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菌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平菇菌種,平菇的營養價值很高,是煙酸、泛酸、鐵、銅和鉀的重要來源,而且含有豐富的維B6、纖維、核黃素和鋅。此外,平菇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植物化學物質,包括β-葡聚糖。平菇的菌種質量是影響其產量的關鍵。優良的平菇菌種,菌絲粗壯抗病,能廣泛適應多種代用栽培料,出菇早,菇形好,產量高[1]。
不同的栽培季節應使用不同溫型的品種。在選購菌種時,不但應選擇菌絲生長快、抗逆性強、出菇早、產量高、香味濃的品種,還應了解該菌種對溫度、營養、氧氣、濕度、酸鹼度等條件的要求,以作為栽培管理時的參考。
目錄
外部特徵
現將平菇優劣菌種的外部特徵介紹如下:
(1)優良菌種的特徵 :
①從外表看,袋內菌絲全部呈棉絮白色,粗壯密集,分布均勻,沒有雜色菌絲,前端整齊,呈扇形發展。
②菌絲分解過的棉籽殼培養料變成黃褐色,木屑培養料變成白色至淡黃色,吃料到底,有朽木香味。
③菌種有平菇的特殊芳香味,用手按培養基時有彈性;掰菌種時不易碎。剛剛形成少量桑葚狀的小菌蕾,菌齡25~40天,為優良菌種。
劣質菌種的特徵:
①菌絲生長緩慢無力,不均勻、不向下蔓延,或菌絲雖長滿袋,但袋上部菌絲退掉,只剩下褐色培養料。
②菌絲髮黃,表面產生一層菌膜(菌被),生長緩慢,表明菌種已退化。
③菌絲長滿袋後,稀疏或成束髮育不勻,上部出現粗的線狀菌絲索。
④菌袋內出現褐色液體,這是老化的表現,雖然有時也能出菇,但產量很低且不易管理。凡是菌種內出現雜色斑點,暗白色、淡黃色的圓形或不規則形的顆粒狀物,或不同菌絲的抑制線,都是感染了雜菌,均應立即拋棄,絕對不能採用。
生長條件
營養
平菇屬木腐真菌。營養是平菇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所需的主要營養為碳源,如木質素、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糖類等。這些物質主要來源於棉子殼、木屑、稻草、玉米芯以及其農作物秸杆等材料中。簡單的碳源如葡萄糖、有機酸和醇類等小分子化合物可直接被菌絲細胞吸收,而纖維素、半纖維素、澱粉等大分子化合物則需要經酶分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後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在培養料配製時需添加糖、夫子、玉米面等,因為它們都是食用菌易利用的碳源。
氮源也是平菇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平菇菌絲生長時適宜的碳氮比為 20:1 ,子實體生長時適宜的碳氮比為 30~40:1 所以針對不同的栽培原料需添 加的氮源也不同,用量也不盡相同。
無機鹽等微量元素也是平菇生長發育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如磷、鉀、鈣、鎂、鐵等。它們的主要功能是構成細胞成分和酶的組分,並調節體液的平衡。在無機鹽中以鎂、鈣、磷、鉀為最重要,尤其是鎂,它能促進細胞酶的活性,使細胞的新陳代謝加快,進而促進菌絲的快速生長。同時更使菌絲潔白,更有生命力。出菇後菇質柔韌富有彈性,易於運輸和存放。 維生素類對平菇有促進生長的作用。如果缺少維生素菌絲生長遲緩、稀、弱。在配料時加入的夫子、玉米面、米糠作為間接加入維生素 ,不需另外再添加。夫皮、米糠、玉米面越新鮮,其維生素含量越豐富,所以強調加入新鮮的夫子皮或米糠或玉米面。
溫度
