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天空實驗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天空實驗室(Skylab)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於1973年至1979年進行的首次空間站計劃。1973年到1974年間,曾有三批航天員到空間站內進行實驗。

基本簡介

對比蘇聯在空間站上的巨額投入和積極發展,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結束阿波羅項目後,預算削減同時投入重點轉向航天飛機項目,天空實驗室的發展僅僅是廢物利用的成果,但對比空間站項目的進度和能力,美國同期在空間站技術上仍然領先於蘇聯。

天空實驗室源自1966年提出的土星S-IVB級箭體試驗模塊(SSESM,Saturn S-IVB spent-stage experiment support module)方案,用土星5號火箭的第三級箭體改造為空間站主體,SSESM在競爭中落敗於載人軌道實驗室(MOL)方案,但1969年MOL取消。由於阿波羅18到20任務的取消,NASA空餘出三枚土星5號火箭,於是SSESM藉機還魂為「天空實驗室」。天空實驗室全長36米,最大直徑6.7米,質量約77噸,包括軌道艙、氣閘艙、對接艙、太陽望遠鏡。1973年5月14日天空實驗室使用土星INT-21火箭發射進入高度為435千米的近地圓軌道。1973年5月25日、7月8日和11月16日美國分別進行了三次阿波羅飛船發射均成功與天空實驗室對接,每次任務三名航天員,三次任務中九名總計在空間站生活171天。1974年2月8日第三次天空實驗室飛行任務的航天員着陸,此後天空實驗室關閉,

雖然NASA曾計劃使用航天飛機為天空實驗室加注燃料重啟空間站,但由於大氣阻力超過預期,1979年天空實驗室提前墜落。天空實驗室進行了大量天文、遙感和航天生物醫學實驗[1],它拍攝了大量太陽活動照片,科霍切克彗星的觀測是人類首次大氣層外親眼觀看到了彗星

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

天空實驗室是美國的第一個試驗型空間站。是1973年5月14日,美國在肯尼迪航天中心發射的第一個軌道空間實驗室是人類迄今向近地軌道發射的人造天體中重量和容量最大而又最複雜的一個。天空實驗室是通過兩次發射對接而成的。先是將運載火箭把在地面裝配好工作艙、過渡艙、對接艙和太陽能望遠鏡送入軌道,隨後再用動載火箭把乘有3名宇航員的阿波羅飛船送入軌道,使飛船和對接船對接,組成完整的實驗室。工作艙是天空實驗室的基本部位,是宇航員主要的工作和生活艙室。艙內設有實驗室的基本部位,是宇航員主要的工作和生活艙室艙內設有環境控制系統,它能給宇航員提供舒適的環境,保持室溫為15.6~20℃。太陽能望遠鏡是天空實驗室上的一個天文台,可以拍攝太陽的紫外光線X射線等,獲得精細的日冕照片。在天空實驗室里有作業室兼實驗室、食堂、寢室、廁所等,

1979年7月11日,地面操作人員向天空實驗室發出最後一次指令,使它安全地飛過北美大陸上空人口稠密地區然後返回地球[2]。天空實驗室接到指令後,便象一條火龍劃破長空,穿過大氣層,最後化成無數碎片墜落在澳大利亞西部地區和南印度洋。至此,它在宇宙空間運行了2246天,繞地球3.4981萬圈,航程達14億多公里,

視頻

天空實驗室相關視頻

天空實驗室計劃
1973年 天空實驗室從39A發射升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