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寄林逋處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寄林逋處士》是北宋詩人釋智圓的作品之一。其詩風幽遠清寒。

釋智圓站在僧人的角度創作了許多吟詠歷史的詩歌,這些詩議論精警獨特、觀點新穎深刻,而且很注意用儒家忠孝仁義的觀念評說歷史人物的千秋功過。

他的詠史詩、說理詩以及評論詩等,不僅豐富了僧詩和宋初詩歌的表現內容,而且在僧詩史上和宋初詩壇上具有特殊的意義。

寄林逋處士

作者介紹

釋智圓(976年~1022年),字無外,自號中庸子,或稱潛夫,俗家姓徐,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詩文僧。他隱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後人因稱其為「孤山法師」。釋智圓雖為佛徒,但頗愛好儒學,喜為詩文,是唐中葉至宋初儒釋道三家學說相互滲透的時代潮流下,致力於儒釋相通的學說。

智圓天資聰敏,少善詩律,"十五微知騷雅,好為唐律詩[1] "(卷一十九《中庸子傳》),直至晚年仍然保持旺盛的創作熱情,"門徑任苔荒,長年寢一床。病中消白日,詩里發清狂。窗暗雲遮月,林明葉墜霜。百年能幾日,兩鬢已蒼蒼。"(卷四十七《自嘲》)智圓一生作詩甚夥,至今保存在《閒居編》中的詩歌尚有400首之多。這些詩作真實地紀錄了智圓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情感,為後人了解宋代僧人的生活思想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詩詞背景

宋初帝王以五代尚武亡國為借鑑,大興右文政策,具體到佛教政策方面,也是一反前代滅佛的舉動,而推行保護措施,"宋初諸帝在尊孔崇儒的同時,對佛、道二教也持尊奉的態度,有倡導儒、佛、道融合之文化趨向"。學術界有關宋初佛教政策的論述很多。

智圓所生活的時代正是宋初三朝,他深刻感受到了朝廷的美意,對統治者採取扶持和保護佛教的措施表示了支持和讚許。他在《翻經通紀序》一文中說:

浮圖之教流於華夏者,其權與於東漢乎。翻傳流衍者無代無之。洎乎李唐憲宗以降,其務寢者凡一百七十齡,故五代之間,絕聞傳譯。逮乎我大宋太宗神功聖德文武皇帝,欽承佛記,扶起墜風,由是象胥之學重光,能仁之道益振,闡揚之利,蓋不可得而思議焉。有以見漢明丕顯之功,不獨美於前世者也。分為兩卷,號曰《翻經通紀》。始炎漢,終我朝。俾學佛者覽之,既知大覺之宗有自來矣,抑又見太宗之於我教也有繼絕存亡之道與。(卷十) 在文中,智圓對宋太宗設立譯經院表示認同,並讚許這一舉措對佛教有"繼絕存亡"之功。

創作思想

提出「文道合一」、「文以致用」的古文理論

釋智圓非常推崇白居易;推尊唐代古文運動[2]的領袖韓愈;並積極撰寫古文與教授古文。

在宋初多樣化的文化發展中,智圓表現出了對學術的嚴肅性的尊重、天台立場的堅定性以及超脫凡俗的佛教教義追求和悲天憫人的現實關懷,這些都值得我們去研究。  

智圓作為一名對其所處時代儒佛思想進行深入思考的僧人,根據佛教的中道思想,主張用佛家思想來修身養性;用道家思想養生益智;用儒家思想平亂治世;提出在處理不同文化的衝突時運用中庸思想的觀點。這些都是他本人智慧的彰顯,同時也是中華文化兼容並蓄、和諧共榮思想的體現。

視頻

寄林逋處士 相關視頻

宋朝,為何會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外族幹掉的王朝?
王立群講座:從宋太祖到宋太宗

參考文獻

  1. 唐之律詩,新浪博客,2010-10-22
  2. 轟轟烈烈的「唐宋古文運動」是怎麼回事 ,搜狐,2018-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