平菇屬變溫結實性菇類,也就是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所需溫度不同。菌絲生長的溫度範圍為 5~32 度,最適宜的溫度為 24~28 度。子實體形成的最適宜溫度為 13~20 度,低於 10 度生長緩慢,高於 25 度不易出菇。平菇菌絲耐低溫能力強,成品菌棒在零下 30 多度也不會被凍死,溫度回升後菌絲可繼續生長,並且不會影響後期子實體的形成和產量。在出菇溫度範圍內,溫度越高,蘑菇生長得越快,但菌蓋薄、質量差、顏色淺;溫度低,蘑菇生長慢,但菌蓋厚,質量好,顏色深[2]。
濕度
平菇含水量達 90% 以上,水是主要含量。水是平菇分解吸收培養料基質中各類營養的必須的代謝環境,只有能溶解於水的物質才能進入平菇的菌絲細胞內,被吸收和利用。
與其它菌類相似,平菇菌絲生長發育階段,培養料中含水量為 60~65% ,培養場地的相對濕度為 70% 以下。子實體生長時期培養料中含水量為 65~70% ,空氣相對濕度為 85--95% ,低於 80% 子實體生長緩慢,菌蓋邊緣乾裂向上卷。如果高於 95% ,菌蓋容易變色腐爛。培養基中含水量低於 55% ,菌絲生長緩慢或停止,子實體不能形成,如果培養基中含水量高於 70% ,菌絲往往因氧氣不足停止生長,以致培養料酸敗造成污染。
空氣
平菇是好氣性菌類,生長發育需要新鮮的空氣。平菇菌絲對二氧化碳的耐受能力很強,當培養基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 10%~15% 時仍可旺盛生長,超過 20% 時菌絲受到抑制。但是,平菇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時期對二氧化碳的濃度非常敏感,當菇棚內二氧化碳濃度達到 0 . 3% 時,菌柄就增長,菌蓋發育不良,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 1% 時,就很難形成菇蕾。
光線
平菇屬喜光型菌類。在菌絲生長階段平菇不需要光線,在完全黑暗溫度恆定的條件下菌絲生長得最好最快。這主要是因為光波中的藍紫光對平菇菌絲有抑制作用。在出菇階段,環境需要一定的散射光,以在出菇場所內能正常看報紙為度。光線的作用是誘導出菇和使菌蓋發育,研究表明:完全黑暗不能形成菇蕾;光線不足,容易長出柄長蓋小的畸型菇;在適宜的光照下菇蕾才能形成和正常的生長。但是強光會妨礙平菇的正常生長。在山洞或地下室栽培平菇時,有時菇柄會二度分叉,菇蓋不能正常伸展,這也是光線不足造成的。另,菇蓋的顏色也與光線緊密相關,光線強時菇蓋色深,光線弱時菇蓋色淺,但寒冬栽培可以強光照射。
酸鹼度
平菇適應培養基內 PH 值的範圍較廣,在 PH4~PH9 之間都能生長,但以 PH5 . 5~7 為適宜。在栽培料蒸製或發酵過程和菌絲生長過程中都會產生有機酸而使培養基 PH 值下降。所以在配料時加入硫酸鎂、碳酸鈣等作為緩衝劑,以減低 PH 值的變化速度,達到穩定酸鹼度的作用。
環境因素!!在平菇生料或發酵料中加入 2~4% 的石灰,一方面起到增強殺滅雜菌的作用,另一方面調整了培養料的酸鹼度。有些菇農為達到防止雜菌污染的目地,超量的添加石灰,使 PH 值達到 12 以上,這是十分危險和有害的。影響酸鹼度的另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尿素複合肥的添加量,根據專家測試每 100 斤乾料最多添 加尿素和複合肥各0.5% ,菌絲生長最旺產量最高。而有些菇農為達到高產豐收的目地,大量添加尿素和複合肥,使其轉化成了有害成分,這要十分注意!
栽培時間
平菇一年四季都能栽培,但根據我們多年實踐經驗:第一個平菇最佳栽培時間為7月20日左右,伏天將過馬上進入立秋。天高氣爽溫度適合,發菌最旺。覆土出菇,八月末九月初正是蘑菇空檔期,年年是個好價錢!
第二個平菇最佳栽培時間為8月30 日左右,此時氣溫大約 22~25 度,是發菌的最佳時期。正值10月1 、八月節左右出菇,價格好、產銷高。因為每年10月1和八月節都相隔10天或半月,所以銷路特別好。
第三個平菇最佳栽培期為10月1 日左右,這個時期是發菌的最安全期,栽培成功率 100% ,低溫發菌低溫出菇,產量高菇質好,無病蟲害發生。出菇旺期正是冬季和春節,年年不愁銷。您記住最佳播種期了嗎?
