,外交關係才得以重建。

後續

自該條約生效以來,埃及與以色列之間的和平一直持續,埃及已成為以色列的重要戰略夥伴。以色列前國防部長本雅明·本·埃里澤(Binyamin Ben-Eliezer)以與埃及官員的密切聯繫而聞名。他聲稱:「埃及不僅是我們在這一地區的最親密朋友,而且我們之間的合作還超出了戰略範圍。」

金錢交易也是作為協議達成的一部分原因,美國開始向埃及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並為其後續政府提供政治支持。從1978年的戴維營和平協議到2000年,美國向埃及武裝部隊提供了價值超過380億美元的援助。埃及每年獲得約13億美元。

然而,這和平狀態在各方看法兩極,因故常常被描述為「冷和平」,有許多埃及人對其成效有懷疑。[5] [6]阿以衝突使兩國關係長期並無起色,保持著冷凍。[7]2008年,埃及軍隊對「敵人」以色列進行了模擬軍事演習。<

2011年埃及革命使以色列對條約的未來感到擔憂,儘管以色列總理本傑明·內塔尼亞胡表示他希望任何新的埃及政府遵守與以色列的和平條約,因為該條約對雙方都有利。[8]埃及軍隊於2011年2月11日掌權後,宣布埃及將繼續遵守其所有國際和區域條約。[9] 但是,有影響力的埃及反對派人物兼可能的總統候選人艾曼·諾爾(Ayman Nour)要求「重新評估」開羅當局與以色列的和平條約。[10]2011年9月15日,時任埃及總理伊薩姆·沙拉夫說:「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並不是一件神聖的事」。[11]埃及最大政黨穆斯林兄弟會副主席拉沙德·巴魯米(Rashad al-Bayumi)表示,他們不會承認以色列,但可以將該條約提交全民公決,強調在尊重所有國際協定的同時,他們「有審查和平協議的權利」,以及埃及人民「還沒有發表意見」。該團體的代表已經告訴美國外交官,他們無意撤銷該條約。

2014年7月31日,埃及總統阿卜杜勒·法塔赫·塞西在講到以色列對此的關切時,承諾會繼續與以色列實現和平。

參考文獻

  1. Camp David Accords – Israeli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03). 
  2. 'Egypt affirms commitment to Israel peace treaty'. The Jerusalem Post. 24 August 2012 [24 August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3). 
  3. Israel approves Egypt's request to increase forces in Sinai. Jerusalem Post. 15 July 2013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2). 
  4. Egypt News – Sadat as a president of Egypt.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3). 
  5. Kasinof, Laura. An uneasy Egyptian-Israeli peace.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1). 
  6. Egyptians ponder 30-year peace with Israel. BBC News. 26 March 2009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28). 
  7. Amira Howeidy. Protocols, politics and Palestine. Al Ahram. 2002 [27 March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1). 
  8. Netanyahu: Egypt Could Be A New Iran. Fox News. 8 February 2011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20). 
  9. Fahim, Kareem. Egypt Sees New Era After Exit of Hosni Mubarak. The New York Times. 12 February 2011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2-13). 
  10. Egyptian opposition figure: Rethink Camp David Accords.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11. Egypt PM says peace deal with Israel not sacred. Reuters. 15 September 2011 [2020-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