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培柳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培柳屯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培柳屯

外文名稱;Pei Liutun

別名;培柳

行政區類別;自然屯

所屬地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

下轄地區;四隊(上屯)、五隊(中屯)、

六隊(中屯)、七隊(新寨)

政府駐地;良寨鄉

人口;148戶648口人(2018年)

方言;瑤語、苗語

氣候條件;亞熱帶高原季風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培嶺山(塘苟山)

海拔;約900米

主要產業;水稻、杉木、毛竹、紅薯、

黃牛、土雞、土鴨、白酒

培柳屯,隸屬廣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培洞村。主要居住民族為瑤族,目前(2018年)常住戶籍148戶648口人,屬瑤族聚居區,瑤族風情濃郁,瑤族原生態文化保存完好。培柳屯當地盛產土特產,如黃牛禾花鯉(禾花魚)、糯米杉木毛竹、各類中草藥。同時,培嶺山(塘苟山)牧場,一年四季,空氣清新,氣溫涼爽,還有藍天白雲、牛羊成群。同時冬天有積雪,草原風光無比秀麗,是一處尚未開發的潛在旅遊勝地。[1]

培柳屯,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良寨鄉培洞村其中一個自然屯,分為四個生產隊,分別是四隊(上屯)、五隊(中屯)、六隊(中屯)、七隊(新寨),主要居住民族為瑤族,目前(2018年)常住戶籍148戶648口人。該屯位於良寨鄉正南約9公里,培洞村東北方向約2公里處,東經109°12′,北緯25°49′。海拔約900米。

民居特色

傳統以來,當地的群眾都是搭建木樓,即吊腳樓居住。木樓的地基有兩層或一層兩種建造方式,建造木樓主要以杉木作為原料。

民族特色

培柳屯的瑤族,在幾個瑤族分支中,屬於盤瑤(也稱頂板瑤)支,有自己的語言,即瑤語(勉語),但是沒有文字,一般通用漢字。部分人還兼通相鄰少數民族語言。瑤語稱呼瑤族人為"勉"或者"優勉"。瑤族有自己的民族服飾,在春節、重陽節等許多節日當中,獨具瑤族特色的習俗活動。

交通條件

從融水至培柳最短的公路,是從融水經四榮鄉,過安太鄉再過求修村往培洞村,最後到達培柳屯,路程長約95公里,行車時間約為4個小時。2007年,培柳屯第一條公路--良雙至培柳公路開通。除此之外,目前(2018年7月),培柳屯已經開通了通往培福至滾榜屯、通往培嶺山兩條公路。

農業生產

自給自足、散而雜是培柳屯群眾的農業生產特徵。這種封閉式的生產方式一方面滿足了各自家庭的生活之需,但另一方面,初級農產品獲取的經濟收入不高。

農田和土地分類

分別是水田(主要是種水稻)、旱田(種植蔬菜、紅薯、玉米等多種適合旱田種植的農作物)、山地(主要有自然生長的樹木作為柴、人工種植的杉木或松樹作為經濟林)、公山(沒有分到戶的屯或生產隊集體所有的山地)四種類型。

其中,水田採用年限調整制度,固定每幾年(各個生產隊調整的時間不一致)進行一次土地調整,這種制度確保了各家各戶人均有其田,特別是新增人口也會從中分有土地。旱田則各家各戶按新中國成立之初進行土地分配進行長久性、固定性承包,不再進行調整制,山地的承包也是如此,均是祖輩流傳下來的。