母種製作
母種配方
土豆 200 克、白糖 20 克、瓊脂20 克、水 1000 毫升、硫酸鎂3 克、維生素 2 克。按配方精確稱取,先將土豆去皮切片放入 1000 毫升水中,用文火煮沸 20 分鐘左右。然後過濾,加水再加熱,先將瓊脂、白糖、硫酸鎂、維生素煮至全部溶化,用量杯量一下是否還夠 1000 毫升,如不足,用開水補足。
趁熱分裝試管中,每管裝 12 毫升, 1000 毫升可分裝 80~100 支試管。分裝時要用長管 漏斗,不要使培養基沾到試管口上,以免沾濕棉塞污染雜菌。塞棉塞要用普通棉花,塞 入試管要鬆緊合適。
然後,每 10 支試管用皮套捆成一小捆,每 5 小捆再捆成一大捆,棉塞用牛皮紙包好,放入高壓鍋中 1.5 公斤壓力,滅菌 40 分鐘,停火。
等壓力表回零才能排氣開鍋,取出試管傾斜排放在桌面上,斜面試管有兩種:原母種試管 ~ 斜 面長度應為管長的 1/3 ,生產母種試管的斜 面應為管長的 1/2 ,冷卻凝固後,取一些試管放入恆溫箱中 27~30 度空白培養 10 天,經無菌觀察,確認無雜菌,才能大量用於分離制種或轉接生產母種。接種要在嚴格的無菌條件下進行 ~ 可以使用 629 食用菌專用消毒劑、氣霧消毒盒、電子接種器等。接種後放入 25 度的恆溫箱中培養 7~10 天,長滿試管確認無任何雜菌,就可用於轉接二級原種了。
二級原種
配方 1 :闊葉木鋸沫 80 斤、玉米面 25 斤、克霉靈1 兩、白糖 1 斤、硫酸鎂5 兩、磷酸二氫鉀3 兩、石膏 1 斤、碳酸鈣1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2 :玉米芯 80 斤、稻糠15 斤、夫子 10 斤、克霉靈 1 兩、白糖 1 斤、硫酸鎂 5 兩、磷酸二氫鉀 2 兩、尿素 3 兩、石灰 2 斤。含水量 65% 。
配方 3 :闊葉木鋸沫 40 斤、玉米芯 40 斤、豆餅粉 10 斤、玉米面 10 斤、白糖 1 斤、克霉靈 1 兩、硫酸鎂 5 兩、菇豐素 15 克、二氫鉀 3 兩、碳酸鈣 1 斤、石灰 1 斤。 含水量 65%
配方 4 : 玉米 100 斤,磷酸二氫鉀0。5 斤,硫酸鎂0。 5 斤,白糖 1 斤,碳酸鈣2 斤, 629 消毒劑 1 瓶。
拌料:先將主料和夫子或玉米面、石膏、白灰干拌均勻。然後將其它藥品溶化於水中,形成濃的原液。然後把原液均勻加入水中拌入料里。拌勻、含水量掌握在 65% ,即拌完料後用手握一把料,手指縫有水滴但不下落。最好用「亞泰牌裝袋機」拌料,節省勞力、攪辦均勻,而且還可以裝多種規格的菌袋,一機多用。
裝瓶標準:每瓶能裝乾料 2.5 兩,裝完濕料連瓶稱重應為 1.1 斤,這就證明裝料量、鬆緊度都要適度。料中間打一個眼以利菌絲快速生長,裝完瓶後馬上擦淨瓶身,蓋上丙烯塑料,套好皮套,進行高壓滅菌 1.5 公斤壓力保持 2 小時以上。滅菌結束後,瓶溫降到 30 度以下搬入接種箱中,接種前必須進行嚴格消毒~ 用 629 消毒劑或氣霧消毒盒或電子接種器配合使用。一支生產母種可轉接 5~8 瓶二級種,接完後馬上放入 25~27 度的恆溫箱中培養,沒有恆溫箱也可以放在能保持 25 度條件下培養。每 3~5 天檢查一次,把長勢不好、不純的及時挑出。經 25 天左右培養,就能長滿瓶,滿瓶後應再鞏固培養 5 天,才能轉接三級種。二級種可採用12*24丙烯袋裝,因為罐頭瓶不好買,大規模製種都有採用塑料袋.
