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清河 (山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清河 [1] 於中國大陸山東省境內山北麓,黃河以南,是山東的一條內河,也是省內唯一的水陸聯運、河聯運的河道。全長216公里,流域面積10336平方公里。

流域

東偏北流,經濟南淄博濱州東營濰坊等五個市(地),於壽光羊角溝注入渤海,航道起點為濟南市荷花路跨小清河橋下200米處,途經濟南、濱州、淄博、東營、濰坊五市,終點為濰坊港西港區羊口作業區Ⅲ級限制性航道總長169.2千米。將實現千噸級船舶海河聯運,單船運輸最大可運送1500噸,船隊可運輸7000多噸。

典故

自從南宋建炎四年至紹興七年(1130一1137),劉豫金朝附庸而為齊國之王,開挖小清河以來,至今已有860餘年的歷史。

小清河的形成,應追溯到古代的濟水時的清河。「江、淮、河、濟,古稱四瀆」,即指長江淮河、黃河、濟水而言。史書記載,魯北的主要河流有三:濟水在南,源水居中,黃河最北,濟南即因為地處濟水以南得名。濟水源於河南濟源縣,稱允水,東流稱濟水。東漢以後,黃河改道,在武陟修武間,濟水注入,經河北、山東兩省入海,河南境內已無濟水,而山東境內的菏水汶水等仍沿濟水故道匯流入海。所以唐代人改稱[[清河(後又稱大清河或北清河)]],以別於古之濟水。據說因水色清澈而得名。從此,山東境內只知有清河,而不知有濟水。

熙寧十年(1077年),黃河在澶州決口,改道從南,於梁山泊分為南北二支,一支合南清河(即古泗水)入;一支合北清河入海。黃河挾北清河自東阿歷城一段仍為濟水故道,自歷城決口脫離故道,折向東北流入濟陽,至利津入海。由於地勢南高北低,《禹貢錐指》一書說:「濟陽入流(大清河新道)日盛,章丘之流(濟水故道)日微,故劉豫堰濼水使東以益之」。濼水源於濟南趵突諸泉,北流經濼口入大清河,劉豫在統治山東時期,乃築堰子濼水舊入濟處,名下濼堰,使濼水分流,堰南稱小清河,北清河改稱大清河了。至於劉豫出於何種動機暫且不論,但客觀上一是大清河北移以後,廣饒至濟南之間,鹽運不便;二是濟水故道年久失修,濟南南部,山洪和泉水排泄不暢,必然出現嚴重的洪澇局面。所以,劉豫開小清河百餘里以取代大清河,以下仍沿濟水故道,其入海之處,據於欽所著《齊乘》一書中:「婉蜒東流約五百里,至馬車瀆入海」。

治理

據《水經注》記述中,現今之小清河所經過區即古濟水所行。這個地區乃黃河泛濫所及,千百年來,不斷受到黃河的侵淤,在濟水湮沒後,又形成新的河道,儘管名稱不同,由濟水演變為清河而至小清河,濟南市板橋以下可常年通航百噸級船隻。流域全區皆為平原,土層深厚,是省內重要的農耕地帶。河水污染較重,正在治理。但其功能是一致的,宣洩洪水排除坡水航運

參考文獻

  1. [環保濟南:加緊防治 遏制小清河污染反彈],鳳凰山東,2013年07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