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家有芳鄰 (梁德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家有芳鄰》中國當代作家梁德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家有芳鄰

端午臨近,在微信上收到一個老家鄰居的短信,問我要不要回鄉下過節,頓時感到周身溫暖。

童年日子是在老家度過的。偏僻鄉村里,每家每戶都是鄰居。小時候最快樂的事情,莫過於每天東邊叔叔家西頭阿婆家到處玩。碰到誰家吃飯,都能順嘴吃到他們家的東西。或者是一碗稀粥,或者是一根番薯,那些都是童年的美好記憶。逢年過節,更是左鄰右舍相互請吃的時光,你來我往,熱熱鬧鬧,歡聲笑語爆滿了一座座土坯房。那時,作為小孩子,我簡單的想法就是鄰居多,真好!

鄉下鄰居們的關係可好了。不但逢年過節會禮節性地走動,平時誰家插秧割稻缺人手,誰家要修房,誰家有婚喪嫁娶之事……大家都會主動幫忙。鄰居們的日子,自然有的好些,有的差些,但誰也不會嫌棄誰。相反日子好過些的常會力所能及地接濟窮些的鄰居。我父親病重那陣,就常有幾個嬸嬸、婆婆順手送我家一些剛從地里摘回的蔬菜,那時的情景,我至今仍然記憶猶新。

接着,到很遠的地方工作。單位分配的宿舍樓,也有一大幫的好鄰居。那時我們住的是大院裡的樓房,一家一個套間,也就在那個時候和鄰居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平時,大人們都去上班了。很多從老家來度假的小孩子就聚在一起玩。小孩在一起難免有時會起紛爭,甚至打一架也有可能。做父母的知道了,都會主動上門,帶點糖果和雞蛋什麼的,慰問「打敗」的一方。對方自然也很大度,手一揮說:「沒事,孩子們在一起打打架,第二天就好了。越打關係越鐵。」果真,孩子們也從來不會因為打過就記了仇恨,以後照常玩得好好的。

然後,搬進了城裡的高樓大廈。鄰居們相互之間以前都不認識,更不知道他們做什麼。隨着時光流逝,慢慢地也就了解了。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久而久之從陌生變成熟悉,好的鄰居變成了朋友。對門家阿姨很好,每天見到,都會先對你微笑點頭。出門在外也不用擔心,有陌生人到樓下門口,都會被同樓的幾個阿姨仔細盤問。有一天清早,有人想偷門前掛的信報箱,結果剛好被下樓出去鍛煉身體的阿姨發現,大聲呵斥後,盜賊惶然而去。這位阿姨被我們封為「英雄」。鄰居們平時客客氣氣,融洽相處。如今,雖然住的樓有點年頭了,但真不想搬到其他地方去住。一個重要因素,是因為捨不得那些老鄰居。

當今社會,好鄰居真的是可遇不可求的。家有芳鄰的想法,也需要自己先做個好鄰居才能實現。首先讓自己家讓別人感覺到好,其後的結果,肯定也是美好的吧。[1]

作者簡介

梁德榮,筆名劉念、劉一念。祖籍福建武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