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履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履癸
履癸.png
原圖鏈接 [1]]]
履癸
出生
逝世 公元前1600年
國籍 夏朝最後一個國王
別名
民族 華夏族
職業 歷史政治人物

履癸 ,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一。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財力建造傾宮、瑤台,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

夏朝君主

桀和紂,相傳都是暴君,桀紂後泛指暴君。桀: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名履癸,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一。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財力建造傾宮、瑤台,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紂:中國商代最後一位君主。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後,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 本    名:桀
去世時間:公元前1600年
在位時間:公元前1652年登基(在位52年)
諡    號:夏桀
朝    代:夏朝

人物生平

桀和紂,相傳都是暴君,桀紂後泛指暴君。桀: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名履癸,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一。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鐵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財力建造傾宮、瑤台,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紂:中國商代最後一位君主。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後,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

政治統治

桀,姒姓,夏後氏,名癸(一名履癸),帝發之子,桀是其諡號,故史稱夏桀。帝發死後,桀繼任夏朝君主 桀 之位。 桀在位時,各國諸侯已經不來朝賀。夏王室內政不修,外患不斷,階級矛盾日趨尖銳,民不聊生,危機四伏。但夏桀不思進取,驕奢淫逸。據《竹書紀年》記載,他「築傾宮、飾瑤台、作瓊室、立玉門」 。還從各地搜尋美女,藏於後宮,日夜與妺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據說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 醉而溺死的事情時常發生,荒唐無稽之事,常使妹喜歡笑不已。 太史令終古看到夏桀這樣荒淫奢侈,便進宮向夏桀哭泣進諫說:「自古帝王,都是勤儉愛惜人民的力量,才能夠得到人民的愛戴。不能把人民的血汗供給一人的娛樂。這樣奢侈,只有亡國。」夏桀聽了很不耐煩,斥責終古多管閒事,終古知道夏桀已不可救藥,心裡明白夏一定要滅亡的,就投奔了商湯,大臣關龍逄幾次勸諫夏桀,夏桀就是不聽,關龍逄說:「天子謙恭而講究信義,節儉又護賢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以穩固,如今陛下奢侈無度,嗜殺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他早些滅亡,陛下已經失去了人心,只有趕快改正過錯,才能挽回人心。」夏桀聽了,非常生氣,下令將關龍逄殺死,這樣,夏朝朝政更加腐敗,夏桀也日益失去人心,眾叛親離了。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無度,竟命人造了一個大池,稱為「夜宮」,他帶着一大群男女雜處在池內,一個月不上朝。正是這樣,夏桀把夏朝推向了滅亡的境地。

時日曷喪

夏桀重用奸臣,排擠賢臣。他重用一個叫趙梁的小人,此人專投桀所好,教他如何享樂,如何勒索、殘殺百姓。夏桀繼位後的第十七餘年,有人引見伊尹給夏桀,伊尹以堯、舜的仁政來勸說桀,希望桀體諒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聽不進去,伊尹只得離去。

臨走前,桀自豪地告訴伊尹:「人民跟我的關係,就是太陽和月亮的關係。月亮沒有滅亡,太陽會滅亡嗎?」伊尹離去後,將這句話告訴給了成湯,成湯也將這句話告訴給夏民,以試探夏民對桀的態度。沒想到夏民竟指着太陽惡毒地咒罵桀:「若太陽什麼時候會滅亡,我這個月亮願意跟你同歸於盡!(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這便是成語「時日曷喪」的由來,表達了一種願意與憎者去死的仇恨心理。

