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圍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堂圍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是一座已被撤銷關閉的鐵路車站,原為廣深鐵路的客貨運四等站。該站於1911年啟用,原由廣州鐵路集團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
簡介
天堂圍火車站位於中國廣東省東莞市鳳崗鎮,是一座已被撤銷關閉的鐵路車站,原為廣深鐵路及京九鐵路的客貨運四等站。該站於1911年啟用,原由廣州鐵路集團[1]廣深鐵路股份有限公司管轄。
歷史
1911年,天堂圍站隨廣九鐵路華段同時建成啟用。在1979年是全盛時期,全年發送旅客6.5萬人次。當時使用該站的多是偷渡客,在本站下車然後前往香港一帶,但當時只有3趟列車在本站停靠。不過改革開放後開始衰敗。人們利用公路取代火車,客量開始下降。1979年後貨運量由5萬噸歷年減少,1988年取消貨運業務。2000年全年發送旅客1.7萬人次,由於客流量達不到要求,2000年後取消客運業務。客貨運業務取消後,天堂圍站主要負責辦理接發車通過和會車的調度工作。2005年,天堂圍站全面關閉,該車站更已拆除了站牌。現今鳳崗鎮的年輕人很多都不知該車站存在。但車站被列作歷史古蹟[2]。
東莞鳳崗鎮
東莞鳳崗鎮,別名塘瀝洞,隸屬於廣東省東莞市,東莞市的重點僑鄉之一。民國初期,因建鳳崗新圩而得名。
鳳崗鎮位於廣東省東莞市的東南部,東南西三面與惠陽、寶安(現為深圳市龍崗、寶安兩區)接壤,北面與本市的塘廈、清溪相連;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著名景點有碉堡式炮樓、雁湖公園等。民國初期,建鳳崗新圩;解放初期,有部分村莊劃入寶安縣的平湖鎮、觀蘭鎮以及相鄰的塘廈與清溪兩鎮。
鳳崗鎮有二種語系人口。據史料,粵語系人口(又稱本地人)其先祖從粵北的南雄到廣州地區,後又逐遷到鳳崗。在宋末元初到鳳崗立村的本地人,已有600多年歷史了;而客家話系人,其先祖原在福建和江西兩省,後南遷到粵東地區。從清朝中期設立在黃洞廻龍庵的碑文記載,鳳崗的立村定居第一批客家人的先祖為「十三位公」。他們應召從與粵東地區南遷到鳳崗開墾,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了。
民國期間的鳳崗轄屬區域有103平方公里。解放初期,有部分村莊劃入寶安縣的平湖鎮、觀蘭鎮以及相鄰的塘廈與清溪兩鎮。現鳳崗轄區面積為82.5平方公里。設十二個村(居)委,大小自然村(坊)62個。
據1948-1949年人口統計,鳳崗有人口1萬8千3百多人,1954年為1萬7千3百多人。1964年,因受社會和經濟客觀因素影響,有部分人出國和外流香港,人口減至1萬4千7百多人,隨着改革開放,大量引資辦廠,人口逐年增加,1987年戶籍人口16874人,2003年18738人,2005年底止,人口20633人。暫住人口超過20萬人,加上流動人口和戶籍人口,鳳崗總人口已超過30萬人。
據1986年11個管理區(現為村)抽查統計:全鎮100人以上姓氏25個,100人以下姓氏28個,其中張、鄧兩姓人口最多,超過2000人。
視頻
天堂圍站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廣州鐵路監督管理局,國家鐵路局
- ↑ 鳳崗天堂圍:百年火車站的興衰,東莞陽光網,2013-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