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豆根的功效與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豆根的功效與作用歷代本草並無廣豆根之名,只有山豆根的記載,山豆根始載於《開寶本草》。《圖經本草》載:「山豆根生劍南( 今四川)山谷,今廣西亦有,以忠州(今廣西南寧)、萬州(今四川)者佳。苗蔓如豆,根以此為名,葉青經冬不凋,八月采根...... 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證類本草》附有宜州與果州山豆根圖,亦截然不同。可見本草記載的山豆根,其原植物不止一種。但據所載:「今廣西亦有,以忠州......者佳......廣南者如小槐,高尺余」,所指可能就是現今作廣豆根用的柔枝槐。
【來源】本品為豆科植物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的乾燥根及根莖。秋季採挖,除去雜質,洗淨,乾燥。
【性狀】本品根莖呈不規則的結節狀,頂端常殘存莖基,其下着生根數條。根呈長圓柱形,常有分枝,長短不等,直徑0.7—1.5cm。表面棕色至棕褐色,有不規則的縱皺紋及突起的橫向皮孔。質堅硬,難折斷,斷麵皮部淺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豆腥氣,味極苦。
【生境分布】生於石山腳下,或岩縫中。分布我國南部。主產廣西。
目錄
功效與作用
功能主治
清火,解毒,消腫,止痛。治喉癰,喉風,喉痹,牙齦腫痛,喘滿熱咳,黃疸,下痢,痔疾,熱腫,禿瘡,疥癬,蛇、蟲、犬咬傷。
第1步《開寶本草》:"主解諸藥毒,止痛。消瘡腫毒,急黃髮熱咳嗽,殺小蟲。"
第2步《本草圖經》:"含以解咽喉腫痛。"
第3步清熱解毒,本品味甘苦,氣寒,如《本草經疏》曰:「山豆根,甘所以和毒,寒所以除熱,凡毒必熱必辛,得清寒之氣,甘苦之味,則諸毒自解,故為解毒清熱之上藥。」
第4步消腫止痛 《本草求真》曰:「山豆根,功專瀉心保肺,及降陰經火逆,解咽喉腫癰第一要藥。」《本草匯言》曰:「山豆根,苦寒清肅,得降下之令,善除肺胃鬱熱,凡一切暴感熱疾,涼而解毒,表里上下,無不宜之。」[1]
藥理作用
第1步消炎解熱和抗菌。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苦參苷對小鼠腹腔毛細血管通透性增高、大鼠足腫脹和棉球肉芽腫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氧化苦參鹼能使大鼠正常體溫顯著降低,使家兔發熱明顯下降。山豆根在體外實驗中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苦參鹼對多種細菌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山豆根水煎液有較強的抗柯薩奇病毒B5的作用。山豆根對螺旋體和真菌有抑制作用。
第2步抗癌。所含之苦參鹼對小鼠肉瘤S180、宮頸癌Ul4,所含之氧化苦參鹼對Sl80,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氧化苦參鹼的化療係數比絲裂黴素更強。紫檀素、槐果鹼對Sl80也有抑制作用。
氧化苦參鹼能誘導小鼠肝細胞微粒體細胞色素P450,提高其對環磷酰胺的代謝激活,使半量環磷酰胺有相當於全量的抑瘤功效。
第3步免疫抑制和調節。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金雀花鹼等對小鼠均有免疫抑制作用。苦參鹼靜注對巨噬細胞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並能明顯降低其抑制P815細胞增殖的效應,降低其吞噬能力,明顯抑制小鼠脾T細胞的增殖和IL-2的生成。氧化苦參鹼較高劑量皮下注射可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均能抑制腫瘤相伴免疫(TCI)和抗體生成,以苦參鹼的免疫抑制功效最強。