成湯伐桀

當時,夏桀的政治暴虐,生活淫亂,而諸侯之一的昆吾氏又作亂。湯於是起兵統帥諸侯,伊尹誓死追隨。商湯躍馬奔馳,手中揮舞着兵器斧頭攻打昆吾,接着又討伐夏桀。   湯滿懷自信、豪情萬丈地說:「大家都過來呀, 靠攏些,你們都仔細聽我說,不是晚輩我膽大妄為,舉兵作亂,只因夏朝作惡多端,罪有應得啊!大家也都說夏朝有罪,我懼怕上天的威嚴,不能不去攻打夏桀。如今夏朝罪惡多端,是老天命我來滅絕他。你們在場的諸位可能會埋怨說:『我們君王不憐憫我們,廢棄我們的農事,讓我們去攻打夏朝。你們又都說,『他有罪,又有哪些罪惡呢?』聽我說,夏桀恣意用盡眾人的勞力,無休止地消耗夏朝的國力,所以大眾也都懈怠,不跟他通力合作,普天下百姓們都說:『夏桀你這個該死的太陽什麼時候衰亡呀?我們都願意與你同歸於盡。』夏桀如此之壞,我一定去征伐他。你們倘若輔助我,奉行上天的旨意,我會大大地賞賜你們。請你們不要懷疑,我是不會說假話的。你們倘若不聽從我,約束你們的誓言,那我就會殺了你們,絕不會有寬赦的。」告誡完這番話,命令管文書的官員記下,這就是《湯誓》。湯認為自己非常勇武,於是稱為武王。

夏桀在有娀的舊地打了敗仗,逃奔到鳴條(今河南封丘東),夏軍徹底潰敗,並把夏桀流放於南巢,桀最終死於亭山。 湯於是攻打三葼國,取其地的寶玉,湯的臣子義伯仲伯寫下了《典寶》。湯戰勝了夏桀後,想遷移夏的神社,沒有辦成,寫下了《夏社》(今佚)。伊尹徹底勝利之後頒布了一系列仁政措施,諸侯都歸服於商湯,湯便登上了天子的尊位,平定了全國。

為政舉措

社會制度

夏桀時期的中國,整個社會分成三大階級: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和平民 階級。奴隸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會末期的氏族貴族和部落首領轉化而來。


他們在交換中奪取大量的財富,在戰爭中擴大權力,最終轉變為占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完全占有生產者本身的奴隸主階級,成為社會的統治者,上古文獻中的「奴隸主」指的就是這一階級。他們整天沉迷在飲酒、打獵和歌舞之中,而不管奴隸們的死活。

奴隸要是由氏族部落之間的掠奪戰爭中得到的俘虜轉化而來,也有一部分是氏族公社的貧苦社員淪為奴隸的。在夏代,奴隸名目繁多,從事農業生產的稱「民」、「黎民」、「眾人」、「眾」;從事畜牧業的稱「牧豎」或「隸圉」;奴隸主家內的奴隸則叫「臣」(男性)和「妾」(女性)。

在奴隸主眼裡,奴隸只是「會說話的工具」。奴隸被奴隸主成批地趕到農田裡去種地、放牧,從事各種繁重的體力勞動。奴隸主可以隨意的把奴隸關進監獄,施以重刑殺害。

人物評價

總評

夏桀在政治上倒行逆施,近小人,遠君子,剛愎自用,聽信讒言,統治集團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正直清廉者或遭殺害,或離他而去。夏桀在位數十年,已眾叛親離。

歷代評價

墨翟《墨子》:「暴王桀、紂、幽、厲,兼惡天下之百姓,率以詬天侮鬼,其賊人多,故天禍之,使遂失其國家,身死為僇於天下,後世子孫毀之,至今不息。」 司馬遷《史記》:①「桀不務德而武傷百姓,百姓弗堪。」 ②「夏桀淫驕,乃放鳴條。」

劉向《列女傳》:「桀既棄禮義,淫於婦人,求美女,積之於後宮,收倡優、侏儒、狎徒能為奇偉戲者,聚之於旁。造爛漫之樂,日夜與末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末喜於膝上,聽用其言。昏亂失道,驕奢自恣。為酒池可以運舟,醉而溺死者,末喜笑之以為樂。」

司馬貞《史記索隱》:「嗟彼鳴條,其終不令!」

魏收,《魏書·卷六四·列傳第五二》:「夏桀淫亂,南巢有非命之誅」。  

史籍記載

《史記·卷二·夏本紀第二》

《史記·卷三·殷本紀第三》

人物軼事

妺喜亡夏

第一種說法,間諜說。

據《國語》記載,妺喜與商朝大臣伊尹密謀,而使夏朝滅亡。   妺喜(mòxǐ)很有可能成為像西施一樣的角

色,是有施氏派到夏朝的間諜。

第二種說法,失寵報復。

據《竹書紀年》記載,夏桀攻打岷山,岷山氏效法有施氏,獻出兩位美女,一位叫琬,一位叫琰(琬琰即美玉之意),夏桀十分寵愛二女,雖然她們沒有生育,夏桀仍然用苕玉刻上「琬」字,華玉刻上「琰」字,以示珍愛。妹喜則受到冷落,被安置在洛水一帶,妹喜心生怨恨,於是與伊尹秘密來往,泄露夏朝的機密。夏桀只顧眼前的美女,忘記昔日的戀人,所以,妹喜便與伊尹裡應外合,夏朝就此滅亡。

