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帕爾米拉遺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帕爾米拉遺址廢墟之城的巨大拱門

圖片來源:Julian Love / AWL Images Collection / Getty Images拍攝

帕爾米拉遺址Palmyra;位於大馬士革東北215公里,幼發拉底河西南120公里處。是在敘利亞中部的一個重要的古代城市,也是商隊穿越敘利亞沙漠的重要中轉站,更是重要的商業中心。

關於帕米爾拉古城的最早記錄可以上溯到公元前兩千年。羅馬人在公元一世紀上半葉來到這裡時,這裡已是一處沙漠商隊往來駐留的綠洲,被併入到敘利亞羅馬省份管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逐漸在聯通波斯印度中國羅馬帝國的商路上變成一座繁華的貿易重鎮。

大約在公元15年之後,直到大約公元273年,這個綠洲開始在提比略的羅馬統治下興盛起來。 帕爾米拉的廢墟來自這個羅馬時期 - 公元前313年米蘭詔書,早期基督教建築和拜占庭工程。 這是西方文明受東方傳統和方法影響的時期 - 引入人類的代數( al jabr )和建築中的尖拱,在西哥特式建築中被稱為特徵,但據說起源於敘利亞(哈姆林,1953年)。

1980年,帕爾米拉遺址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中心寫道:「在17世紀和18世紀由旅行者發現這座廢墟之城後,隨後對建築風格產生了影響。 這些現代探險家遇到了什麼?「一條長達1100米的壯觀柱廊街形成了城市的巨大軸線,連同次級柱廊交叉街道連接了主要的公共古蹟」是西方探險家可能見過的遺跡。 「大柱廊構成了代表藝術發展的一種典型結構。」[1]

一顆沙漠明珠

帕爾米拉古城是古文明最重要的一個文化中心。有着兩千多年的歷史。曾經繁華的古城早已是斷壁殘垣,但仍然承載着多種文明交彙融合的痕跡,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技藝、當地的文化傳統、波斯文化的影響等等在這裡結合,形成帕米爾拉古城的藝術與建築特徵。[2]

一條全長1100米的大型柱廊大道是這座城市的主幹建築,多條修有立柱拱廊的輔道與它垂直,向四周延伸,通往主要的公共建築。有貝爾神廟,有羅馬帝國時期的軍營、城市廣場、圓形劇場,當然還有其他神廟以及住宅區。古城之外,還可以看到一處羅馬帝國時代的引水渠遺跡,以及大型墓地遺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的介紹指出,這種結構凸顯出羅馬帝國鼎盛時期城市建築與規畫的風格,古城外大型墓地的建築記錄著帕爾米拉特色的建築與裝飾技藝。帕爾米拉因此被稱作是一顆沙漠明珠。[3]

未能倖免於戰火

2011年起,敘利亞一步步陷入內戰,36萬人死於非命。歷史遺跡也未能倖免於戰火。帕爾米拉一度被反政府武裝佔領,後來有兩次落入激進團體伊斯蘭國武裝之手。

2015年5月21日,伊斯蘭國佔領該遺址並開始進行破壞活動。儘管該組織宣稱不會破壞古城的主體建築,但從BBC所刊發的影片來看,針對寺廟壁畫、雕塑及一些神像(包括阿拉特獅)遭到徹底摧毀。

2016年3月27日,敘利亞政府收復帕爾米拉時,仍保持約80%的完整性,但有些已毀壞,沒有毀壞的劇院則淪為伊斯蘭國殘暴影片的背景。[4]

2016年12月11日,伊斯蘭國再次攻佔帕邁拉。

2017年3月2日,敘利亞政府與俄羅斯聯軍在帕邁拉攻勢後再次收復。

令人無比揪心

帕爾米拉城堡俯瞰著凱旋門

圖片來源Joseph Eid/Getty

法新社的黎巴嫩攝影師約瑟夫·艾德(Joseph Eid)是第一批返回帕爾米拉城的人,他曾於 2014 年訪問過這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當時他懷著恐懼離開。「兩年前來這裏時,我盡可能記錄下一切細節;讓我揮之不去的想法是,世人也許再也無法看到這些迷人的遺跡了。」不到一年,他對帕爾米拉的擔心成為事實。「我對自己拍下的照片視如珍寶,因為它們幾乎是帕爾米拉留給世界的最後圖片了。」

艾德說,在伊斯蘭國佔領期間看到關於帕爾米拉的新聞「令人痛苦」。因此,在敘利亞部隊包圍帕爾米拉時,他就申請簽證,趕往他曾在 2014年拍攝的地方。他於3月31日抵達帕爾米拉,拿著兩年前的照片,開始拍攝新照片,「重點展示伊斯蘭國佔領前後的情況對比」。他的想法是將老照片疊加在殘存的遺跡上。鑒於帕爾米拉曾經是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遺跡,這種對比令人揪心。

儘管有這些破壞,有些人審慎樂觀地認為,帕爾米拉古城的珍寶還可以修複。鑒於暴力仍在持續,包括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現在都建議國民不要前往敘利亞旅遊。希望有一天,遊客還能回到這裏見證帕爾米拉的奇蹟。敘利亞文物保護負責人預計,約 80% 的古遺跡仍保持完整,其中包括羅馬圓形競技場、有柱廊的東西幹道(Decumanus Maximus)和山坡上的城堡。專家表示,藉助先進技術,大部分帕爾米拉古城遺跡都可以修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