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張雲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張雲泉
出生 1948年6月
國籍 中國
知名作品



張雲泉出生於1948年6月,是一位優秀的共產黨員。他是一名有着34年黨齡的黨員,他在22年的信訪工作中,始終關心群眾疾苦,情系百姓冷暖,以赤子之心和滿腔熱忱,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人物經歷

張雲泉,男,漢族,1948年6月生,江蘇南通人,1964年5月參加工作,1968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1969年入伍,曾在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服役,現任十七屆中央委員、十八屆中央委員、中央黨政國家機關幹部教育培訓師資庫特級專家。


1983年到縣級泰州市信訪局工作,原地級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原泰州市信訪局黨組書記、信訪局局局長,原江蘇省信訪局正廳級巡視員。十屆、十一屆省人大代表、省勞動模範、省優秀共產黨員、省信訪先進工作者,全國道德模範、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全國優秀共產黨員、CCTV時代先鋒,1 0 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6 0 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新中國首屆"雷鋒獎"獲得者,黨的十七大代表、黨的十八大代表。

他注重學習,在他辦公室的書櫥里堆放着各種各樣的書籍,有思想理論、政策法規、領導必修、心理學研究、《資治通鑑》等等,他稱這些是他的內功。

他善於研究和總結信訪工作的規律,先後制定和完善了20多項信訪工作制度,其中,律師坐堂信訪局、省級機關年輕幹部到信訪局鍛煉等制度在全中國都走在前列,現在有許多信訪部門效仿。

大事記

1969~1971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戰士、文書

1971~1972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戰士、導彈發射員

1972~197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導彈發射長

1973~1975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副艦長

1975~1977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艦長

1977~1983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北海艦隊參謀長、艦長

1983~1985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文員

1985~1986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助理

1986~1987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局長副局長

1987~1988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

1988~1989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局長

1989~1990年 縣級泰州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

1996~1997年 地級泰州市信訪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1997~1999年 泰州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

1999~2001年 泰州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共泰州市常務委員會委員

2001~2003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市軍轉幹部專門工作辦公室主任

2003~2005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中共第十屆、十一屆江蘇省委委員、十屆、十一屆江蘇省人大代表

2005年作為全國重大典型集中宣傳

2005~2007年 泰州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市信訪局黨組書記、局長

2007年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08年北京奧運會泰州地區首棒火炬手

2008~2009年 江蘇省信訪局正廳級巡視員

個人事跡

張雲泉堅守信訪崗位30年,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自覺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真心誠意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平均每年接待上訪群眾2000多人次,處理人民來信2000多封,接聽來訪電話幾千次,以務實的作風和高尚的人格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維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了一方穩定,維護了黨和政府的形象,被廣大幹部群眾讚譽為"連心橋"上的貼心人。張雲泉常年奔走於大街小巷、邊遠鄉村,千方百計為群眾排憂解難,他講得最多的就是"有話跟我說"、"我來幫助你"。

曾被錯誤下放的胡克明常年上訪,張雲泉18年中數百次去他家給予關心。2004年,病中的胡克明又要上訪,張雲泉趕過來,親自為他洗腳,胡克明不禁流下了感動的淚水,並囑託子女不要再上訪了。在張雲泉的幫助下,喪失獨子的李慶余重燃生活希望,跟着患病母親上訪11年的"野丫頭"方小娟最終成了他的女兒(但是根據趙亮的紀錄片《上訪》,該故事可能另有隱情--詳情如下:

做了10多年代課教師的王德元恢復了公職,蒙冤16載的王友德討回清白。他還義務幫扶600多名貧困學生,為近百名群眾求醫問藥,捐助困難群眾60萬多元。廣大幹部群眾由衷稱讚,"張雲泉就是我們身邊看得見的'三個代表'"。

在許多矛盾激烈的突發事件面前,張雲泉總是挺身而出,不顧安危,極力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有一次,一家改制企業老闆與原企業職工發生衝突,雙方對峙多時,老闆失去耐心,欲強行開推土機進廠。危急關頭,張雲泉一個箭步跨到推土機前,大聲喊到:"誰要過去,就先從我身上開過去。"而面對情緒失控的群眾,即便是受氣挨打,他也是耐心說服,平息事態。為此他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痕,左手拇指受傷至今不能靈活彎曲,左眼被誤打視力從1.5下降到0.15。但他理解群眾,無怨無悔。