諡號由來

《尚書·商書·仲虺之誥》:「成湯放桀於南巢。 」《淮南子·修務》:湯「整兵鳴條,困夏南巢,譙以其過,放之歷山。」《荀子·解蔽》:「桀死於亭山。 」從上述文獻可以看到,在春秋以後,「夏」和「桀」往往是指同一個人:夏桀。而「桀」只是諡號,夏的末代王名叫帝履癸,死後才被叫作「桀」的。帝履癸死後為什麼叫做「桀」呢?《康熙字典》「桀」條說:「集韻:巨列切。……磔也。……古人稱桀黠者,其凶暴若磔也。又諡法:賊人多殺曰桀。」所以給帝履癸諡號為「桀」可能鑑於夏桀生平的暴行來說的。

還有一說是,帝履癸諡號為「桀」極有可能就是根據夏桀的慘死之狀作出的。甲骨文中沒有「夏」字,最早出現在金文當中。今天所能見到的金文中的「夏」字是秦公簋中的那「夏」字。它不僅恐怖,而且血腥。這個「夏」字表示的是一個人,這個人的左臂已經不知去向,他的右手撐着已經被砍掉了右腳的腿部,左腿自大腿以下也被砍掉了;身邊還丟着兩把刀 。儼然是描述一個慘死之狀的詞。而關於夏桀的凶暴很少有歷史文獻可以證明,所以夏桀成為凶暴的代名詞可能有冤屈之處。夏王朝其實是一個很少對外發動戰爭的王朝。之所以用這個「桀」字作為夏桀的諡號,極有可能就是根據夏桀的慘死之狀作出的。

夏朝君主

傾宮瑤台

夏桀荒淫無度,為了滿足自己的奢侈生活,不惜民力,大興土木。史書上說他修建傾宮、瑤台。傾宮呢就是一種高大的建築,因為高,人立於樓上有傾危之感。有人說是一片面積很大的宮殿,占地足有一頃。不論哪種說法,宮殿的宏麗都令人咋舌。夏桀還有許多盡人皆知的暴政,如「酒池肉林」,如放餓虎於市中,欣賞人們驚恐逃命的樣子,等等。國中的百姓對夏桀恨之入骨,編出歌謠這樣唱道:「江水沛沛兮,舟楫敗兮。我王廢兮,趣歸薄兮,薄亦大兮。」薄(亳)是商國的首都。這首歌表明夏朝已經失去民心。有人把這首歌念給夏桀聽,夏桀竟說:「這是妖言。我有天下,就像天有太陽一樣。天上的太陽完了,我的國家才會滅亡。」百姓聽說後,就指着天上的太陽說:「太陽啊,你什麼時候滅亡,我們願意和你一起滅亡。」老百姓對夏桀的怨恨可窺一斑。

詞語出處

《孟子·離婁上》:" 桀 紂 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楚辭·離騷》:"何 桀 紂 之昌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

唐 韓愈 《讀》:"儒墨同是 堯 舜 ,同非 桀 紂 。

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名履癸,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一。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建造傾宮、瑤台,又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桀在征伐有施氏時得了美女妺喜,回國後,晝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於是四方諸侯紛紛背叛,夏桀的處境十分孤立。商湯乘機發兵伐桀,兩軍鳴條之戰,夏軍大敗,夏桀出逃,死於南巢。夏代由此滅亡。

桀是夏朝最後一個國王,名履癸,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虐、荒淫的國君之一。履癸文武雙全,赤手可以把鈎拉直,但荒淫無度,暴虐無道。他驕奢淫逸,生活腐化,動用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去建造傾宮、瑤台,又從各地搜羅美女充填後宮。桀在征伐有施氏時得了美女妺喜,回國後,晝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作樂。於是四方諸侯紛紛背叛,夏桀的處境十分孤立。商湯乘機發兵伐桀,兩軍鳴條之戰,夏軍大敗,夏桀出逃,死於南巢。夏代由此滅亡。

