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宋明理學,即為兩宋至明代的儒學。雖然是儒學,但同時借鑑了道家甚至是道教和佛學的思想。
北宋嘉祐治平年間(1056年~1067年),儒學發展形成了王安石荊公學派[1]、司馬光溫公學派、蘇軾的蜀學等派。
後來談兼性理而著名者,有周濂溪的濂學、張載的關學、二程(程顥、程頤)兄弟的洛學。後來洛學由朱熹發揚光大,在福建創出閩學,成為居正統之位的程朱理學。濂、洛、關、閩四學派,人稱理學四派。
程朱理學,是宋明理學的一支流,有時會簡稱為理學,以便與陸象山(陸九淵)、王陽明的心學相對。但其實心學亦屬於宋明理學的一支。
發展歷史
南北朝期間,道、佛成形,道家講玄理,佛家講空理。宋明理學雖以儒學內容為主,同時也借鑑了佛學和道教思想,講的則是「性理之學」。宋明儒者的學術,大致可以分為「北宋」、「南宋」,和「明代」三個階段。他們擺脫了唐代以來「疏不破注」的教條,慢慢培養了對經書懷疑的態度,從疑經走上了改經的道路。
宋朝
北宋諸儒以周敦頤、張橫渠、程顥、程頤[2]為大宗,上承儒家經典,講仁與心性,又講格物窮理。熙寧三年以後,王安石變法引發黨爭,二程分別退居洛陽,理學在此後七年或十年達到成熟。
南宋以後,儒學分為三派——程顥開胡五峰之「湖湘之學」,程頤開朱子之學,也就是程朱理學,代表者乃朱熹;陸九淵則受程顥影響,並引述孟子而開出心學一派。全祖望評價:「宋干、淳以後,學派分而為三:朱學也,呂學也,陸學也。三家同時,皆不甚合。朱學以格物致知,陸學以明心,呂學則兼取其長,而復以中原文獻之統潤色之。門庭徑路雖別,要其歸宿於聖人則一也。」
北宋中葉以後,道學家的聲勢愈來愈浩大;南宋前期雖然政府幾次三番下令禁止,並不能阻擋道學的流行和減削它的聲望。南宋以後,只有朱陸二系傳續不絕。
元朝
元代在全國大規模興建書院,極大推動了理學的發展與傳播。延祐復科後,程朱理學成為科舉考試的內容,由此走上理學正統地位。
明朝
明朝中葉,王陽明承陸九淵而闡發心學,創立致良知之「陽明學」,集心學之大成。明末劉蕺山呼應胡五峰而盛言以心着性之義。明末王學亦走入末流,黃宗羲說:「明人講學,襲《語錄》糟粕,不以六經為根坻,束書而從事於游談。」王是真說: 「今之學者,偶有所偷窺,則欲盡廢先儒之說而駕其上。不學,則借一貫之言,以文甚陋;無行,則逃之性命之鄉,以使人不可詰問。」
主要學派
宋明理學的主要學派,包括:
- 程頤與朱熹的程朱理學(以「理」為核心概念)
- 陸九淵與王陽明的心學(陸九淵參考程顥思想,以「心」為核心概念)
- 邵雍的「數」學派(以「數」為核心概念)
- 周敦頤的道學派(以「道」為核心概念)
視頻
宋明理學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荊公學派老子思想探微,豆丁網,2016-01-16
- ↑ 宋代大儒——程顥、程頤,梧桐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