張雲泉常說,"做人必須像人,做官不可像官"。他把青春年華和畢生精力全部獻給黨和國家的事業,自己兩袖清風,一直保持着艱苦奮鬥的本色。他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因公出差都住簡陋旅店。他妻子在一家瀕臨倒閉的企業當普通職工直至退休,兒媳在效益不好的單位當服務員,他從沒利用權力托人找關係。

個人故事

1998年10月,泰州一家國有企業面臨破產。消息一傳出,全廠炸開了鍋,1700多名工人聚集在厂部為人員分流問題向廠領導討說法。兩天過去了,一名工人因情緒過激引發腦溢血,當場死亡,事態急劇惡化,場面幾近失控。得到消息,張雲泉火速趕到現場,一下車,激憤的人群便潮水般向他湧來。他呼叫着,要工人相信黨和政府,理智地對待改革。然而他的聲音被巨大的吵鬧聲淹沒了,拳頭從四面八方揮舞過來。平心而論,靠着他當年在部隊練就的一身功夫,此刻他完全可以沖開人群,逃離危險。然而,就在這時,他發現前面的一名女工被擠倒,而後面不知情的人群仍然在往上擁,情況萬分危急。他來不及多想,一下子撲過去,護在了這位女工身上,任憑拳頭雨點般落在他的身上……突然間,他的眼部受到猛烈一擊,霎時眼前一片漆黑……經多方醫治,張雲泉的左眼保住了,但卻留下了終身傷殘,視力從1.5下降到0.15,經常腫脹、流眼淚、怕光、怕風。在張雲泉的經歷中,像這樣遭罪受氣的事是家常便飯。但是他從沒有一句怨言。有人開玩笑,說他幹的是"三賠"工作--賠禮、賠罪、賠錢。他說:"為黨和政府做'三賠',甘願!"

1995年夏天,泰州市在創建衛生城市中遇到一個"攔路虎",在城區建起的一座公廁建了4次被推倒4次,原因很簡單,公廁旁邊的4戶居民,家家都嫌廁所靠自家太近。這一來,急壞了附近200多位無廁可用的居民,給政府出了難題。張雲泉奉命前往處理。他來到現場,看到這一帶屬於舊城區,房屋密集,很難有更大迴旋空間,那4戶居民嫌公廁太近是有道理的,但廁所又不能不建。他先給這4戶人家賠禮道歉,又苦口婆心與他們反覆協商,最後,他們提出一個條件:公廁距離4家的外牆必須都是50厘米,才同意修建。

條件提出來了,那就需要丈量。人們的目光不約而同地落在了已經被推倒兩個月的公廁上。只見糞坑裡磚頭堆積,糞便四溢,還有腐爛的雞腸、魚腩、爛菜葉子等各種生活垃圾,成群的蒼蠅在上面嗡嗡地叫着,隨行的瓦工捂着鼻子:"這麼髒的活,不干!""我來。"張雲泉從瓦工手中拿過捲尺,脫下襪子,捲起褲腿,走進了沒到腳脖子的糞污中,他走過來走過去,前後左右,足足丈量了半個小時。居民們感動了,有人大叫:"張局長,快出來,憑你這精神,就是差那麼幾公分,我們也心甘情願!"許多人用臉盆端來水,為張雲泉沖洗腿和腳上沾滿的糞便。這座公廁很快就修好了。

有人曾很不理解地問張雲泉:你當的這個官吃苦、受罪、受氣,憑什麼能堅守20多年,而且還繼續堅守着?張雲泉講了早年他在海軍部隊做軍人的一幕:那是"七·一"的晚上,艦艇拋錨在大海中,遠處的城市燈光點點,就像一座星城。指導員對大家說:"今天是節日,你們向後看看,大後方的人民之所以能在這個晚上享受和平與安寧,就是因為有我們海防戰士在前面站崗。萬家燈火,萬家溫馨就是我們海防戰士的幸福與境界!"這句話影響了張雲泉的一生。在信訪局長這個崗位上,他感覺就像守衛在海防前線,雖然自己承受着很多,但換來的是更多人的安寧。他因此而堅守。

