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基隆港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含空橋) 中華民國(臺灣)文化資產 |
---|
基本資料 |
等級 歷史建築 別稱 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 公告日期 2014-12-25 登錄類別 港埠設施 地理位置 基隆市仁愛區港西街16號 建成年代 1930年 |
基隆港西岸碼頭倉庫主要興建於1930年代,於日治時期,為台灣基隆港西岸數座的碼頭倉庫。最早有八座,至1990年代僅剩西二、西三碼頭2處。從完工後至航空業興盛前,這裡是台灣最重要的聯外客運門戶,因而被歷史學者稱為「台灣的嘴巴」[1]。西二、西三碼頭倉庫於2014年12月列為歷史建築保護,目前同時做為基隆港的第二旅客郵輪中心。[2]
歷史介紹
日治時期
- 於1930年代,日本當局陸續在基隆港興建了8座碼頭倉庫,而其中西二碼頭倉庫興建於1932年、西三碼頭倉庫興建於1934年。
- 這些倉庫的特色為上層為客運設施、下層則為貨運空間。
- 西二西三碼頭倉庫與基隆車站之間在當時設有行人天橋連接,以方便旅客在基隆港的客輪與通往台灣各地的鐵路之間轉乘[3]。
- 1923年,日本皇太子裕仁(日後的昭和天皇)巡視台灣,即由此地登陸。
戰後時期
-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投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管台灣,軍隊搭乘美軍運輸艦由此處抵台。戰後將在台日本人強制遣送回國,也由這個碼頭開船。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後,劉雨卿率領的國民革命軍整編第21師,分成兩支從基隆與高雄登陸,進行武力鎮壓與清鄉。北方分支部隊由此碼頭登陸。1949年,因國共內戰失利撤退來台的國軍部隊多數在此登陸。1954年,韓戰期間被俘後選擇來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亦在此登陸。此後,西二、西三碼頭倉庫長期做為客運航廈使用,正面外牆懸有「西岸旅客航廈」牌銜。
- 2013年,基隆市政府通過都市更新案,決定拆除剩下的西二、西三兩座碼頭倉庫,之後將在此興建包含海運客務中心與港務辦公設施的「新海港大樓」。臺灣港務公司基隆港務分公司原定在2014年2月9日拆除西三倉庫,至於西二倉庫拆除日期未決定,但因民間的反對聲浪而暫緩拆除。2014年4月5日,西二倉庫發生火警[4]。
- 2014年6月,基隆市文化局決議將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列為歷史建築,但僅有西二完整保留,西三的多數建物仍將拆除以興建新海港大樓[5]。
- 2015年4月10日,基隆市政府推翻原決議,宣佈西三碼頭倉庫全區保留,並規劃將西二、西三碼頭倉庫劃為文創產業專用區使用[6]。2019年,西二西三碼頭由第二旅客郵輪中心進駐,並包含部分文創產業業者[7]。
- 2019年5月,於日治時期就讀於建成尋常小學校的灣生造訪西二西三碼頭倉庫,為其在終戰後遣返回日本前在臺灣的最後一站[8]。
流行文化
- 2014年的臺灣電影《KANO》曾在此取景。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 見證光復 「台灣的嘴巴」要拆了 - 聯合報 2014.02.09. [2014-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1).
- ↑ 基隆港西二、三碼頭倉庫拉皮 明年規劃旅客中心,自由時報,2017-07-18
- ↑ 飛行場の測候所: 西二西三碼頭是基隆迎向世界的管道!
- ↑ 游明煌、邱瑞傑、盧家豪、許瀚分. 基隆港西二倉庫失火 險毀KANO場景. 聯合報. 2014-04-06 [2014-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8-08).
- ↑ 俞肇福. 〈北部〉列歷史建築 基隆西二倉庫存西三倉庫拆. 自由時報. 2014-06-11 [2014-08-06].
- ↑ 基港西三碼頭倉庫 逆轉不拆了 - 自由時報 2015.04.11
- ↑ 基隆第二郵輪中心 文創產業進駐. 自由時報. 2019-03-19.
- ↑ 92歲灣生今日重返基隆港 憶當年被遣返心情激動. 自由時報. 2019-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