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逆不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大逆不道,漢語成語,【拼音】:dà nì bù dào,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1]
出處
《漢書.楊惲傳》:「不竭忠愛,盡臣子義。而妄怨望稱引,為妖惡言,大逆不道請逮捕治。」
《史記.高祖本紀》:「漢王數項王曰:『夫為人臣而弒其主,殺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示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七回:汝賴吾玉璽,僭稱帝號,背反漢室,~!吾方欲加兵問罪,豈肯反助賊乎!
相關成語
外文翻譯
【英文】:treason and heresy
【日文】:大逆無道 (たいきゃくむどう)
【法文】:horribles forfaits
【俄文】:величáйщее преступлéние
典故
楊惲(yùn),是司馬遷的外孫,丞相楊敞的兒子。年輕的時 候認真讀外公寫的《史記》,又下功夫鑽研《春秋》,以才能著名 楊惲本人輕財好義,獲得很多人的誇獎。進入朝廷任職後,因為 揭發大臣謀反有功,而獲封侯爵,被提升為中郎將。在中郎將任上,他厲行改革,獲得了朝廷的讚揚而被升職。在早年的這一派 讚揚聲中,楊惲養成了廉潔無私,辦事公平的優點,也養成了喜歡誇耀和顯示自己,刻薄傷人,以及揭發別人隱私的毛病。正是 因為這些缺點,朝廷中有不少人怨恨他,尤其是太僕(替天子駕 車的官)戴長樂與他矛盾最深。因此,當戴長樂被人告發坐牢時 他就懷疑是楊惲乾的,於是也上書揭發楊惲的罪行。
由於性格自傲,楊惲在受審訊期間並不配合,而且口無遮攔, 就被判決為大逆不道,按法當斬。皇帝不忍心誅殺他,就將他貶為庶人。楊惲失去爵位後 依舊性格不改,又遭人告 反而驕傲奢侈,不思悔過, 以至於引起了日食這樣不祥的徵兆。朝廷在調查時 恰又發現了他給朋友的信上寫着一些怨恨之辭,最終因為這封信引起了皇上 的厭惡,楊惲又被判決為 大逆不道,被處以腰斬。
視頻
成語故事 第32集 大逆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