產業

培柳屯群眾就是利用這些土地,結合當地的氣候條件等進行生產。生產的農產品有水田裡的水稻、鯉魚;旱地里的玉米、紅薯、木薯、馬鈴薯,油菜等幾種青菜,黃瓜、南瓜等幾種瓜類,花生、豆薯(也稱涼薯或地瓜)、豆角等幾種豆類,蕃茄、茄子、竹筍、蘑菇、、辣椒、傳統煙草、茶葉,以及香菜、蒜等配料和少許幾種草藥;野地里的柿子、桃子、李子、葡萄、楊梅、杉樹、松樹、毛竹、木柴等,家畜有、牛、、雞、、鵝等。其中,主要農產品是水稻、玉米、紅薯、花生、油菜、杉樹(主要經濟收入之一)、毛竹、木柴、豬(主要經濟收入之一)、(主要經濟收入之一)、雞、等。

培柳屯主產的農產品則主要有以下幾種,即水稻、玉米、紅薯、杉樹、毛竹、豬、。大米是主食之外,由於玉米產量相對較高,易於種植等優良特點,再加上其營養程度高,可用其製作很多種食品或釀酒,米糠則將其當成飼料用於餵養豬;紅薯用途很多,不僅是豬、牛或羊的關鍵食物,其薯藤也是一種蔬菜之一,紅薯可以用作牲畜的食物,也可以將其加工成為一種零食--紅薯干,供小孩子解饞,紅薯易於種植,產量相對較高,用處多等特點,使其成為那裡人們最喜歡種植的作物之一;杉樹如同水稻一樣,是培柳屯民眾的必需品,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農產品,因為杉樹適合海拔較高而且是山地的地勢地貌,加之當地土壤適宜種植,樹幹直又粗大,木質優良等諸多特點,使其成為當地祖祖輩輩的人們建造房子主要材料,在當地人的生活中,幾乎無處不用杉木製成的家具物品,不僅如此,近幾年,杉樹價格升高,賣掉一畝杉林,就能收到幾萬甚至幾十萬元錢的收入;毛竹几乎每家都有一畝,毛竹是當地一種必有的木柴之一,其不但能拿去賣,還能產竹筍、編織各種生活用品,同時毛竹又具有穩固土地的功能,減少山地出現滑坡現象。

由於當地是自給自足的生產特徵,所以幾乎每家都會蓄養幾頭豬。瑤族是一個充滿民俗文化的民族,每年都會有幾次大的活動要舉行,豬是活動的必需品之一,加上喜事喪事都要用到豬。豬肉不僅是一日三餐必有的菜類之一,還是當地的人們用於製作其主食的食用油。所以在大事小事都用到豬的條件下,豬也成為培柳屯主產的農產品之一;在外出打工潮流沒有興盛之前,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有耕牛,是黃牛品種,負責家裡比較繁重的農活的主要勞動力。由於耕牛養殖不易、加上它的勞作價值,還有市場價格一直都很可觀,所以對於每個家庭來說,耕牛是家裡非常貴重的財產。但是,家庭如若有重大事件,如婚喪事等,也會宰殺耕牛。培柳人吃牛肉的方式非常特別,較涮火鍋燒烤水煮苦瓜炒牛肉更具特色。同時,黃牛牛肉較水牛牛肉味道更好。牛癟(biě)湯,是培柳人最具特色、味道最好的一道菜。牛癟湯,是將牛羊宰殺後取其胃當中的還未完全消化的青草,擠出其中的液體,加入佐料花椒生薑陳皮香草等,放入鍋內煮沸,文火慢熬,將液體表面的泡沫及雜質除掉,過濾回鍋加入食鹽、蔥蒜、辣椒即成。可以將牛肉放湯中一起煮食

旅遊景點

位於培柳屯以北的培嶺山(塘苟山)牧場,是廣西境內少有的中型草原。牧場內主要是培柳屯群眾放牧,幾乎沒有污染,堪稱世外挑源。牧場還分布着多口天然泉水,清澈的泉水甘甜如汁。一年四季,這裡空氣清新,氣溫涼爽,還有藍天白雲、碧草綠浪、牛羊成群。同時冬天有積雪,草原風光無比秀麗,是一處尚未開發的潛在旅遊勝地。

相關視頻

柳州農村:培柳屯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