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奎星閣 (韶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奎星閣 (韶關)
圖片來自xuite

奎星閣,位於中國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雄州鎮達德街,現為南雄市文物保護單位,類型為古建築,公布時間為1997年7月9日。

奎星閣的歷史年代為明—清。

韶關市

韶關市(官方音譯:Shaoguan,傳統外文:Shiuchow、Shaokwan,粵音外文:Siu Kwan[1]),簡稱,舊稱韶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廣東省北部,粵湘贛三省交界。市境西界清遠市,南臨廣州市惠州市,東南接河源市,東北毗江西省贛州市,西北達湖南省郴州市。全市總面積18,413平方公里,人口285.51萬,市人民政府駐湞江區。韶關有兩千多年歷史,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占領廣州後,韶關曾成為廣東臨時省會。

韶關是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還是廣東省規劃建設的粵北區域性中心城市和韶關都市區的核心城市,是全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地處粵北,外接湘贛,內聯珠三角,自古是中國南方的交通要衝,素有廣東的北大門之稱,是華北長江中下游地區與華南沿海之間最重要的陸上通道和關口,粵湘贛交界地區商品集散中心。而且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韶關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產資源,有著「客家吾州」、「華南生物基因庫」、「嶺南名郡」、「中國鋅都」,「有色金屬之鄉」,國家園林城市等美譽。

名稱

隋開皇九年(589年)始設「韶州」,皆因州北有「韶石」而命名(韶,即盡善盡美之音樂)。直到清末,雖曾有短時更動,但韶州之名得以因襲。

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於河西武水邊開設稅關,名為「遇仙橋關」,清康熙九年(1670年)將南雄「太平關」移至韶州河東,並在北門外增設「旱關」,被稱為「三關」。

韶州乃是南北交通關口,城內東西南三面均設水陸稅關,所以又被商賈稱之為「韶關」,慢慢地「韶關」便取代了「韶州」的名字。

歷史

在距今12.9萬年的史前時期,就已經有馬壩人在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和繁衍。新石器時代的石峽文化,顯示著這裡的人們已經踏入了文明的門檻。

參考文獻

  1. 中華民國《1947年廣東政區及郵政式廣東地名一覽》,大部分根據粵語標準音廣州話拼寫,其他部分由潮汕、客家、官話或其他方音拼寫而成。此處粵語外文名稱非國民政府訂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