另有報道,氧化苦參鹼對小鼠T細胞和B細胞及細胞因子因劑量不同而呈雙向作用,lmg/ml的高濃度時為抑制作用,1×10-6低濃度時為增強作用。也有報道,山豆根灌服可提高小鼠Meth腫瘤細胞中和活性,提高血清IgG、IgM的水平。
苦參鹼有明顯的升白作用。對X射線和60鈷射線所致的家兔白細胞降低具有明顯的促進上升作用。
第4步抗過敏。氧化苦參鹼150mg/kg肌注3天,能抑制家兔皮膚被動過敏反應和皮膚主動過敏反應。尚能抑制家兔血清lgE的抗體生成,表明有顯著抗工型變態反應的作用。
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山豆根生物鹼均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有顯著的對抗組胺、乙酰膽鹼、氯化鋇等的興奮氣管作用,無鈣條件下拮抗作用更強。氧化苦參鹼的平喘強度與氨茶鹼相似,且作用持續時間較長。槐果鹼的平喘作用較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為強。
氧化苦參鹼的平喘機制與抑制IgE的抗體形成,抗過敏有關。槐果鹼有明顯的鎮咳平喘作用,其解痙的機制是中樞性的,是通過興奮中樞β腎上腺能受體,激活腺苷酸環化酶,使腦中cAMP升高而達平喘效果。槐果鹼的解痙平喘作用還可能與其能升高PGl2有關。
第5步降壓、擴管和降脂。山豆根總鹼有降壓作功效。這與擴張血管和神經節阻斷有關。
金雀花鹼靜注於麻醉犬則有快速的升壓作用,這與興奮神經節有關。
苦參鹼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之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減輕肝脂肪變性。
蝙蝠葛所含之山豆根鹼有中樞性降壓、擴張血管和降低膽固醇等作用。
第6步抗心律失常。具有明顯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主要對抗室性心律失常。其作用與β受體無關,可能是通過對心臟的直接作用,也可能是作用於神經系統而起間接的抗心律失常效果。
本品有明顯的中樞抑制作功效。有效成分為生物鹼。苦參鹼、氧化苦參鹼、槐果鹼等均具有鎮靜、鎮痛和降低體溫的作用。
第7步解痙、抗潰瘍和保肝。山豆根多種生物鹼均有明顯的對抗組胺、乙酰膽鹼、氯化鋇等對大腸肌標本的興奮作用,而有解痙作用。
本品能抑制胃酸分泌,有明顯的抗潰瘍作用,對應激性潰瘍、幽門結紮性潰瘍、醋酸性潰瘍等均有明顯的效果。
本品有保肝降酶作用,對CCl4所致的家兔急性肝損傷有顯著的保護作用。可使sGPT降低,肝細胞壞死減輕,HBV標誌物轉陰率上升。
第8步其他。苦參鹼能利尿,可增加尿中氯化鈉排泄量。
苦參鹼腹腔注射可升高大鼠血漿cAMP及cAMP/cGMP的比值。
北豆根蝙蝠葛鹼為季銨化合物,有良好的肌肉鬆弛作用。
第9步體內過程。苦參鹼家兔靜注符合二室模型。體內能迅速分布。分布相半衰期TV2α為4·4分鐘,l5分鐘達平衡。
氧化苦參鹼小鼠灌服,在胃腸道中逐漸轉化為苦參鹼而吸收。大鼠靜注氧化苦參鹼後血液濃度呈雙向指數下降,表明藥物於體內分布廣,消降快。
3H-氧化苦參鹼大鼠灌服,吸收迅速。肌注主要從膽汁和尿中排出,大部分從腸中重吸收。
人口服氧化苦參鹼後24小時排出51.4%,以轉化物苦參鹼為主。
鑑別應用:射干味苦質輕,苦則降泄肺火,輕能宣散肺氣,既降又宣,且可平喘祛痰,為治肺要藥,山豆根性味苦寒,瀉火解毒,消腫利咽,尤為專長,為清熱利咽之要藥。
臨床應用
治療咽喉炎、扁桃體炎等上呼吸道感染之咽痛、聲音嘶啞。
治療支氣管和肺部的感染。
治療各種惡性腫瘤。
