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是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廣西北海市雲藏路6號,是全國以貝雕為主題的博物館,貝雕館以「傳承北海貝雕技藝、弘揚中華傳統文化[1]」為宗旨,以觀光旅遊為中心,貝的歷史和貝雕技藝文化為主軸線,特設貝雕歷史文化起源區、生產體驗區、實物產品區、鎮館之寶區等區域,呼籲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傳統手工藝的傳承與保護中來。館內珍藏上千件珍貴貝類文物,精美螺鈿藏品及百餘幅大師精品貝雕作品。

簡介

北海貝雕博物館景區地處北海市區雲南北路雲藏路6號,距離北海火車站4公里,南珠汽車站7公里,北海客運港6公里,銀灘8公里,北海福成機場20公里。交通便捷,區位優勢突出。景區主體建築為北海貝雕博物館是全國一家以集中展示貝雕技藝的主題博物館

北海貝雕博物館是2016年度一帶一路文化產業主要項目之一。建設景區規劃總面積7000平方米,設停車場3000平方米,主場館1500平方米,貝雕貝殼類產品展廳800平方米,配套服務1700平方米。本館規劃結構為一心兩軸十區。一心是指以博物館觀光旅遊為中心;兩軸是以貝的歷史和貝雕藝術兩個文化為主軸線進行觀光體驗;十區為進入景區交通及停車場等門景服務區、館內迎賓區(含導遊服務)、貝雕歷史文化起源區、生產體驗區、實物產品區、鎮館之寶區、榮譽區,商品購物區(北海工藝品一條街)、辦公管理區。博物館通過大量的圖片、文字多媒體以及實體展示等形式,向觀眾展示貝雕技藝的歷史沿起、保護現狀和傳承情況,具有鮮明的海上絲路文化特點。

歷史延革

北海貝雕技藝歷史悠久。北海貝雕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漢。從北海合浦民間傳世的明清貝雕家具、工藝品及精湛技藝考證,貝雕技藝成熟於明末清初。北海素有「南珠故郡,海角名區」之美譽。採珠剖貝留下大量的珍珠貝殼,珠貝是製作貝雕的上乘原料。珠鄉人把小貝殼穿成串,當作飾品,把形狀特異的螺貝當作擺件,這種對貝殼自然形態的利用和初步加工,可見北海貝雕藝術的雛形。從珠貝築成城牆的白龍古珍珠城和合浦漢墓出土的以貝殼為材料的飾品,可見北海貝雕藝術的悠久歷史[2],文化積澱、藝術積澱和工藝技術積澱非常深厚。北海貝雕藝人經過四百多年的不斷探索、繼承、發揚、創新,從貝串、貝堆、平面貝雕畫到立體貝雕,使北海貝雕藝術進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寶庫,成為廣西民族傳統手工藝的一朵奇葩。

北海貝雕事業的發展緣起1963年10月的廣州出口商品秋季交易會(俗稱「廣交會」)。到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隨着貝雕畫出口額的增加和市場的擴大,全國各地建起了大大小小多家貝雕生產企業,但厚積薄發的北海貝雕可謂獨領風騷,更勝一籌。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北海貝雕遠銷亞、澳、歐、美四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了北海乃至廣西對外貿易與交流的一張名片。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隨着出口市場需求的減少,加上原料和人工等成本的增加,全國的貝雕行業的形勢急轉直下,北海成為為數不多的仍在生死線邊緣苦苦堅守的企業之一。2006年,有着42年歷史,曾經盛極一時的老工藝廠宣告停產。

創新與發展

2006年,正當北海貝雕面臨絕跡的時候,北海市屬一家民營企業接下原北海工藝美術總廠的部分設備,召回了一部分技術人員和工人,主動承擔起傳承貝雕技藝的重任。21世紀追求綠色、環保的理念日漸興起,自然、原汁原味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貝雕藝人在保留原有工藝以及生產流程的基礎上,對貝雕加工工藝做了多次技術革新,力求適應新時代審美需要。第一是革新工藝,多渠道搜尋有色貝殼,改上色貝雕為原色貝雕。第二是大畫面精品戰略。先後創造性的完成了《高爾夫之傳承》《百鳥歸巢》《珠還合浦》等大畫幅精品貝雕。其中,寬約19米的精品貝雕壁畫《高爾夫之傳承》被譽為中國前列。

傳承與保護

進入新世紀以來,隨着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我國政府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給予了高度重視。2003年初,文化部、財政部聯合國家民委、中國文聯共同啟動實施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計劃到2020年,初步構建起比較完備的非物質文化保護體系,基本實現保護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和制度化。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頒發《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確立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方針和原則,對保護工作的任務、目標、要求和措施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2005年6月,中央宣傳部、文化部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關於運用傳統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傳統的意見》。同年12月,國務院又頒發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我國的「文化遺產日」。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表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已經開始從資金到政策加大對北海貝雕的扶持力度,廣西區二輕聯社聯合區文化廳、財政廳、旅遊局等相關單位一起,對北海貝雕產業進行了扶持,積極推進北海貝雕參加全國各類工藝品巡展和文化旅遊產品推介活動。同時,北海貝雕博物館與北海市職業技術學校和廣西民族中等專業學校聯合開辦北海貝雕技藝科目培訓,加強後備力量的人才培養,建立了「北海貝雕傳承基地」。

館藏

博物館作為國內一家貝雕主題館。館藏作品以三類為主。一是300多種名貴的貝殼標本;二是具有歷史價值的貝雕飾品和家俱;三是貝雕精品展示。其中館藏百件貝雕精品作品中以《稱心如意》、《門神》、《富春山居圖》、《梅報春》等較為有名。

視頻

廣西北海貝雕博物館 相關視頻

北海貝雕博物館裡的精品
廣西北海貝雕:民族傳統文化的瑰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