張雲泉有一句自勉的話:"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把安全和便利留給同志。"於是人們看到,哪裡有危險,哪裡就有張雲泉;哪裡有衝突,哪裡就有張雲泉。他曾喬裝成司機深入到專門欺壓出租車司機的流氓團伙中抓獲歹徒,被群眾稱為"鐵頭局長";他曾奪下精神病患者手中鋒利的破酒瓶;他曾徒手解除有人帶在身上的殺豬刀和炸藥包;他還曾多次接到死亡威脅的電話……22年的信訪工作生涯,在他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抹不去的創痕:他的腿被踢過,落下了深深淺淺的傷疤;他的胳膊被掐過,留下了又黑又紫的斑塊;他的左手拇指曾被咬得露出骨頭,至今不能靈活彎曲;他的臉部曾被擊打得血肉模糊;最令人心痛的是他的眼睛……張雲泉的妻子曾哭着問他,為什麼要當這"受罪""受氣"的官?他說:"這'受罪受氣'的官不但要當,而且要為老百姓當好。如果受了委屈的群眾把氣出在我身上,群眾氣順了,我甘願受這份氣!"當愛的情感里包含了一種忍辱負重的胸懷,它便有了堅韌不拔的力量。張雲泉因此讓人感動。

主要榮譽

江蘇省十大勤政廉政共產黨員標兵

江蘇省優秀共產黨員

江蘇省信訪楷模

江蘇省先進工作者

江蘇省勞動模範

全國道德模範

全國勞動模範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

CCTV時代先鋒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1 0 0 位新中國成立以來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6 0 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具影響力的勞動模範

新中國首屆"雷鋒獎"獲得者(中國道德最高獎)

人物精神

奉獻事業

2000年,市里招商引資準備召開雙洽會,而姜堰市由於寧靖鹽高速公路建設中應當補貼給征地土地的錢未到位,60多個群眾在雙洽會到市里上訪。張雲泉同志大局意識放心中,為了保證雙洽會的順利召開,調大客車先將上訪者強制拉走,儘管在這過程中一些群眾暫時不理解,甚至說他是做假的好公僕,為了事業他接受了暫時的委屈;同時,他又認識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在事後通過調查他了解到群眾反映的征地補貼未到位是由於基層幹部以權謀私的原因造成的,他對這種對群眾不負責任的情況進行了嚴肅的追究,並自始至終督促有關方面落實了征地補貼到位的問題。黨的事業是全體人民的事業,黨的事業根本上是和人民利益一致的,但黨的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局部上、現實中可能會出現矛盾,這時就需要黨的領導幹部正確應對這種矛盾的政治智慧。而在信訪工作中,張雲泉與他的同志們經常遇到這樣的困境,而張雲泉同志基於政治智慧對問題的正確處理,不僅體現了他事業為重,善於處理人民根本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當前利益之間矛盾的政治品質;還體現了他當黨的事業與人民群眾的利益在局部上、現實中出現可能的矛盾時所具有的服務大局的執政能力。

情系群眾

現在,有些黨員幹部中存在這樣一些現象:交通發達了,離群眾卻遠了;通訊方便了,與群眾打成一片的傳統卻丟了;生活條件好了,對群眾的感情卻淡了。而在建立和諧社會中,張雲泉同志作為信訪局長,情系百姓,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關注弱勢群體,為民解難。他深刻認識到,是人民的公務員,心裡就必須裝着群眾;是共產黨人,就必須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以人為本、以民為先的高尚品質。一天,一位叫孫玉保的孤寡老人患了癌症,沒有錢做手術,張雲泉同志知道"人無難事不上訪。"群眾總是遇到難處才來找我們的,於是,親自將老人送到醫院,並在請示市領導情況下,落實了老人的醫療費用。老人做手術要子女簽字,張雲泉同志以人民兒子的身份簽了字。他讓老人實實在在看到了共產黨幹部的良好形象,在與那些對群眾冷暖漠不關心幹部的對比中顯示出尤為可貴的人格魅力。22年來,張雲泉同志先後義務幫扶過幾十戶特困家庭和貧困學生;為近百名群眾求過醫,買過藥;先後從自己的工資中擠出近4萬元捐給困難的群眾,真實地體現了一個信訪幹部情系群眾、潤物無聲的崇高的思想境界。

