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弋陽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弋陽腔,簡稱弋腔,戲曲聲腔,是宋元南戲江西省弋陽的方言、音樂與北曲結合而成。元代末年已經成形,、清兩代,已經在南北各地發展,成為主要聲腔之一。清李調元《劇話》說:「弋腔始弋陽,即今『高腔』」。因此弋陽腔又通稱高腔。

2006年,弋陽腔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歷史沿革

明初至明中葉,弋陽腔已經於各地流行,並且衍生各色各樣的聲腔。弋陽腔在贛東北的樂平衍變為樂平腔,在徽州衍變為徽州調。此外,還有義烏腔、太平腔、京腔等等。《八能奏錦》、《大明春》、《玉谷調簧》、《秋夜月》等劇目大多數都是演唱弋陽腔、徽州調、太平腔、四平腔的,與崑山腔相互競爭。根據王正祥的《新定十二律京腔譜》,雖有各自發展不同,卻仍然保持着弋陽腔固有的特徵,構成了一種聲腔系統-「高腔腔系」。清中葉,高腔成為多聲腔劇種的一個組成部分,如四川省川劇湖南湘劇辰河戲祁劇浙江婺劇江西贛劇、瑞河戲,嶺南粵劇等都有高腔。

特點

弋陽腔流行的原因有三點:它繼承和發展了南戲演唱時那種「隨心令」、「順口可歌」的民間藝術創作的傳統。雖也演唱曲牌,但它不像崑曲那樣格律謹嚴,靈活性很大。第二,弋陽腔可採用方言土語,使它每到一地能與當地語言、語音逐漸結合,而成為地方化的聲腔。第三,弋陽腔對崑曲等傳奇劇本一向採用「改調歌之」移植上演的做法,加入「滾」的表現手法,插入通俗的韻文、散文,使觀眾更易理解。

四大聲腔

弋陽腔是中國古老的戲曲聲腔,在中國戲曲史上,曾與海鹽腔、崑山腔、餘姚腔齊名,被稱為「四大聲腔」[2]。弋陽腔是南宋末年,興起於浙江的南戲經信江傳入江西,在弋陽地區結合當地方言和民間音樂以及地域民俗相融合、「」輾轉改益「滋生出的一種全新的地方腔調,因發源地而得名「弋陽腔」。

弋陽腔以弋陽為中心,主要在江西省內的貴溪萬年樂平鄱陽、浮梁、上饒等一些地區傳承延續,明代前中期曾流布及於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省廣東、湖南、湖北省雲南貴州北京等地。

弋陽腔屬於南戲範疇。是在南戲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劇種。據清代乾隆版《弋陽縣誌》載:「考祝允明《猥談》,南戲出於宣和之後,南渡之際,謂之溫州雜劇,今遂遍滿四方,輾轉改益,如餘姚腔、海鹽控、弋陽腔、崑山腔」。

視頻

弋陽腔 相關視頻

弋陽腔經典傳統劇目《珍珠記》
弋陽腔在央視演唱

參考文獻

  1. 弋陽腔,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
  2. (戲曲綜合)弋陽腔,國學復興網,2016-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