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北郊作新開蒿里戰場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廣州北郊作新開蒿里戰場邊》是一首明清詩詞,詩人為屈大均。據調查,由於「屈大均故居」認定文物沒有史料依據,且相關建築為「屈大均故居」的歷史證據不足,規劃部門擬將其納入傳統風貌建築進行保護。
詩詞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
明朝的詩詞成就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湧現了一批傑出的詩人和優秀的詩作。明代的詩學發展也對中國文學史[1]產生了重要影響,其特點和發展趨勢對後世有着深遠的意義。
“ |
新開蒿里戰場邊,白草萋萋恨骨纏。 烈士要離那有冢,伯鸞思葬素馨田。 |
” |
— [明末清初]屈大均 |
明朝詩詞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朝代,享國276年,歷經17個皇帝。在這個時期的詩歌發展相當繁榮,無論詩人或詩作的數量,都超過了前代。明代人喜歡集社,詩歌流派眾多,除了具有重大影響的全國性流派前七子、後七子、公安派、竟陵派之外,還有許多地域性的小流派。明代的詩歌在不斷發展中綻放出奪目的光彩。
明代的詩學文獻記錄了明代詩歌的成就和特點,反映了明代文人的審美趣味和文化價值觀念。在清朝初期,詩人們對明朝的詩學進行了深入反思,試圖在繼承和發揚前人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尋求新的詩歌理念和表達方式。清初詩人們批評了明朝詩學過於強調形式和技巧的傾向,認為這導致了詩歌創作中真情實感的缺失。因此,他們呼籲回歸詩歌的本質,注重表達詩人的內心感受和真實情感。此外,清初詩人們還提倡一種清新、自然的詩歌風格,主張用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自然景物的真實面貌,表達詩人內心的真情實感。這種回歸自然、樸素簡潔的詩歌理念對後來中國詩歌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
參考文獻
- ↑ 【公基常識】我國古代文學流派 ,搜狐,2024-02-27
- ↑ 高中語文 | 知識積累分類匯總古代文學詩歌流派,搜狐,2020-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