咽喉腫痛。本品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熱毒,利咽消腫,為治療咽喉腫痛的要藥。凡熱毒蘊結之咽喉腫痛者均可用之。輕者可單用,如《永類鈐方》單用本品磨醋噙服;重者常與桔梗、梔子、連翹等藥同用,如清涼散(《增補萬病回春》);若治乳蛾喉痹,可配伍射干、花粉、麥冬等藥,如山豆根湯(《慈幼新書》)。
牙齦腫痛。本品苦寒,入胃經,清胃火,故對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均可應用,可單用煎湯漱口,或與石膏、黃連、升麻、牡丹皮等同用。
山豆根的性味歸經
【性味】苦,寒。
①《開寶本草》:"味甘,寒,無毒。"
②《夢溪筆談·藥議》:"味極苦。"
③《本草正》:"味大苦,大寒。"
【歸經】《要藥分劑》:"入心,肺、大腸三經。"
山豆根配伍應用
配射干,既加強了清熱利咽之效,又有祛痰散結之功。為痰熱交結,壅滯咽喉所致的咽喉腫痛,痰不易咯出,喉中痰聲如拽鋸者所宜。
配板蘭根,相互促進,清熱解毒,清利咽喉的力量增加。主治熱毒蘊結,咽喉腫痛,牙齦腫痛。
配玄參 ,一腎一肺,金水相生,上下既濟,相輔相成,清熱解毒,利咽消腫之力倍增。
配桔梗,共奏清熱利咽,清腫排膿之功。主要用治熱毒壅滯所致咽喉腫痛,痰不易咯出者。
配牛蒡子,解毒清熱,利咽消腫之功倍增。
配連翹,則功專通泄熱毒,消腫止痛,善治熱毒內盛之咽喉紅腫。瘡瘍腫毒等。
方劑製劑
山豆根湯(《外科集驗方》) :本品、凌霄根、梔子、淡竹葉、艾葉、燈心。為粗末,酒或水煎服。治咽喉腫閉疼痛。
山豆根丸(《仁齋直指方》) :本品、北大黃、升麻、生朴硝。為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綿包。治積熱咽喉閉塞腫痛。少痛便含咽液。
山豆根湯(《慈幼新書》) :本品、 射干、麥冬、花粉、甘草、元參。治太陽,少陽之火,為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咽喉發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發為肉鵝者。
秋季感冒沖劑(《中國基本中成藥》) :本品、桑葉、北沙參、麥冬、杏仁、川貝、桔梗、前胡、菊花、竹葉。功用:清燥退熱,潤肺止咳。主治:秋燥,咳嗽,症見:乾咳少痰,或咯有粘痰。咽干痛,唇鼻乾燥,初起鼻塞頭痛,微惡寒身壯熱等。沖劑,每袋10克。成人每次服1—2袋,小兒酌減,每日服3次,溫開水送服。宜清淡飲食,忌食辛辣厚味。
青果丸(《中國基本中成藥》) : 本品、青果、金銀花、黃芩、玄參、白芍、麥門冬、桔梗。功用:疏風清熱,解毒潤燥,利咽療啞。主治:乳蛾,喉痹,喉瘩。症見: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咽部乾燥,灼熱疼痛,吞咽不利;音低而粗,聲出不利。舌邊尖紅,脈象浮數等。
山豆根附方
治喉中發癰:用山豆根,磨醋噙之,追涎即愈,勢重不能言者,頻以雞翎掃入喉中,引涎出。(《永類鈐方》)
治喉風急證,牙關緊閉,水谷不下:山豆根、白藥等分。水煎噙之,咽下。(《外科集驗方》)
治積熱咽喉閉塞腫痛:山豆根一兩,北大黃、川升麻、朴硝(生)各半兩。為末,煉蜜丸,如皂子大。每一粒以薄綿包,少痛便含咽液。(《仁齋直指方》山豆根丸)
治太陽、少陰之火,為風寒壅遏,關隘不通,留連咽喉發腫,痰涎稠濁,疼痛難堪,發為肉鵝者:射干、麥冬、花粉、甘草、元參、山豆根。水煎服。(《慈幼新書》山豆根湯)
治齒痛:山豆根一片,含於痛處。
治五般急黃:山豆根末,空心以水調服二錢。
治亦白痢:山豆根,搗末蜜丸。空心,煎水下二十丸,三服。
治咽喉上膈熱毒患瘰癧者:山豆根、紫蘇葉、細銼,煎湯。臨臥服。(《仁濟直指方》山豆根方)
治熱腫:山豆根,水研濃汁塗,干即更塗。
治頭風,頭上白屑:山豆根,搗末,油調塗。
治瘡癬:山豆根,搗末,臘月豬脂調塗。
治患寸白蟲:山豆根末,每朝空心熱酒調服三錢。
治五種痔:山豆根,水研服。
治狗咬,蚍蜉瘡,蛇咬,蜘蛛咬,禿瘡:山豆根,水研敷。
治喉痹:
①山豆根、升麻、射干各等分。(口父)咀。每服三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渣通口時時呷之。(《古今醫統》山豆根湯)