中國商代最後一位君主 。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殷帝辛名受,"天下謂之紂",人稱商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後,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紂王即位後的紂王,在父師長箕子、少師比十五上,時常用先公先王的赫赫功業,名臣賢相的誥言警語的勸諫教育下,也曾勵精圖治,以期增光先王,宏振邦。所以當時的政治也還清明,四海也還賓服。只是江淮間的夷人,還時有內侵。帝辛八年,九月甲子卜,"征夷方",紂王決心御駕親征,徹底制服夷人。帝都的九月,沫邑柿葉染丹,淇濱竹林葉翠。英姿颯爽的紂王,身着戎裝,在大臣的陪伴下,舉行了告廟典禮,接着在大校場殺牲祭旗,鳴炮啟駕。只見旌旗蔽天,戈戟耀日,這時紂王坐在四馬拉的戰車上,在四轔馬蕭聲中,東征大軍出淇水關,越過湯湯南流的淇水,跨過滾滾北流的大河,向通行為表現黎邑(在今河南濬縣東)的大道進發。在黎邑會合了諸侯發來的軍隊。紂王作了征東夷的誓師後,東征大軍便直奔商邑(今河南商丘)而去。在商邑略事休息,第三天便向攸地(今安徽桐城縣)開跋。到達攸地後,紂王接受了攸侯的參拜及軍情的匯報。紂王的大軍在攸侯軍隊的前導下即開赴前線。也許是由於王師軍容的盛壯,夷方聞風喪膽,倉皇遠遁。紂王的軍隊只和東夷的盟國小有接觸,未有大的斬獲。後來紂王的軍隊在夷方國域大肆威勢之後,即於次年正月,由前線返回攸地。再入商邑。在商邑舉行了告廟後,紂王的大軍便走上返國的道路。在返國途中,遇上風景好的地方,便留連幾於;碰上好的圍場,便狩獵一番。邊走邊玩,興致勃勃。直到楊花撲暮春天氣,王師才回到沫都

