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聲類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聲類表》,中國音韻學著作。戴震(見「方言疏證」)著。成於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誧伯為之刊刻。是戴氏晚年之作,未及為例言便溘然長逝。

本專著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表現上古音系的韻圖,但與典型的等韻圖有些差異。沒有明顯的韻圖劃分,各類字音的安排一類接着一類,不象其他韻圖那樣,以一個個整齊的獨立的圖表表現出來,每頁一圖或兩三頁一圖。其分圖基本上是以每一韻類為單位,一個韻類之中再分為開口、合口,開合之下再別以內轉、外轉,重聲、輕聲。具體的作法是:每一個圖之首,註明其為「開口內轉重聲」,「合口外轉輕聲」等,表格中橫行標明中古韻書的韻目,聲調依韻部的不同而異。一般的韻部都占兩行,一行列清音聲母字,另一行列濁音聲母字。橫行分為五欄,分列不同的聲母,第1欄為見組,第2欄為端組,第3欄為照組或知組,第4欄為精組,第5欄為幫組或非組。韻圖的排列次序是由開口韻到合口韻,先內轉後外轉,先重聲後輕聲。但是本書所說的內外轉與中古韻圖《韻鏡》、《七音略》等都不同,從其列字看,基本上把中古時屬於一二等韻的字稱為內轉,三四等韻的字稱為外轉。至於重聲和輕聲,本書把屬於古韻本韻部之內的字(正例的字)稱為重聲,屬於古韻本韻部之外的字(變例的字)稱為輕聲,約略相當於黃侃所說的古本音和古變音。

(參閱李新魁《漢語等韻學》)在歸納上,本書大體上是以古韻分部(戴氏在此書寫作之前分古韻為7類20部,後來改為9類25部)的格局來安排字音的,一些在中古不屬同韻而在上古音中屬同一韻部的字,就將它們排在一起,註明其為「古音』。不過本書並不是嚴格的古韻分部歸字表,對一些字的安排是基於戴氏心目中的音理或兼顧中古韻圖列字的具體情況而作出的處置。所列的字按9類25部的框架來排比,目的是以《廣韻》音系所轄的字來應合上古音韻部的分類。本書還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即把入聲韻獨立出來,與陰聲韻、陽聲韻相配。這是基於戴氏的對轉理論,他認為陰聲韻和陽聲韻可以對轉,而入聲韻是通轉的樞紐。這後來導致了孔廣森陰陽對轉理論的正式提出。本書也存在不少欠妥之處,如分韻列字、聲母分類及排列、考古與審音關係的處理等皆有可議之處。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以「齊全、新穎、系統、科學、穩定」為編纂原則[1],選收了1985年以前出版的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等方面500多個學科(包括主要學科及其分支學科)的名著,以及世界各大宗教的重要典籍。其中有科學上各主要學派[2]的代表作,文學藝術上各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宗教上各主要宗派的主要典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重要著作。

視頻

聲類表 相關視頻

音韻學公開課(九)第二部分
海韻深圳——音韻學(15)

參考文獻

  1. (論文)百科全書的編纂體制與體例,道客巴巴,2015-07-08
  2. 第十講科學學派_圖文,豆丁網,2016-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