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平津侯》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隨筆》卷五。

目錄

原文

公孫平津本傳稱其意忌內深,殺主父偃,徙董仲舒,皆其力。然其可稱者兩事:武帝置蒼海、朔方之郡,平津數諫,以為罷弊中國以奉無用之地,願罷之。上使朱買臣等難之,乃謝曰:「山東鄙人,不知其便若是,願罷西南夷專奉朔方。」上乃許之。卜式上書,願輸家財助邊,蓋迎合主意。上以語平津,對曰:「此非人情,不軌之臣不可以為休而亂法,願勿許。」乃罷式。當武帝好大喜功而能如是,概之後世,足以為賢相矣!惜不以式事載本傳中。

譯文

平津侯公孫弘的本傳中稱他意忌內深,殺死主父僵,驅逐黃仲舒,都是他出的力。然而他可以稱道的事情有兩件:漢武帝設置蒼海、朔方二郡,公孫弘多次進諫,認為使我國疲憊來奉養無用之地,希望廢除掉。漢武帝派朱買巨等人責難他,他謝罪說:「我乃山東粗俗之人,不知道有這麼多的好處,希望廢除西南夷專一奉養朔方之地。」漢武帝才答應了他的請求。卜式上書皇帝,希望輸納家財資助邊防,大概是迎合皇上的意思。皇上就這件事詢問公孫弘,公孫平津說:「這不合乎人份,一圖謀不軌的大臣不足為訓而擾亂國法,希望不要答應。」於是罷了卜式的官。當漢武帝好大喜功之時而能如此進諫,即使和後世相比,公孫弘也足以稱為賢相了!可惜在卜式的本傳之中也不記載此事。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王應麟的《困學紀聞》[1],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平津侯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