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安溪俊民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安溪俊民中學位於歷史文化古鎮——安溪湖頭鎮,坐落於風景秀麗的五閬山下。湖頭鎮歷來有小泉州之稱,物產豐富,名人輩出,是清代名相李光地的故鄉。學校創辦於1944年,辦學歷史比較悠久。經歷了六十多年風雨的洗禮,學校多次易名,直至1996年10月,經市政府批准,恢復原校名——安溪俊民中學。2002年8月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三級達標學校」。

辦學理念

2012年4月被省教育廳確認為「福建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學校」。學校堅持以「兩全、五會」(即: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會做人、學會生活、學會求知、學會健體、學會創新)為辦學指導思想。樹立「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強化包括常規管理和人文管理的學校科學管理制度,凝成了「勤奮友愛、求實創新」的校訓,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優秀人才,校友遍布海內外,我縣唯一一位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火旺教授就是該校傑出的校友。

近幾年來,學校湧現出一大批優秀教師,其中受國家級表彰5人,省級表彰10人,市級表彰26人,縣級表彰59人。顏古城校長[1]2001年獲「全國模範教師」榮譽稱號,他的事跡在全縣各鄉鎮作出巡迴演講,是我縣教育的一面旗幟。

辦學規模

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現有在校學生2709人, 45個教學班;教職工159人,其中專任教師136人,中學高級教師18人,中學一級教師68人。學校管理科學,辦學成績結碩果,先後獲得多項表彰。

幾年來,學校獲得「省整頓校園治安秩序先進單位」、「市學籍管理先進單位」、「市第九屆文明學校」、「市體育工作先進單位」、市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縣先進黨支部」、「縣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單位」、「縣創安合格校」等榮譽稱號、首批縣級「平安校園」稱號。

學校占地面積69142平方米,生均校園占地面積25.5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23152多平方米。近年來,學校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投入,愛國華僑李陸大先生捐資500多萬元,學校自籌300多萬元,興建了振羽科學樓,學生宿舍樓和師生食堂。學校又征地28畝土地,籌建400米跑道運動場。學校有多媒體教室、電腦室、語音室,理化生實驗室、勞技、美術、音樂教室等,設備日臻完善。語、數、外、政、史、地、理、化、生等學科教學用具或器材基本滿足教學需要。學校圖書室藏書37980冊,生均圖書14冊。學校裝備有現代遠程教育[2]模式,擁有電腦120台,學生微機教室2間,多媒體教室6間,並開通了校園局域網。學校按政府文件收取學雜費,例行節約,維持學校正常運轉。學校將對校門口的危房進行改造工作。

如今,校園裡綠樹成蔭,樓房林立,錯落有致,教學區、生活區、運動區各區相對獨立,布局合理,校園的一角,還有富有民族建築風格,環境幽雅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賢良祠。賢良祠的前身為「榕村書屋」,是李光地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長子李鍾倫建造的,李光地曾在此「講授性理之學,誦讀聖賢之書」,留下一段學林佳話。雍正十一年,皇帝為表彰光地冰霜之節操、輔政之忠勤、學問之博洽,追祀賢良祠而改為今名。賢良祠為四合院、三進建築。

中豎有一方雍正帝頒下的《諭祭文》石碑,祭文追恤光地生平之風概節操,崇譽為「卓然一代之完人」。碑後連接着臨水軒,憑欄而望,廊橋迂迴,曲水池在微風的吹拂下,水波蕩漾,垂柳搖曳,令人流連。賢良祠風光秀美,環境清雅幽靜。更襯托出該校歷史悠久和濃厚的文化底蘊。

達標工程

近年來,該校發展生機盎然,事業蒸蒸日上。我們進行內部的深化改革,實施「人才興校、人才強校」戰略,加大教師隊伍建設力度,同時加強規範管理,積極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加強教學科研,狠抓課堂教學質量不放鬆,在後勤管理上繼續實施精細化管理,充分發揮該校教職工的智慧與潛能,不斷開拓創新。

1.高考、中考、會考成績穩步提高。2003年該校高考上本科線人數突破百人大關達到148人。 2005年上本科人數超過兩百人達到221人,更為可喜的是文史類李華博同學數學單科滿分,創造了農村中學學生奪得全省單科第一名的奇蹟,也填補恢復高考後安溪縣高考考生單科滿分的空白。2006年度該校高考再創佳績,上本科線人數刷新曆年之最,創記錄達到281人(不包括體美音)。

2、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形成多方面教育、塑造新人的氛圍。

利用「國旗下講話」、廣播站、宣傳欄、板報等陣地宣傳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開展德育工作「集體備課」制度,採取新老班主任結對子的方式,加強班主任隊伍培訓工作;搞好校園文化活動,舉辦 「中學生藝術節」系列活動;教師節系列活動;舉辦中學生成人節活動。

