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外丘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外丘穴】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少陽膽經。足少陽之郄穴。外丘穴的位置: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中醫認為刺激外丘穴有緩解治療坐骨神經痛、下肢麻痹、腳氣等作用。

穴位含義

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在此飄揚於膽經外部。
1、外丘。外,膽經之外也。丘,土丘也。該穴名意指隨膽經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由此飄揚於膽經之外。本穴物質為光明穴傳來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陽熱風氣勢弱緩行並吸熱冷降,隨陽熱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則飄散於膽經之外,故名。
2、膽經郄。郄,孔隙也。本穴物質為光明穴上行而至的陽熱風氣,至本穴後勢弱緩行,外傳陽交穴的氣血弱小,如從孔隙中傳出一般,故為膽經郄穴。

概況

【取穴】位於人體的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緣,平陽交穴[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濕熱風氣。
【運行規律】循膽經橫傳於陽交穴
【功能作用】傳遞風氣。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舒肝理氣,清熱解毒,通絡安神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治胸脅、下肢等疾患:如頭項強痛,胸脅支滿,癲疾吐沫,膚痛,萎痹,寒濕腳氣,頭項痛,胸脅痛,腿痛,腳氣,下肢麻痹,肝炎,膽囊炎,坐骨神經痛,頸項強痛,胸脅脹滿,下肢痿痹,癲狂,狂犬傷毒不出
現代又多用外丘穴治療胸膜炎,腸炎,腓腸肌痙攣,腓神經痛,癲癇,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等。
【配伍應用】
外丘穴配風池穴、後溪穴,有祛風活絡止痛的作用,主治頸項強痛。
外丘穴配太沖穴、肝俞穴、支溝穴,有疏肝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胸脅痛;
外丘穴配足三里穴、陵後穴、陽陵泉穴、條口穴治腓總神經麻痹;
外丘穴配伏兔穴、環跳穴、陽交穴、陽陵泉穴治下肢痿、痹、癱;
外丘穴配百會穴、豐隆穴、腰奇穴、間使穴治癲癇。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0.5~0.8寸,局部有脹重感
【灸法】艾炷灸或溫針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5~10分鐘。
【按摩】按揉外丘穴最好採取指壓帶揉動的方式,每次約3分鐘,可緩解急性膽囊疼痛、頭痛等症

視頻

外丘穴:舒肝理氣,通絡安神的好穴!神奇的穴位新版視頻

參考文獻

  1. 外丘穴,穴位密碼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