製作要領
料要干,無變質,加入原料必須精確,滅菌必須達到殺死一切微生物。接種要在絕對無菌條件下進行,蓋瓶塑料必須用聚丙烯塑料,因為丙烯塑料比玻璃還透明,就是有小米粒大小的雜菌,也能清楚的觀察到。
三級種配方可完全參照二級配方和製作方法,但培養基營養配比應接近於栽培料,使菌絲有一個更適應的過程。
栽培料配方
1.棉子殼 100 斤,石灰 4 斤,硫酸鎂4 兩,克霉靈1 兩 ,尿素0.5斤,二氫鉀3兩,玉米面10斤,含水量65% 。
2.棉子殼 100 斤,石灰 1.5 斤,石膏 2 斤,克霉靈 1 兩,高錳酸鉀 1 兩。
3.棉子殼100 斤,生石灰3 斤,磷肥1.5 斤,尿素 2 兩,硫酸鎂 3 兩,克霉靈 1 兩,碳酸鈣1 斤。
4.玉米芯 100 斤,玉米面 25 斤,高錳酸鉀 1 兩,克霉靈 1 兩,磷酸二氫鉀3 兩,尿素 3 兩,複合肥肥 3 兩,硫酸鎂 4 兩,碳酸鈣 1 斤,石灰 4 斤,菇豐素 15 克,大粒鹽 1 斤(發酵料添加)。
5.玉米芯100 斤,夫子 15 斤,米糠20 斤,克霉靈2 兩,尿素 5 兩,磷酸二氫鉀 3 兩,硫酸鎂5 兩,石灰 3 斤,石膏 1 斤,增產素 1 支,大粒鹽 1 斤(發酵料用)。
6.花生殼粉65 斤,玉米芯 35 斤,玉米面5 斤,黃豆粉10 斤,磷酸二氫鉀5 兩,石灰 3~4 斤,克霉靈 1~2 兩,過磷酸鈣5 兩,硫酸鎂 4 兩。
7.豆秸粉 50 斤,木屑 30 斤,玉米芯 20 斤, 夫子 13 斤,玉米面 10 斤,石灰 4 斤,克霉靈 2 兩,過磷酸鈣 5 兩,尿素 4 兩,硫酸鎂5 兩,菇豐素 15 克,碳酸鈣1 斤。
8.豆稈、木屑混合物 80 斤,夫皮 10 斤,雞糞5 斤,玉米面 5 斤,豆餅 5 斤,石灰 4 斤,磷肥 1 斤,尿素 3 兩,克霉靈殺菌劑2 兩,碳酸鈣 1 斤,硫酸鎂 5 兩,發酵期15~20天。
平菇栽培料拌料要點
(1)料要新,不能有發霉、成團、蟲卵等。
(2)主料以複合料為好,養份全、透氣性好,有利於菌絲生長,確保高產。即使是單一的使用一種主料如玉米芯,也要注意料的粗、細。
(3)料、水比例,不同的原料在栽培時加入的水量是不同的,不能只根據以往的某一經驗一成不變。
如棉子皮不脫絨時,料水比在 1 : 1 . 5 ,而脫絨的棉子皮在加水時,料水比在 1 : 1 .3 左右。另外,原料的干、濕程度,原料的顆粒大小都影響拌料時的加水量。
再有,質的不同的原料吃水程度也不同,玉米芯原料拌完後 2 小時左右才能吃透水,也就是說,要在拌完玉米芯主料悶 2 小時後,用手緊握一把料,手指間有水珠但不下落即為含水量 65% 。
(4)為達到主料與輔料等混合均勻,要先把主料、夫皮、玉米面、石灰、石膏干拌均勻,再把肥料、微量元素、殺菌劑、增 產劑溶於水中再均勻的加入主料中。一般發酵料在第二次翻堆時加入殺蟲劑。另一個方法是干拌法,把所有的輔料都拌在一起,然後撒在主料的表面,干拌兩遍,再向料堆加清水,省工,快速,均勻。
栽培類型
