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告

漢語詞彙,拼音是bù gào,解釋是書面的或印刷的通告公告。正式聲明。當眾宣布。中文名 布告 外文名 Notice 拼音 bù gào 注音 ㄅㄨˋ ㄍㄠˋ .

解釋

[Notice;Bulletin]∶書面的或印刷的通告或公告在報紙上登載一個布告。[Announcement]∶正式聲明學院關於暑期課程的布告。[Publish]∶當眾宣布布告周知 [1]

基本概念

1、各(機關、團體)張貼出來告知群眾的文件.2、動用張貼布告的方式告知(事項).(摘自《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 布告是國家機關在向人民群眾公布政策法令和重大事件,以及宣布其他需要人民群眾了解、遵守和執行的事項時使用的一種公文。布告,在使用上,只限於上級對下級,在平級之間不可以使用。布告所發布的內容,主要是針對某些具體事項,而且是面向國內或一定的區域。行文風格不如公告莊重嚴肅。

如何寫布告

布告由於它要張貼出來,面向群眾,所以一般不寫受文機關。布告的內容由標題、編號、正文和落款四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標題】。 布告的標題比較靈活,根據不同的情況,一般有三種寫法: ①寫出完整的標題。發文機關、事由和公文種類都寫出。這一般用於事由不太大的情況,給人一目了然的感覺,從題目就可以了解布告的中心內容,如《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迅速制止亂砍濫伐,保護森林資源的布告》。②寫出其他部分,省略事由。只寫出發文機關和公文種類,由於事由比較長,為了醒目,則將事由省去,如《四川省人民政府布告》。③只標「布告」二字。如果布告的內容和文字都簡短,就用不着在題目中寫明。有很多布告都直接用「布告」標題,既醒目又簡便,特別是各級人民法院的刑事審判結果的布告,就多用「布告」作標題。 【第二部分,編號】。 布告有專門的編號,由於是對外張貼,所以編號一般寫在標題的下一行右半部。 【第三部分,正文】。 布告的正文包括引言、事項和結語三部分。引言就是導語,說明發此布告的根據、原因和目的。事項是正文的中心內容。為了方便人民群眾閱讀識別,這部分一般採用分條分款的形式來敘述規定的要求,有的條款還特地作出說明解釋。結語是布告的結尾。有的布告以「特此布告周知」或「此布」、「切切此布」作結,有的則提出遵照執行的要求,或寫上生效日期,用以表達正文完結。 【第四部分,落款】。 布告正文結束後,在右下方都有簽署和日期。①簽署可以是個人的姓名,但姓名前必須冠以職務,也可以是發布機關。②日期指發布告的日期,要寫全年、月、日,放在簽署之下。③落款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標題只有「布告」兩字,必須寫明發布機關名稱及發布日期。如果標題中有發布機關名稱,文尾可不再寫發布機關名稱。④布告一般應加蓋印章,以示負責。

【出處】

《史記·呂太后本紀》:「劉氏所立九王,呂氏所立三王,皆大臣之議,事已布告諸侯,諸侯皆以為宜。」《元史·武宗紀》:「詔整飭台綱,布告中外。」《東周列國志》第一百一回:「嬴樛竟以疽死。秦王以八鼎及祭器,陳列於秦太廟之中,郊祀上帝於雍州,布告列國,俱要朝貢稱賀,不來賓者伐之。」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郭汜大交兵楊奉董承雙救駕》楊奉、董承救駕望弘農去了。若到山東,立腳得牢,必然布告天下,令諸侯共伐我等,三族不能保矣!魯迅《而已集·新時代的放債法》:「先將忘恩負義之罪,布告於天下。」 明·陸人龍《遼海丹忠錄》:「揭至登撫,袁可立具疏請討復,雲:『倘為封疆多事,恐勞師害民,當遣使宣整流,布告彼邦,明正其罪。使彼中臣民,知君不可易,禮宜亟討篡逆之罪,復立已廢之王。若果李倧迫於妃命,臣民歸心,亦當退避待命,而後朝廷徐頒赦罪之詔,令其祗奉國事。』」 巴金《家》十:「接着報紙上又刊出了城防司令部嚴禁軍人毆打學生的布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在微弱的燈光下,可以看見各街口的牆壁上貼着大張的、用木板印刷的戒嚴布告。」《三國志通俗演義·曹操起兵伐董卓》:「操等謹以大義布告天下。」支那自憤子《同胞受虐記》:「前日由華返美的公使康格君已經在議院裡布告大眾了。」金近《三個學生》:「合作社要出個布告,他寫出來誰都能看。」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四章:「命一位幕僚擬了一個布告稿子。」 [2]

【視頻】

【參考資料】

categorg:+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