化解矛盾

每當遇到影響幹群關係和社會一方安定的事,作為信訪局長,張雲泉同志都主動去化解矛盾,儘管這是受罪的工作。但他不迴避這受罪的工作,認為這項工作不但要有人擔當,而且還要擔當好。他也真正這樣去做了,並身先士卒地去做了。一次,泰州附近發生交通事故,因車禍遇難的死者的家屬一時失去理智,和處理事故的幹警發生激烈衝突,並準備聚集上千人阻斷高速公路去阻塞交通。當時,張雲泉同志正在住院治療因執行公務時被打傷的一隻左眼,聽說要堵塞高速公路的消息,儘管他愛人為了他的安全勸他不要去,但他有危險走在別人前面,隨即拔下輸液針頭,趕到出事現場。到現場一看發現,死者家屬氣昏了頭,正在動員全村幾千人上馬路。他深知危險就在眼前,但為了社會一方的安寧,他面對失去理智的群眾身先士卒站出去,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感化了群眾,把一場即將發生的惡性聚眾事件提前化解。張雲泉同志那裡,這樣的事還很多,一方面體現了共產黨人平時看到出來,關鍵時刻沖得出來,危難時刻豁得出來的氣魄:另一方面體現了信訪工作者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建立和諧社會中具有的化解矛盾的才能、方法、本領。

熱愛崗位

信訪部門的責任是要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設"連心橋"。但這個中的滋味是這樣的:從上班到下班,見到的是一張張怒氣沖沖的臉;聽到的是罵聲、哭聲和埋怨聲;碰到是的一個個令人頭疼的問題;做不盡的是煩事、難事和窩囊事。一天下來,不僅口乾舌燥、精疲力竭,還要受上不少冤枉氣。但張雲泉同志不辭辛苦,以務實的作風和人格的力量來對待工作,張雲泉同志平均每年接待來訪群眾2000多人次,處理人民來信2000多封,接受來訪電話一千多個。他很少有節假日,總是帶着群眾需要解決的問題奔走於大街小巷、邊遠村落。信訪部門是"清水衙門",張雲泉同志也會覺得自己的工作太辛苦,也會覺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不成正比。但是,他的先進性在於他總能正確找准比的位置、比的對象,不與大款比,而是與困難群眾比,想想群眾的困難,看看他們的生活,把享樂和攀比的心理就拋到了九霄雲外,從而做不計名利、以苦為樂的工作。也正是具有了共產黨人應具有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他能做到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工作:張雲泉從事信訪戰線30年,他沒有買過一件名牌衣服。同時,信訪局長的辛苦也未成為為家人向組織提要求的藉口,張雲泉的妻子患有高血壓等疾病,卻在一家商場做普通營業員直至下崗;他的兒子大專畢業,卻一直憑自已的技術從事家電維修,他都未向組織提要求,體現了共產黨員舍小家、顧大家的崇高品質和良好形象。

個人語錄

1、群眾把我們看作希望,我們絕不能讓群眾失望。2、把困難和危險留給自己,把便利和安全讓給同志。

3、為民解難,就是為黨分憂。是人民公務員,心裡就必須裝着群眾;是共產黨人,就必須始終代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人民的滿意,是我們工作的最高標準。

4、作為一名國家公務員,我們有責任、有義務關心幫助那些生活困難、最需要關愛的"困難群體",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代表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5、我能用自己的行動,讓群眾更加熱愛我們的黨,熱愛我們的政府,我付出的,值得!