這次御駕親征,大大增長了紂王的見識,提高了紂王的威望,同時也暗暗滋長了他驕橫與逸樂的情緒。東征歸來,沫都顯得狹小了,紂王便決定擴沫都,並因城西的朝歌山,改沫都為朝歌。以後紂王即不斷地向東夷用兵,由於戰爭的勝利,一批批的戰俘不斷地擁向朝歌。這些成十萬,成百萬的戰俘,都變成了殷國的奴隸。由於紂王對東經營,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漸發展到東南,促進了江、淮地區文化的發展;同時也由於戰俘的不斷增加,從而也大大促進了殷王朝的農業、牧業和手工業的發展,提高了奴隸主貴族的生活水平。殷王朝的這種"中興氣象",資長了紂王對自身價值的再認識,使他在人臣面前開始驕橫起來,變得剛愎自用、他巧言飾非,聽不進諫言,矜人以才能,以為天下沒有人能高過自己;甚至對大臣說話,也漸聲高氣粗,裝腔做勢,漸漸地連比乾的話,也聽不下去。同時,生活直的要求也跟着高了起來,雕花的筷子換成了象牙的,杯子也換成發犀玉的。有了象牙筷、犀玉杯,又要吃旄象豹胎。穿衣要錦衣九重,住房要廣廈高台;而且梁要雕,楝要畫,窗要鏤,牆要文。摘星不足壯觀瞻,又另起鹿台。原配姜氏,年老色衰,便要諸侯獻美女。寵妲己,唯妲己之方是從。於是使師涓創新淫聲,引進"北里之舞"。把搜求來的狗馬廳物,充滿宮室,雜耍百戲,俱置苑中;擴大沙丘苑台,廣建離宮館,多置飛禽走獸,供己享樂。閒來宮中無事,便逐狗鬥雞,飲酒作樂。鑿池儲酒,懸肉如林。讓婦女倡優,裸着身子,跳互相追逐的"北里舞",以取笑樂。每到秋高氣爽,紂王便陪着妲己到西山一帶去打獵,有時到更遠的輝縣一帶,甚至十天半月也不回來。為取悅妲己,甚至朝涉之脛,剖孕婦之腹,作長夜之飲,以至把記日的干支都忘了。從而對鬼神的祭祀也便荒慢起來。由於生活下的日益奢侈,賦稅也上加重,而鹿台的府庫,鉅橋的糧倉,卻裝得滿滿的。 百姓日益怨望,諸侯漸有離心。於是紂王便採納妲己的建議,以酪刑鎮壓人心,設炮烙以懲叛逆。時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美女,送給紂王。九侯女不善承歡,紂王怒而殺之,並把九侯剁為肉醬。鄂侯諍諫,便脯了鄂侯。西伯昌暗自嘆息,諛臣左疆告密,紂王便把西伯囚於羑里。這是帝辛二十三年的事。後來費仲、惡來當政,朝政一天天壞下去。費仲好利,與宗親爭利,宗親也不親了;惡來善謗,說諸侯也疏遠了、西伯因 里七年,西伯之臣閎夭,以美女、奇物、善馬,獻給紂王,紂王才放了西伯。這是帝辛二十九年的事。西伯回西歧後,修德行善,籠絡諸侯,表面上對紂王更加誠服。帝辛三十年春三月 ,西伯又率諸侯入貢,紂王大喜,特賜地千里。帝辛三十三年,又特賜弓、矢、斧、鉞 ,命西伯特得專征伐。於是西伯藉此權力,暗地擴大自己的實力。一年斷虞、芮之訟,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須,四年伐耆國。三伐皆勝,西伯威望大增。很多諸侯都背叛紂王而歸依文王,三分天下周有其二。而西伯表面上仍卑躬事紂,但紂王號令天下的權威卻漸漸地小了。比干看到這種現狀,憂在心中,愁在眉稍。往諫紂王,根本不聽。賢臣商容往諫,甘脆把商容廢斥為民。明年周人伐 (今陝西 縣以北),又明年伐崇(在豐、鎬間)周人既清除了後顧之憂,又開拓了東進的道路。於是便把都城由歧下遷到豐邑,積極準備伐紂的大事。帝辛四十一年,西伯昌薨,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帝辛四十四年,武王伐黎,(見《史記志疑》P·66)並把他滅掉。黎國在今山西省上黨壺關,位於紂都朝歌之西,是一個位近王畿 的方國。武王滅黎的消息傳到朝歌,滿朝文武為之震驚。賢臣祖伊奔告紂王說:"天帝莫不是要結束我殷的王命?不管從人事來看,還是從大龜的神靈,都不敢告知殷的前途有什麼好的徵兆。不是先王不顧恤他的後代,只是王淫佚過度,不遵守王道常法,自絕於先王,所以上天丟棄了我們,使祖宗不能安食供享。如今天下百姓,沒有不希望殷命早絕的。王打算怎麼辦"?紂王聽後,坦然地說:"我的命不是天給的嗎?他們的惡言,又能把我怎麼樣呢"?祖伊踉踉蹌蹌地走下殿來,說:"紂王真的是不可以勸諫了"。從此以後,紂王越發淫亂下去。整個紂都, 如盛夏的鳴蟬,似滾開的肉羹。神只沒人敬祭,宗廟沒人管理。大臣、小人都做偷竊奸邪的壞事。犯了法的人受不到懲罰,甚至連偷竊神用的犧牲,也得到寬容;吃了也受不到災害。因而紂王的宗親,沒有不擔心王朝命運的。紂兄微子啟,幾次勸諫,紂王都不理會。於是征子對父師、少師說:"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的江山,因為受嗜酒的淫樂,敗壞祖先的美德,現在江山完 了。如今連大臣、小人都干偷竊奸邪的壞事,六卿、典士也互相效法而不遵守法度。小民們都反對我們,我們的國家,真象涉大水一樣,既找不到渡口,又看不到邊岸,殷就要亡在今天了!父師、少師呀!我在家裡心亂如麻,想離開家到荒野去,請你們不要把國家危亡的事告訴我"。箕子說:"王子 ,上天給我們殷邦降下災難。使他沉酗於酒,有什麼辦法。他什麼都不怕:上不怕天威,下不怕長老舊臣。現在殷民重賦,實際上是更快地招來敵人。商如果滅亡,我們只有殉國,我們不能做他人的奴僕。不過,我認為王子出奔,倒是一條正道,否則,我殷家宗廟隕墜 ,就沒有人來挽救了"。於是微子出走。比干見微子去,於是嘆息說:"主上有過,不去勸諫,就是不忠。怕死不說,就是不勇。有過就諫,不聽就死,才是大忠大勇的人"。說着比干冒着生命危險,上殿去見紂王。一連三天,指責紂王的過錯,勸諫紂王洗面革心,重整朝綱。說得紂王無言答對,卻惱羞成怒說:"你為什麼要堅持你的看法?是什麼東西支持你堅持自己的看法"?比干說:"我是希望你痛改前非,保住先王留下的社稷,是這個大義支持我來勸諫你"。紂王心想:"他如此堅持自己的看法,必定是覺得自己高明,把自己當作聖人。難道真有比自己還高明的聖人"?於是他輕蔑地看着群臣說:"我聽說聖人的心有七個孔竅,比干認為自己是聖人,他的心真的有七個孔竅"?於是比干被剖腹在而死。箕子看到紂王如此殘酷地害死自己的叔父,知道他是誰的話也聽不進去了,為了保存自己,假裝瘋狂,把自己裝扮成奴隸模樣。但是紂王也沒有放過他,把他抓起來,囚禁在牢獄裡。從此,滿朝大臣,誰也不敢再進諫了。紂王在身邊佞臣的諂諛下,更加荒淫暴虐,肆無忌憚。結果朝政日益腐敗,郊社不修,宗廟不祭,一味以奇巧異能,博取妲己的喜悅。殷太師疵,少師疆看到紂王如此對待天帝、祖先,知道殷朝的天下快要完了,便偷偷在抱着祭器、樂器,逃往周國去了。