②山豆根二分,射干二分,豬牙皂角二分,杏仁(苦杏仁)(去皮尖)十粒。煎濃汁含漱,稍稍咽之。(《醫林纂要》山豆根湯)
治單雙喉蛾:
①山豆根三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喉科集腋》)
②真山豆根,為細末,用熊膽和為丸,用雞皮陰乾為未為衣,如綠豆大。每用一丸,放舌根下,徐徐咽下,立已。(《魯府禁方》)
治牙齦腫痛:山豆根、白頭翁各12g,生石膏15g。水煎服。(《本草駢比》)
治霍亂:山豆根末,橘皮(陳皮)湯下三錢。
治水蠱腹大有水產,皮色黑者:山豆根末,酒服二錢。(《聖惠方》)
治蜘蛛咬:山豆根末,唾和塗之。(《備急方》)
(21)治誤犯狼毒:用姜搗汁,以赤小豆、山豆根、黑蚌粉為末,調敷腫處。(《古今醫統》)
(22)治喉癌:山豆根、玄參、大青葉各15g,開金鎖(金蕎麥)30g。水煎服。每日1劑。(《實用抗癌手冊》)
(23)治女人患血氣腹腫:山豆根末三錢,熱酒下,空心服之。(《備急方》)
山豆根的副作用
(一)文獻記載
《本草綱目》:無毒。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有毒。
(二)毒理試驗
LD50:本品水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l5.6g/kg。苦參鹼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652mg/kg正負47mg/kg。氧化苦參鹼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為571mg/kg9正負49mg/kg。 LD50比較小,說明有一定的毒性。
毒性反應 :本品中毒症狀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頭暈、惡寒、顫抖、抽搐、昏迷、心跳加快、血壓下降、肺水腫、呼吸抑制、呼吸衰竭而死亡。
(三)臨床觀察
廣豆根無毒。在常規劑量內水煎服沒有不適反應。
廣豆根治療感染用9—15g,抗癌用l5—30g,水煎服,消化道反應較輕。體質、食慾尚好的病人能夠耐受,但不宜大劑量長期服用。
北豆根有毒,劑量稍大(9g以上)有厭食、噁心、腹痛、腹瀉,重者有胃痛、劇烈嘔吐等反應。北豆根大劑量使用能引起更嚴重的中毒反應,甚至死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磨汁。外用:含漱或搗敷。
【注意】
脾胃虛寒泄瀉者忌服。
《本草經疏》:"虛寒者勿服。"
《本草匯》:"脾虛食少而瀉者,切勿沾唇。"
《得配本草》:"虛火炎肺、咽喉腫痛者禁用。"
搶救與治療
對輕、中度中毒者肌內注射山莨菪鹼,用5—10mg,靜脈推注50%葡萄糖60ml加維生素B6 100mg和維生素C200mg。重者①洗胃導瀉,可用1:5000的高錳酸鉀液洗胃,用硫酸鎂或硫酸鈉導瀉,但服藥超過4小時則因藥藥已吸收,效果較差。②用葡萄糖鹽水、維生素C和山莨菪鹼或阿托品靜脈滴注,或加腎上腺皮質激素如氫化可的松、地塞水松。劇烈嘔吐致脫水者加用10%氯化鉀20ml,5%碳酸氫鈉100ml。③鎮靜:苯巴妥鈉、安定或異丙嗪肌內注射。④應用小劑量阿托品分次注射,以緩解胃腸道痙攣、肺水腫。⑤昏迷時應用促進甦醒藥物如氯酯醒、胞二磷膽鹼。對合併血壓下降、肺水腫及呼吸衰竭者,應輸氧,並使用呼吸興奮劑如洛貝林。可拉明,各1支交替肌內注射,並定時注射阿托品(至血壓恢復正常為止)。⑥少尿或無尿者,應在50%葡萄糖液中加呋塞米靜脈注射。
結合中藥調理:
①健脾和胃、溫中安神:生薑、吳茱萸、黨參、白朮]、炙甘草、獲苓,陳皮、砂仁、天麻、白七厘。法夏、澤瀉等,按中醫常規劑量組方應用;或生薑.大棗、紅糖各20g。
②針灸:灸百會、中脘。內關、足三里。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