1.生料栽培平菇,就是在主料拌好後就進行裝袋、接種,然後進入發菌。生料栽培只有在一定的條件下才有可能成功:
①原料必須新、雜菌相對量要少
② PH 值要高
③添加大量的殺菌劑
④接入的菌種量要大
⑤生產環境有較低的溫度。
2.發酵料栽培平菇,不僅能殺滅大多數的雜菌和蟲害,而且還改變了栽培料的理化性狀,使菌絲更快速、更茁壯的生長,保證了栽培生產的成功率!這也是目前國內使用最多的一種栽培平菇的方法[3]。
3.熟料栽培平菇,優點是原料廣、成功率高、受季節性影響小,缺點是成本高、勞動力大、更需要有相關的滅菌、消毒、接種設備.但成功率高,產量高.適合反季節,工廠化,專業化栽培。
下面着重介紹發酵料栽培平菇的方法
1.按上述配方和拌料要點先把栽培主料拌好,測好含水量,然後用粗一點的木棒向料堆中心多打一些洞,以利通氣,再在料堆上覆蓋草簾或塑料防止水份的大量流失。
2. 2 天后進行第一次翻堆,根據季節、環境適當加入敵敵畏等殺蟲藥。翻堆一定要細緻,要讓料的里外、上下、乾濕都混合均勻,再用木棒多打一些洞。以後每 2 天再翻一次堆,一共 6~7 天發酵完畢。
發酵過程需要注意的事項
①發酵過程中不需要額外再加水,有局部失水嚴重的可適當用水淋濕。
②一定確保發酵過程中的通風換氣。
③料堆表面生成的一層白色小絨毛是放線菌,在翻堆時不用扔可均勻的拌入主料當中。
④在發酵過程中料表面或表層淺處可能有綠色、褐色的雜菌,需及時清理。
⑤栽培料發酵成功的標準:料顯帶微紅的暗褐色,且里外均勻一致沒有黃白色的夾心料,有較濃的發酵酒香味,用手握料富有彈性。料溫不再持續升高。
⑥發酵看似簡單,但在這個過程中受地理、季節、環境等的影響都會改變發酵過程中的生物學變化過程,造成發酵結果的不同。栽培料沒發透就接種,堆垛後料會繼續發酵過程,造成菌袋急速升溫以致燒死菌絲,或阻礙菌絲的正常生長速度,使主料酸化,給雜菌以生長的時機和環境。如果發酵料「過火」再接種,造成主料中營養的損失,致使菌棒出菇後勁不足。不過從栽培成功率的角度看,寧可「過火」不能「缺火」。
3.裝袋接種
準備工作~事先把購買的低壓聚乙烯筒料,截成 22 ~ 25 × 45 厘米規格的菌袋,然後用訂書器將菌袋的一頭訂緊。再把要盛放菌種的工具用濃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消毒,然後將優質的三級菌種掰成大棗大小的塊,備用。
裝袋前,把發酵好的栽培主料散開,鋪成薄薄的一層,待料溫降到 30 度以下就可裝袋接種了。先將聚乙烯筒袋沒扎口的一端向另一端轉起,以利於工作,然後放入一層主料,並用手按壓緊實,再放入三級菌種,接着一層料一層菌種,裝至滿袋紮好袋口,再打開菌袋的另一頭放入菌種,重新紮口。建議每個菌袋裝成 4 層菌種 3 層料,或 5 層菌種 4 層料,兩端要多放一些菌種,放入中間層的菌種要放在塑料袋的周圍,放在料的中心由於缺氧或溫度高會燒死菌種。裝好菌袋後,用二寸鐵釘在每一層放菌種的地方扎 7~8 個小眼,利於通氧促進菌絲的快速定植生長。扎口方法可採用訂書器封口,速度快,通氣性好.