這些活動提高了該校德育工作的系統性和文化品位,活躍校園文化的氣氛,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同時學校繼續把「心理諮詢」作學校又一特色工作常抓不懈,對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焦慮等問題適時加以疏導,培養學生自信、自強、自律、寬容、合群等健康心理品質,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繼續創辦《德育求索》,開闢德育科研新陣地,強化向科研要思路,向科研要質量,向科研要效益的意識。

3、堅持質量立校,狠抓教學管理。近年來學校始終圍繞教育教學這一中心開展工作,強化質量意識,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1)嚴格執行《俊民中學教職工量化評化管理細則》在教師的備、教、批、輔、聽、考、評等工作的落實環節上下功夫。認真做好常規檢查,定時不定時抽查教師教案和學生作業,開展聽課和創優質課活動,採用問卷調查,開座談會等形式,了解教師的教學過程和效果,促進教與學的有機統一和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2)發揮骨幹老師的作用,提高師資水平。骨幹教師在教育科研中真正做到了示範和帶頭作用。(3)學校以集中和分散學習的方式開展校本培訓,創造條件,積極支持教師外出聽課、講課和學習,提升教師業務水平。

4、積極開展教研教改,落實教研興校。該校積極開展教育科研工作,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校本教研活動。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的取經學習,引進縣學科帶頭人到該校指導講課,邀請專家,教授來該校作學術報告等。落實教研活動,各教研組通過以老帶新、結對幫教、弱科整改和課堂改造等活動,這樣通過以老帶新,使一批教師迅速成為學科骨幹。

5、實施研究性學習,開設選修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嚴格按省頒布課程計劃要求開設課程,高一、二年開設研究性學習課程,學生全員參與,注重研究過程的追蹤,進行階段性的總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重視選修課的開設,擴大學生知識面。學校對現有圖書、設備進行整理,統一調配,科學安排實驗室、微機房、多媒體教室的使用,保證學生有較好的學習環境和研究條件。學生在競賽中多次獲大獎,顏軼航同學獲2007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福建省賽區)一等獎,許桂燦、李國榮兩位同學獲2007年全國初中物理競賽(福建省賽區)三等獎,李錦路同學獲2006年全國初中數學競賽(福建省賽區)二等獎,2006年縣初中學生器樂獨奏比賽中,楊彤、廖萬書同學分別獲得二等獎,其他一大批同學也在一系列比賽中獲獎。

6、加強體衛藝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學校重視體衛藝工作,認真執行《學校體育工作條例》,上好「兩課兩操」,開展經常性小型多樣的課外體育比賽,讓學生每天至少參加一小時以上的體育活動。每年舉辦 田徑運動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總之,該校在上級主管部門的直接領導下,全校師生共同努力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學校辦學條件已經得到不斷優化,教育質量不斷提高,辦學水平邁上新的台階。該校將不斷充實和採納現代化教學設施和手段,提高該校的辦學質量,推動該校朝「管理科學化,條件現代化,育人全面化,質量優質化」的方向邁進。

校內擁有福建省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湖頭賢良祠

賢良祠的前身為「榕村書屋」,是李光地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命其長子李鍾倫建造的,古人形容共「襟帶藍水,背負閬峰,山川靈秀,人文所鍾」。李光地曾在此「講授性理之學,誦讀聖賢之書」,留下一段學林佳話。雍正十一年,皇帝為表彰光地冰霜之節操、輔政之忠勤、學問之博洽,追祀賢良祠而改為今名。300多年來,賢良祠歲月剝蝕,年久失修,破敗傾欹。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由旅居海外的李氏宗親李陸大先生捐資仿古修葺,恢復舊觀。賢良祠於1991年3月由福建省人民政府頒布確定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賢良祠為四合院、三進建築。廳堂內外環牆嵌砌大理石,鐫刻康熙御書的《太極圖說》、《巡子牙河建壩詩》、《恭臨唐太宗勸農詔》以及李光地手書的《朱文公家訓》等詩文,是研究康熙書法和清初歷史的重要文物史料。廳堂中央懸掛的出自名宦大家之手的匾額與木刻對聯已蕩然無遺。第三進原為藏書之延甲樓,珍藏圖書與木刻印刷版,也已毀棄殆盡。祠堂的右前側有座歇山重檐的碑亭,中豎一方雍正帝頒下的《諭祭文》石碑,祭文追恤光地生平之風概節操,崇譽為「卓然一代之完人」。碑後連接着臨水軒,憑欄而望,廊橋迂迴,曲水池在微風的吹拂下,水波蕩漾,垂柳搖曳,令人流連。

賢良祠風光秀美,環境清雅幽靜。整修後,鄉梓文物重放異彩,成為省級歷史文化名鎮湖頭的一大人文景觀,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海內外遊客前來遊覽觀光,瞻仰追思李光地及諸先賢之精神偉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