帝辛五十一年,周武王十一年,武王看到紂王荒淫無道這地方,親也叛了,眾也離了,知道伐紂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遍告諸侯說:"殷有重罪,不能不伐滅他了"。十二月癸巳,周武王遵文王遺命,率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由鎬京出發,東征伐紂。師行二十五日,於丁己日到達盟津,在盟津大會諸侯。與會諸侯有庸、羌、徽、彭、濮等方國,周師聯軍合計兵力達三十多萬。周武王作了伐紂的總動員,武王從上天設君談起,繼數商紂罪行,最後談到自己這次伐紂是恭行天罰;指出紂惡貫盈,代紂必勝,不要錯過這個時機。戊午日,整個聯軍渡過大河,周武王循諸侯的請求,再作動員。指出商紂不以夏亡為鏡子,而且罪惡超過夏桀,是自絕於天,不可不伐。希望大家不以一心一德,以立不世之功。戊午的次日即已未日,這天正是冬至。黎明的時候,周武王親自檢閱了聯軍,在北上之前,武王又作動員,再次說明伐紂是恭行天罰,要求百夫長以上的軍官,都要果毅勇敢,幫助自己的君主,多立戰功。盟津離紂都約四百里,已未離癸亥只有六天。他們於是"選馬而進"。從而大大提高了進軍速度。終於在癸亥日,"朝食於戚,暮宿百泉"。在共邑百泉,埋鍋造飯,稍事休息,大軍便向牧野進發。周師聯軍到達牧野,已是"厭旦"時分。周武王下令停止宿夜,士卒歡樂歌舞,以待天亮。

