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簡稱天津中醫一附屬,北院位於天津市南開區鞍山西道314號,南院位於西青區李七莊街昌凌路88號。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的前身是1955年12月18日以建設路天津市中醫門診部人員為基礎、在和平區多倫道建立的天津市立中醫醫院,郭沫若題寫院名。1958年,天津中醫學院成立,該醫院改為天津中醫學院附屬醫院。1966年,天津中醫學院遷至河北省石家莊市,醫院留津改隸屬於天津市衛生局,更名為天津市中醫醫院。1978年,國務院批准天津市重建天津中醫學院,該院改稱天津市中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991年遷至南開區鞍山西道新址。2006年,天津中醫學院更名天津中醫藥大學後,醫院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1]。
基本介紹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是一所集醫療、教學、科研、保健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三級特等中醫醫院。
醫院建築面積8萬餘平方米,定編病床1300張,日均住院病人保持在1700人次以上,日均門診量達5000餘人次,年門診量連續20年超百萬人次,年病床使用率連續15年超100%。是天津市門診量最多的醫院。我院以發揮針灸優勢、突出中醫特色並擁有現代醫學優勢學科為辦院宗旨,突出五專優勢。石學敏院士創立的「醒腦開竅」針刺法[2]和「石氏中風單元」療法,為針灸治療中風病開闢了新途徑。張伯禮院士從事心腦血管病和中醫藥現代化基礎研究,臨床療效突出。臨床各科對治療心血管病、腦血管病、神經系統疾病、腎病、血液病、各種良性惡性腫瘤、風濕病、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小兒癲癇、糖尿病足壞疽、肛腸瘡瘍疾病、頸椎病、腰椎間盤脫出症、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等疾病療效突出,體現了中醫獨到專長和中西醫結合互補優勢。
醫院現有職工1700餘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435人,高級技術職稱748人,擁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2人,天津市政府授銜專家4人,享受政府特殊貢獻津貼專家13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天津市十佳醫務工作者3人,其中正高102人,副高171人,博士生導師20人,碩士生導師113人。擁有1個教育部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科),1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針灸推拿學科),4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專科,2個天津市"重中之重"學科,10個天津市重點專科,1個天津市重點專病學科。
科室設置
醫院設有針灸部、心內科、腫瘤科、風濕科、血液科、腎內科、肝膽科、消化科、呼吸科、痛風科、普內科、心身中心、內分泌代謝中心、中醫外科、乳腺外科、中西醫結合外科、急救外科、腦外科、急症部、兒科、骨傷科、骨傷推拿一部、骨傷推拿二部、眼科、婦科、耳鼻喉科、皮膚科、口腔科、除痛科、麻醉科、營養科、藥劑部、檢驗科、病理科、功能檢查科、放射科等35個臨床技術科室,設有103個專病門診,設ICU病房、外賓病房和24個住院病區,擁有核磁共振、螺旋CT、人工腎、全自動生化儀、彩超、腦超、纖維內窺鏡和中心監護系統現代醫療儀器設備千餘台(架)。醫院總資產4.2億元,儀器設備總值1.1億元人民幣。
視頻
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天津中醫學院正式更名為天津中醫藥大學,學信網,2006-10-16
- ↑ 石學敏院士:創立醒腦開竅針刺法,改寫中風偏癱治療史,個人圖書館,201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