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希波的奧古斯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希波的奧古斯丁 Augustinus Hipponensi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又稱聖奧古斯丁天主教譯「聖奧思定」,(公元354年~公元430年)著名的神學家哲學家希波的奧古斯丁思想的影響,是在歐洲發生巨大的社會和政治變動的時期。就是羅馬帝國衰亡的時期,緊接着歐洲就進入黑暗的中世紀。這個時期宗教狂熱嚴重,黑暗而殘酷。而歐洲基督教的有組織教會的組成,也是在這個時期。希波的奧古斯丁的思想,成為推動其發展的主要力量。在以後的數千年中,希波的奧古斯丁神學成為基督教教義的基本來源。

生平

公元354年生於北非塔加斯特城。母親是虔誠的基督徒

希波的奧古斯丁並非一出生就接受洗禮成為基督徒。他早年信仰摩尼教,在研究了各種宗教哲學後有心信奉基督教。在《懺悔錄》中,他描述他如何在內心掙扎到極點時,突然受到上帝的引導,克服了心中的猶豫而下定決心加入基督教,當時是公元382年。在完成羅馬帝國年規定的三級制教育以後,曾任北非希坡(Hippo)主教。因對基督教有重要建樹,故被教會封為聖者,稱聖奧古斯丁(Sanctus Aurelius Augustinus[[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la的條目]])。

舊約的線性歷史觀對其影響頗大。

哲學與思想

希波的奧古斯丁的主要貢獻是關於基督教哲學論證。他改造了柏拉圖的思想,以便服務於神學教義。賦予上帝的權威以絕對的基礎。

上帝(即)創造了一切。在上帝創造一切以前,一切都不存在。包括時間,而對上帝來說,他是獨立於時間以外的絕對存在。無論是過去、現在、將來,對上帝來說都是現在。

奧古斯丁把靈魂分為記憶、理智和意志三種官能。同時認為這三者是統一的。也就是靈魂是統一的。 奧古斯丁在《三位一體論》中同樣論證說,靈魂,即上帝意志在人身上的體現,是高貴的。但身體(感官的貪婪)卻是邪惡的和受詛咒的。這種詛咒是為了懲罰亞當屈從誘惑的原罪。所以為了把靈魂從詛咒中解放,就只有抵抗邪惡的誘惑。因此,要有美德就要控制身體。但上帝任意的把世界分為道德的存在和不道德的存在。也就是說,上帝任意決定了有的人能抵受誘惑,而有的人卻不行。這就意味着,除非一個人能用靈魂(記憶、理智、意志)控制自己的身體(感官上的貪婪),否則他就會受到上帝的詛咒。但那些不能控制身體(感官上的貪婪)的人,卻是上帝已經預先決定了的。這種激烈的原罪說,成為後世歐洲某些激烈教派的參照。奧古斯丁同樣提出,靈魂雖然無時不支配着身體,但有時會意識不到身體的行為。也就是提出有無意識的行為。

奧古斯丁與新柏拉圖主義

希波的奧古斯丁在歸信基督之前可能就已閱讀了新柏拉圖主義的大師--普羅提諾(Plotinus)的著作,這些著作是由Victorinus翻成拉丁文的。新柏拉圖主義認為惡為善的虧缺而非某種正面的實有。這一點有助於奧古斯丁脫離摩尼教的善惡二元論,進而使他能看出基督教對於善惡來源的教義是合理的。因此新柏拉圖主義對他的歸信基督是有幫助的。後來他聽說Victorinus這位新柏拉圖主義的學者也歸信基督了,當他得到這消息時,就很想要起而效尤。

奧古斯丁的思想在許多方面是有著很明顯的新柏拉圖主義的色彩。他看重永恆而形上的事物,輕視感官可及的事物;看重理論性的冥思,輕視實用的知識為此生的必須和無奈;堅持要藉著從感官的奴役得解放以達於靈魂的淨化。

主要作品


參考資料

Copleston, Frederick. A History of Philosophy, 2:40-86.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