當周師東來時,紂王曾使膠在鮪水候周師,詰問去向。當紂王知道周師要進犯京師的消息後,不禁拈鬚大笑說:"你周,也不過是一個要方里的小國,也敢在太歲頭上動土,豈不是'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所以,紂王把武王的兵犯朝歌,根本沒放在心上。另一方面,紂王伐東夷的戰爭,由於後來採取了窮追猛打的戰術,經過一個多月的血戰,東夷終於被征服。捷報傳來,紂王喜上眉稍,朝歌一片歡騰。從前線遺來的戰俘,正源源不斷地送來京師。加上時值臘盡,朝廷上下,一方面張燈結彩,挑符換新;一方面又要準備隆重熱烈的祝捷盛典。至於如何對付東來的周師,看來紂王還沒有來得及排上日程。 進入新春,紂王君臣又接連數日,在鹿台忙於計功授勳,大擺九龍盛筵。歡慶征伐東夷的勝利。紂王把周師東來的事,早已忘在了腦後。直到周師兵到牧野,軍報傳來,這才驚散了紂王君臣的歡宴。紂王倉皇從鹿台下來,乘車來到牧邑的黃土崗上。天色已近黃昏,臨時築起高台,遠望周師,但見牧野篝火處處,光燭夜空,猶如火的海洋。周師的人數,大大出乎紂王的意料之外。這時紂王才酒意初醒,火速返回朝歌,組織兵力迎戰。但由於國家的主力部隊,還在遠離京師的東夷前線,只好把從東夷前線遣來的戰俘及大田奴隸,臨時整編起來,作為前鋒;把京師小人及京師宿衛軍,作為後衛,開赴牧野。兩軍對壘,看起來紂旅"其會如林",人數大大超過周師,但紂旅的士氣,卻極為散渙。

帝辛五十二年正月甲子,天色微明,但見周武王在文王木主前,舉行"歲祭",接着武王左拄黃鉞,右執白旄,到軍前作戰前誓師,說:"舉起你們的戈,提起你們的盾,豎起你們的矛,聽我誓師"。武王在這次誓師的話中,除再一次揭發紂王的罪行外,特地舉出了紂王重用四方逃亡的罪囚這件事,這是最能觸及方國諸侯對紂王仇恨的。繼而武王又一次表白了自己是恭行天罰。並宣布了戰爭進退擊刺的節制,以明陳戰紀律,以期獲取全勝。誓師之後,武王令師父與百夫,到紂旅前挑戰。於是尚父率戎車三百五十乘,士卒二萬六千五百人,虎賁三千人,沖向紂旅。沖陳的周師如貔、如貅、如熊、如羆;而紂王的軍隊,卻沒有決戰之心,相反地倒是希望武王的軍隊,更快地打下朝歌。所以儘管紂王左右揮動他手中的令旗,命令前鋒應戰,無奈紂軍前鋒不唯不前進,相反都掉轉矛頭,向後殺去。紂軍陣腳大亂,接着武王的軍隊掩殺過來。紂王的七十萬大軍山倒坡滑,一下子潰退下來,直到朝歌外城。在玉門關外,紂王重整隊伍,作背城一戰。於是由小人與衛宿軍組成的紂軍後衛,與倒戈的奴隸及周師聯軍,展開了一場惡戰。只殺得天昏地暗,鬼哭神嚎,"血流漂杵",滄河水赤。結果玉門又敗,紂王逃入鹿台,想登朝歌寨據險而守。周師聯軍,攻下金牛嶺,也衝進鹿台。在鹿台,雙方又作了最後的拼殺。由於周兵身披有"闕鞏之甲",紂軍後衛的弓箭,阻止不了周兵的追擊。結果紂王在兵撤朝歌寨途中,被武王擒殺。武王的大軍當天便進入商國。甲子次日,周武王命人打掃了通往社壇的道路,祭祀了殷社。伊尹宣讀了書祝文,武王再拜叩首,宣布了這次革除殷命,是奉上天的明命。最後,周武王把象徵國家的九鼎,由朝歌遷往鎬京。於是,這個立國六百多年的殷商帝國,在殷紂的手中,就這樣被一個地方百里的部落氏族給推翻了。

爭議

帝辛在位五十二年,關於紂王的為人,後世貶毀的多。其實早在春秋時代,就有人替殷紂抱過不平。當代的歷史學家郭沫若也曾說過:"實際,這個人是個了不起的人才,對於中華民族的貢獻非常之大……中華民族之能向東南部發展,是紂王的功勞"(《今昔蒲劍》)P.178)。所以,對這樣一位曾經叱咤風雲的歷史帝王,他的一生功過是應該給以正確評說的。紂王在位,雖曾做過不少壞事,但從中華民族的統一與發展來說,他的功績還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肯定殷紂王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應該說殷紂王是一位在中國歷史是曾有過極大貢獻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