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紅濕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紅濕傘
圖片來自First Nature

小紅濕傘學名Hygrocybe miniata),俗稱朱紅蠟蓋(vermilion waxcap),是一種擔子菌門真菌,隸屬於濕傘屬

生態習性

小紅濕傘廣泛地分佈於世界各地,且幾乎所有溫帶地區都有其蹤跡。歐洲北美洲南美洲亞洲澳洲均有小紅濕傘出現的紀錄。

這種真菌主要在秋季田地荒地草地熱帶雨林桉樹林石楠荒野等地方出現。

這種真菌亦常與山柳蘭一起出現。

可食性

小紅濕傘是可供食用的,但現今真菌學家們還未知道這種真菌是否有毒和會否導致過敏反應,因此並不建議食用。[1]

分類和命名

小紅濕傘最早是由瑞典真菌學家伊利阿斯·馬格努斯·弗里斯於1821年描述的,其學名為小紅傘菌Agaricus miniatus)。於1838年,弗里斯重新將這種真菌劃入濕傘屬。

後來,德國真菌學家保羅·庫默爾(Paul Kummer)於1871年將其學名改為現名。[2]學名中的「miniata」源自拉丁文詞彙(miniat),意思是「塗上紅鉛」,指的是其顏色。其另外,學名中的「半」也是為了與血紅絲膜菌Cortinarius sanguineus)分別。

形態特徵

小紅濕傘的菌蓋直徑為0.5–3.5厘米(0.2–1.4英寸),呈猩紅橙色,且邊緣部份呈黃色條紋狀。[3]起初是凸面狀的,但隨著年齡增加會變成有著波浪狀邊緣的扁平狀。[4]

乾燥成熟子實體的中心部份有著明顯的皮屑狀或鱗片狀質感,而這也是其特點之一。[5]

小紅濕傘的菌柄高度為3–5厘米,厚0.3–0.4厘米,呈倒錐體狀,並且傾向扁平化。其顏色與菌蓋相同,但有時候會較為淺色。其底部呈白色。

菌褶呈橙色,是連生的或自基部沿蕈柄向下生長的。[6]它們之間的間距較大,並且有凹槽。

菌肉呈橙色,並且沒有任何氣味。其孢子印呈白色,而擔孢子的大小則為7–9 x 4–5微米。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 Mushrooms By Phillips, Roger - Pan MacMillan 2006 isbn = 0-330-44237-6
  • Fungi of Australia: Hygrophoraceae By Young, A.M. - (Australian Biological Resources Study) CSIRO, Canberra, ACT 2005 isbn = 0-643-09195-5
  • Mushrooms Demystified By David Arora - Ten Speed Press 1986 isbn=0-89815-169-4
  • Mushrooms (flexi bound) By Thomas Laessoe - Dorling Kindersley 1998 isbn = 0-7513-1070-0
  • Mushrooms and Toadstools of Britain and Europe By Regis Courtecuisse and Bernard Duhem - Harper Collins (British version) 1995 isbn = 0-00-220025-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