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阪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阪城
圖片來自let’s go Japan

大阪城,位於日本大阪市中央區(古屬攝津國東成郡)的大阪城公園內,為大阪名勝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並稱日本歷史上的三名城,同時也是百大名城之一,別名「金城」或「錦城」。

大阪城在天下統一桃山時代豐臣秀吉的居城、豐臣政權的中心。後來德川家康以兩次大坂之役(冬之陣、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此後大坂城成為江戶幕府控制西日本大名的重要據點。

城郭城下町等周長約7.8公里,與江戶城初期(內郭)相當(江戶後期含城下町外郭周長約15.8km)。在豐臣時代,大坂城曾經是全日本規模最大的城郭


簡介

雖然大阪城被親切地稱為"太閤はんのお城",但是由豐臣秀吉在1583年(天正11年)至1598年間(慶長3年)所建築的大阪城的遺跡,已經全部不復存在了。 現在地表上所能見到的大阪城的遺跡,是1620年(元和6年)至1629年間(寬永6年)由德川秀忠修建的相當於全新的大阪城(德川大阪城)。

1959年大阪城總和學術調查顯示,城跡中存在的(木製建築)及石牆等全部都是來自德川氏,江戶幕府的東西。

大阪城矗立於上町台地北端,北臨淀川,居交通要津,最早為羽柴秀吉在大抵統一日本後所建,規模宏偉、金碧輝煌。曾多次毀於天災兵禍又重修改建,今日我們所看到的大阪城為昭和年間以鋼骨鋼筋混凝土復築。

在最初的記載,大阪其實是寫成「大坂」這二字,但「坂」這個字可以分解成「土」和「反」,有「土に反る」(土翻過來)的意思,所以江戶時代起寫作「大阪」,明治維新後確定了「大阪」二字。

另一說法,是因為可拆成「士」和「反」,「士が反する」(武士叛亂)的意思,所以在明治三年(西元1870年)將「大坂」改為「大阪」,而原本的「大坂城」也因此改名成「大阪城」。[1]

歷史沿革

豐臣時代

最初的大阪城由戰國三傑之一的豐臣秀吉(另二傑為織田信長德川家康)所建造。1583年,豐臣秀吉在石山本願寺的原根據地上建造大坂城,以一年半左右的時間完成了本丸(主郭)。直到秀吉病逝前,仍持續不斷地建設二之丸及三之丸等附郭,以及多重水堀(護城河)和運河等防禦設施。

大坂城天守外觀四層或五層,瓦上覆以金箔,極其奢華,位置在今日大阪公園蓄水池付近,含石垣四十公尺高,德川時代之新天守則約為58公尺。秀吉於大坂城內設有一間活動式的「黃金茶室黄金の茶室」,茶室的牆壁、天花板、地板甚至連門的骨架皆由黃金打造。秀吉位於奧御殿小書院的寢宮同樣奢華至極,棉被的材料為鮮紅色高級布料,床頭以黃金雕刻作裝飾。

豐臣秀吉後來赴任職關白,次第建造了京都聚樂第伏見城,作為居住和處理政務的中心,較少住在大坂城的奧御殿。1598年秀吉病逝後,豐臣政權第三代天下人豐臣秀賴又從伏見城移居到已完成的大坂城奧御殿。此外,實際負責政務的豐臣家大老德川家康,也入住西之丸便於辦公。

江戶時代

大坂冬之陣

1603年(慶長八年)江戶幕府成立後,豐臣秀賴依然居住在大坂城支配攝津國。1614年(慶長十九年)德川家豐臣家矛盾激烈化,德川家康率大軍包圍大坂城,就是著名的大坂冬之陣戰役。

大坂夏之陣

大坂冬之陣一戰,雙方講和,德川方面提出條件要求拆毀二之丸和三之丸,填平外圍的水堀,使大坂城成為一座僅有內堀和本丸的裸城。豐臣家接受了這個條件,但後來毀約重新開挖水堀,讓德川家康得到藉口於慶長二十年(西元1615年)發動大坂夏之陣,消滅了豐臣家,大坂城也在此次戰役中化為灰燼。

江戶幕府控有大坂城後,家康一度把該城封給外孫松平忠明,但1619年(元和五年)又收歸幕府直轄。1620年(元和六年)二代將軍德川秀忠開始重建大坂城,工程浩大歷經10年才於1629年(寬永六年)完成。

德川家將豐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牆和水堀全部破壞,覆以數公尺厚的土,再興建更高的石牆,把豐臣家大坂城的遺跡全部埋在地底。天守設置在不同的地點,位置更高,並採用完全不同的設計。德川家用全新且更為雄壯的城郭,將豐臣家留給世人的記憶徹底埋葬,並誇耀幕府統治全日本的威信更甚於豐臣家。

作為德川幕府的直轄城,歷代將軍都由自己兼任大坂城的城主,並且從重要的譜代大名(德川家直系老臣)中選派大坂城代(代理城主)。

1665年(寬文五年)大坂城天守因朝雷擊,天守閣焚煃殆盡,並未重建,自此成為沒有天守的城池。

江戶末期,1866年第二次長州征伐,將軍德川家茂進駐大坂城,卻於不久後病歿於大坂城。1868年(明治元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佈王政復古的大號令,撤除幕府,由天皇親政。前將軍德川慶喜改以大坂城為居城。但隨即發生了舊幕府軍反抗維新政府的鳥羽伏見之戰,舊幕府軍失利,德川慶喜倉皇逃回江戶城,大坂城也在此役中遭到兵火幾近全毀。

身為幕府在西日本的統治中心,大板城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有許多建築物在明治維新期的動亂中被燒毀。

近代

明治時代後,將大坂城被劃為陸軍基地,並在東側廣大的空地上興建大阪砲兵工廠。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成為美軍空襲的目標。

1928年(昭和三年),大阪市市長關一提議重建大阪城,並在半年內募得市民捐款150萬元。

1930年(昭和五年)在市民殷切的期望下,天守閣得以動工,以鋼筋水泥復築,隔年完成。這座復興的天守並未忠實複製豐臣或德川時代,基本上以德川時代的白漆風格為主,但最上面一層重現豐臣時代的黑漆描金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阪城四周受到美軍猛烈空襲,雖然復興天守此次僥倖無事,但先前逃過戰禍的週邊建築卻劫數難逃。日本敗戰後大阪城被美軍接收,1948年時美軍不慎引發大火,又失去了紀州御殿。1950年代開始正式的復修及學術調查。1959年發現了豐臣時代的遺跡。大阪城現今為大阪城公園。

大阪城一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因為空襲使得建築物極嚴重地損壞,戰後此區被改建為史跡公園。(平成9年)1997年日本政府指定登錄有形文化財

交通

  • 地鐵「谷町4丁目」、「天滿橋」、「森ノ宮」、「大阪ビジネスパーク」站
  • JR「森ノ宮」、「大阪城公園」、「大阪城北詰」站
  • 京阪電車「天滿橋」站

視頻

Osaka Castle - Osaka - 大阪城 - 4K Ultra HD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考文獻

  • 朱和之,2007,〈日本的古城〉,《印刻文學生活誌》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