發菌階段
4.發菌階段的要點如下:
①控溫。由於栽培料在翻堆、降溫、裝袋的過程中充分與空氣接觸,在裝完料後的 4~15 天裡還會產生高溫,所以應根據當時的季節、溫度,合理安排菌包的堆垛高度。在生長過程中。料溫會高於室溫 3~5 度,所以室溫最佳應控制在 20~25 度之間。如果料溫超過 35 度,菌絲將會受到嚴重的傷害甚至死亡。所以嚴格的說料溫達到 30 度就必須倒垛通風。 ②控濕。高溫高濕易引發雜菌污染,在培養菌絲階段,環境的空氣相對濕度應保持不超過 65% 。
③通氧。如果發現菌絲即使在倒垛後還不能正常生長,這時就要用鐵釘在菌絲生長邊緣內 1 厘米處扎眼,以供給充足的氧氣。④殺蟲、及時清理有污染的菌袋。
菌袋經過 22~30 天的培養就可長滿,再鞏固 5~7 天就進入了出菇階段。
平菇的出菇模式有很多種,這裡着重介紹一下覆土出菇法。
食用菌多數為腐生真菌,其營養方式,主要是通過菌絲體中的多種酶進行酶化反應,分解基質、吸收養分。所以土壤是食用菌的一種基質,對地生菌則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基質。土壤是無機、有機和生物的複合體。儘管 95% 以上萬分是岩石風化的礦物質,只有 5% 以下的有機質,但土壤中豐富的營養成份可以稱其為活的營養庫。
土壤中含有腐殖質、氮、磷、鉀之外,還含有鎂、鈣、硫、鈉、銅牆鐵壁、硅等礦質元素,還有微量的稀土元素。由於土壤中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和其它生物,土壤中的酶類十分豐富,如氧化還原酶類、轉移酶類、水解酶類、脫羧酶類等,另外還含有這些微生物的代謝產物和新的合成產物。土壤是水最大的水庫,又有較穩定的酸鹼度環境。這些都是食用菌生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土壤中的氮素、碳素可以通過食用菌菌絲體內的生化反應合成自己的營養物質。土壤中的礦質元素可以被菌絲體吸收參與代謝平衡,稀土元素能激活生物特性,使菌絲體內的代謝順利進行,貯藏更多的養分,有利於大量子實體的形成和發生。
土壤中含有許多微生物,能為食用菌提供必要的營養物質。如假單孢桿菌、嗜熱真菌、嗜熱放線菌等,不僅能幫助分解纖維素、半纖維素等複雜物質,軟化草莖,而且還能為食用菌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氨基酸、維生素和醋酸鹽。如腐質霉可合成 B 族維生素,放線菌可以產生生物素、硫胺素,泛酸和煙酸。這些物質都是食用菌不可缺少的生長因子,不僅可以促進菌絲的生長,還可以刺激子實體的生長。此外,這些微生物自身繁殖所合成的菌體蛋白質和多糖體,又是食用菌生長的很好營養。
在食用菌的生殖生長階段,一些球形菌絲微生物能促進食用菌子實體的形成。球形菌絲微生物主要是指一類格蘭氏染色陰性細菌。它通常由於食用菌菌絲體產生的揮發性代謝物的吸附,而聚集在菌絲體周圍,這些細菌能產生甾醇、核苷酸等一類激素物質,又促進了菌絲體的生長發育和子實體的形成。覆土的作用可能就在於能吸附食用菌菌絲體產生的揮發性代謝物,從而使天然生長在覆土層中的球形菌絲微生物得到大量的繁殖。
土壤中還含有鈣肥,鈣是某些酶反應的輔助因素,如澱粉酶、磷脂酶等都以鈣為活代劑,可提高食用菌菌絲體的代謝活性,促進子實體的發生。
覆土技術的應用,因品種不同,其作用也不同。在地生菌(如雙孢菇、雞腿菇、姬松茸)的栽培中,覆土是食用菌栽培基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覆土的作用是為食用菌提供溫差、濕差、營養差和微生物區系;改善堆肥和培養室中空氣之間氣體交換的狀況,調節床畦內的小氣候以促進食用菌的發生。
對於非地生菌(如平菇、香菇、金針菇等),覆土不是必須的,不覆土也可生長。但是這類食用菌的栽培多採用袋栽,有限的基質和局部的生長環境,往往導致菌絲的過早老化、水分不足、營養因子的匱乏等等,而降低生長活性和產量。
那麼,食用菌覆土後能有什麼明顯的效應呢?
