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戰》所闡述的是控扼制高點對作戰的重要性問題。《山戰》出自明朝劉基的《百戰奇略[1]

它認為, 無論是在山林或是平原對敵作戰,都應先敵搶占制高點,從而使自己處於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這樣,既可以發揮兵器的擊刺作用,又便於向敵人猛烈衝殺而取勝。這裡所引「山陵之 戰,不仰其高」語,系出自三國時期著名軍事家諸葛亮的《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意思是說,在山地作戰,對於已經先於自己而占領了制高點的敵人,不要輕率對它實施仰攻,以 免增大部隊傷亡而失敗。

原文

凡與敵戰,或居山林,或在平陸,須居高阜,恃於形勢,順於擊刺,便於奔沖,以戰則 勝。法曰:「山陵之戰,不仰其高。」① 戰國秦伐韓,〔軍於閼與〕。韓求救於趙,王②召廉頗③而問曰:「可救否?」曰: 「道遠險狹,難救。」又召樂乘④而問曰:「可救否?」樂乘對如頗言。又召趙奢⑤問,奢 曰:「道遠路狹,譬如兩鼠斗於穴中,將勇者勝。」王乃令奢將,救之。兵去趙國都三十 里,壘不進,而令軍中曰:「有以軍事諫者死。」秦軍武安⑥〔西〕。有一人諫,奢立斬 之。堅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復益增壘。秦間來入,趙奢善食而遣之。間以報秦將,秦將大 喜,曰:「夫去國三十里而軍不行,乃增壘,非趙地也。」 趙奢既遣秦間,乃卷甲而趨之,二日一夜至⑦,〔令善射者去閼與五十里而軍。軍壘 成〕,秦人聞之,悉甲而至。軍士許歷請〔以軍事〕入諫,趙奢內之⑧。許歷曰:「秦人不 意趙師至此,其來氣盛,將軍必厚集其陣以待之。不然,必敗。」奢曰:「請受教⑨。」歷 曰:「請受刑⑩。」奢曰:「須後令⑾至邯鄲。」歷復請〔諫〕曰:「先據北山者勝,後至 者敗。」趙奢曰:「諾。」即發萬人趨之。秦兵後至,爭山不得上,奢縱兵擊之,大破秦軍,遂解其圍。

注釋

①山陵之戰,不仰其高:語出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軍第九》。山陵之「陵」,馬本及諸本皆作「上」,與原義不盡同,故據原著校改。

②王:指趙惠文王。

廉頗:趙國名將。趙惠文王拜其為上卿。作戰勇敢,屢敗齊、魏等國。趙孝成王時,任相國,封信平君。

④樂乘:戰國趙將。本燕國將領樂毅之後,因燕王不聽其計,出兵攻趙失敗被俘而留於趙國,封為武襄君。

⑤趙奢:戰國趙將。初任田部吏,主治國賦;後任將軍,善於用兵,因率軍救韓大破秦軍有功,被封為馬服君。

⑥武安:趙國城邑。位於今河北武安西南。

⑦二日一夜至:馬本及諸本皆誤作「一晝夜至」,今據史校改。

⑧內之:謂請許歷進來。內,同「納」,使進入;之,指許歷。

⑨請受教:史載原文作「請受令」,義同,不改。

⑩請受刑:史載原文作「請就鈇質之誅」,義同,不改。鈇質,即古代腰斬人的用具。鈇,通「斧」,質,墊在下面的砧板。

⑾須後令:史載原文作「胥後令」。古人「胥」「須」通用。須者,待也。須後令,謂待後令。「後令」是對前令「有以軍事諫者死」而言。趙奢率軍離開邯鄲三十里後止軍不進,乃是用以麻痹秦軍的一種計謀,因恐人諫而破壞此謀,故出前令。現在即將交戰,須得新謀策,不能再用前令,故云「須後令」。趙奢採納軍士許歷「先據北山」的建議打敗秦軍,回到都城邯鄲後,不但未治其罪,相反,趙惠文王還授任許歷為國尉(執掌全國軍政的長官)。

作品介紹

《百戰奇略》原名《百戰奇法》,是明代軍事著作,作為一部以論述作戰原則和作戰方法為主旨的古代軍事理論專著[2]而問世,這無論是在明以前或是明以後,都是不多見的。因此,從其產生以來,就為兵家所重視和推崇,給予很高評價,並一再刊行,廣為流傳。明弘治十七年陝西布政使司左參政李贊,稱該書是「極用兵之妙」,在兵家視之。

《百戰奇法》是中國古代分條論述戰法的兵書。約成書於北宋末。明崇禎本《韜略世法》稱該書為南宋末謝枋得編輯,原作者已不可考。清雍正後被更名為《百戰奇略》,題明劉基撰,實系清人偽托。現有明刻本存世,10卷,3萬餘字[3]

視頻

山戰 相關視頻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一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概述
《虎豹騎》百戰奇略第二期:中國騎兵的發展歷程·續

參考文獻

  1. 《百戰奇略》簡介,快照頁 - 搜狗百科,2019-11-05
  2. 在歷史長河中,世界上有哪些經典軍事理論和著作?,網易,2019-03-22
  3. 百戰奇法,豆丁網,2009-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