1 、食用菌覆土後可明顯的增高產量。
2 、食用菌覆土後可明顯提高菇質的質量。
3 、食用菌覆土後明顯增強了抗病、抗雜的能力。
覆土材料
覆土材料應該具有較高持水力的團粒結構;呈中性或微鹼性( PH7~7 . 5 );含有鈣質,具有緩衝性,可維持中性環境;含有食用菌必須的適量的腐質類有機氮;沒危害人體健康的病原菌。
1 、田園土:取其表層 10 厘米以下的土壤。
2 、菜園土:比田園土肥沃,腐殖質較多,利於食用菌子實體的發生和生長。取其表層下 15 厘米以下的土壤。
3 、河泥土:應選無污染的河床,取其表層 5 厘米下的河泥作覆土材料。
4 、泥炭土:泥炭是沼澤的產物,沼澤植物死後,在空氣不足和非常濕潤的條件下,通過厭氧微生物緩慢分解而逐漸形成的。是一種最理想的覆土材料。
5 、合成土:見本站「雙孢菇栽培技術資料」[4]。
栽培方法
地溝覆土法
選地勢平坦的場地,挖深 30 厘米、寬 1 米、長不限的畦床,床底略呈龜背狀,床與床之間相隔 80 厘米以上,並留好排水溝。畦床先用 1000 倍敵敵畏噴灑殺蟲,再用 5%石灰水消毒殺菌。將發好菌的菌袋塑料膜包去,把菌棒橫臥於床內,菌棒間相隔 2~3 厘米,排滿畦床。再把事先消毒過的覆土材料覆於菌棒上,澆一遍透水。這時 泥土必然 會沉入菌棒之間,再次用土添鋪,再澆水,一直到菌棒之間全都是稀泥為止。再在菌棒上鋪一層 4~5 厘米厚的覆土,用水均勻的澆灌,直到覆土層全部吃透水,覆土工作結束。如果是在室外修建的畦床,要架設小拱棚,覆蓋塑料膜或草蓮等遮陰物。一般 7~10 天就可出菇了。
雙排菌牆法
先把長好的菌棒塑料膜脫去,平擺成相距30厘米左右的雙排菌牆,每層菌棒之間覆一層3厘米厚的土,每層菌棒都向內縮進,形成上窄下寬的塔形.中間的空隙用土填滿.7~10天左右出菇後,從堆頂部澆水 ,使其自然補水.
出菇期管理
在出菇期,管理工作以保濕為主,同時給予散射光,提供新生鮮空氣 ,使原基儘快全機發生.覆土出菇法,在未出菇前的管理很簡單(如果溫度適合,幾乎不用補水就可現蕾,但應拉大晝夜溫差,給予散射光刺激.). 對於幼菇期,則應緩慢的加大通風量,以防長腿菇的出現,每天噴1~2次水,要輕噴,一掠而過,保持菌蓋濕潤即或.如果幼菇表面有積水或水溫與棚溫相差10度以上,都會造成幼菇萎縮,死掉.對於幼菇成形後期間,它生長加快,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也逐漸加強,對水分新鮮空氣的需求量也加大,所以每天要多次長時間的通風和補水.
適時採收
當平菇菌蓋略展平時就可採收了。採收前先噴一次重水(以保持菌蓋在採收後可略長時間的不捲縮), 將手輕輕插入子實體的根部,略用力的一晃就掉了,然後用刀把根部的泥土或料刮淨.採收後要清理好覆土表面,把殘根,碎渣等處理掉.乾燥2天後,及時補水,進入第二潮菇的管理[5]。
在第二,三潮菇補水時可加入營養液.
0.3%硫酸鎂,0.1%白糖,0.3%磷酸二氫鉀,0.1%的菇豐素.
在蘑菇生長過程中如有蟲害,不能噴敵敵畏,因各種蘑菇都對藥味有強烈的過敏反應,噴後蘑菇全部死亡,所以只能用專用蘑菇殺蟲劑。
視頻
平菇菌種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平菇種植的注意事項是什麼?怎樣能夠提高平菇的產量和質量?,土流網, 2019-03-15
- ↑ 平菇哪種栽培模式好?重點介紹平菇生料栽培新技術,360個人圖書館, 2019-10-17
- ↑ 平菇發酵料栽培有什麼優點?如何發酵培養料?掌握以下幾點作用大,騰訊網, 2019-11-24
- ↑ 雙孢菇栽培技術,360個人圖書館, 2014-10-27
- ↑ 平菇什麼時候採收最好,採摘平菇時要注意什麼?,371種養致富網, 2018-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