6、做人必須像人,當官不可像官。人民的希望,鞭策我要一生兢兢業業;群眾的疾苦,教育我要永遠甘守清貧。

外界評價

社會影響

2005年以來,中央媒體連續集中報道張雲泉同志先進事跡,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4月13日,由省委先進性教育活動第九督導組牽頭,新華日報報業集團、新華社江蘇分社、省出版集團、群眾雜誌社、省廣電總台、省信訪局等6家單位先進性教育活動辦公室聯合召開座談會,結合新聞報道,暢談學習張雲泉先進事跡的體會,表示要以學習張雲泉為動力,將先進性教育活動推向深入。開展向張雲泉學習的活動,關鍵在於聯繫思想和工作實際,聯繫先進性教育分析評議階段的實際,在工作學習特別是先進性教育活動中結合好,通過學習,進一步推動各單位的先進性教育活動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引導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在實踐"三個代表"、推進"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中建功立業。

社會意義

中國處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各種利益關係複雜,張雲泉始終把信訪工作與和諧社會建設緊密聯繫在一起,探索解決人民內部矛盾的新思路、新辦法,妥善處理問題,協調利益紛爭,為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貢獻。我們要像張雲泉那樣,在工作中始終牽掛群眾的急與苦,冤與怨,痛與淚,傾聽他們的呼聲,關注他們的願望,解決他們的困難,維護他們的尊嚴,讓他們的難有處訴,冤有處申,願有處償。張雲泉同志做實事,辦好事,把維護群眾利益作為自己的天職。他善於處理和解決人民內部矛盾。工作中,他提出了"五心四力":"五心"即對來訪群眾的熱心、對信訪群眾困難的同情心、解決群眾問題的誠心、處理信訪問題遇到阻力時要有的決心、處理疑難信訪問題長期作戰的恆心;"四力"即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迅速拉近與上訪群眾距離的能力、用唯物辯證法分析判斷問題的能力、駕馭復=雜局面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五心四力",在信訪工作中適用,在其他工作中也適用,因為它體現了建設和諧社會對我們做好工作的要求。

人物評價

他始終不忘黨的宗旨,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張雲泉心裡始終裝着群眾,時刻關心和維護群眾的利益。他把群眾的困難當作自己的困難,把群眾的疾苦掛在心頭。他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設了一座"連心橋",人們親切地稱他為百姓的"貼心人"。他說,如果信訪工作是加強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聯繫溝通的"連心橋",那麼他甘當這座"連心橋"上的一塊磚。"黨的幹部是人民的兒子。"張雲泉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他是做"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典範。他對黨的信念始終沒有變,對黨忠誠、對人民高度負責的責任心始終沒有變,真正做到了"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他始終牢記"兩個務必",恪盡職守,愛崗敬業,勤政為民,廉潔奉公的工作作風和精神風貌。作為一名從事信訪工作的領導幹部、信訪局局長,張雲泉把自己稱為"1號接待員"。他無論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本質不變,宗旨不忘,作風不丟,信念不移,與時俱進,有所作為,永遠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本色。

他愛崗敬業,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調查了解,說實話,辦實事,從不說大話、假話和空話;他廉潔奉公,節儉辦事,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他鞠躬盡瘁,勤政為民,總是在群眾最需要的時間,最需要的地方出現,傾聽群眾呼聲,善做群眾工作,解決群眾最迫切的實際困難和實際問題;他無私無畏,敢於同一切漠視人民利益的人和事較真;為了這樣一個目標,他以苦為樂,以苦為榮,忍辱負重,無怨無悔;

他深懷愛民之心,恪守為"官"之道,他把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變成一種莊嚴的使命,融如自己的血脈之中;他一頭擔着黨和政府的重託,一頭繫着老百姓的殷殷期望,把信訪工作當作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群眾的橋樑和紐帶,甘當"連心橋"上的一塊磚,設身處地地關心群眾疾苦,為上訪群眾送去黨的關愛。

雙百人物

他,曾經是個苦孩子,曾經是名軍人,曾經是名信訪局長。正是在這個號稱"機關第一難"的崗位上,張雲泉整整工作了26年,他用心傾聽群眾的呼聲,用情溫暖受委屈的心靈,用智慧和毅力對抗那些給百姓帶來冤屈和不公的各類勢力和人物,用正氣在黨和群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連心橋。

張雲泉1948年6月出生在江蘇省如東縣的一個漁民之家,因為多年戰爭,當時的中國千瘡百孔,他同樣面對缺衣少食的生活現實,從小吃盡了生活之苦。四五歲的時候,他就跟隨大人在海邊的沙灘里揀海貝了,10歲不到就跟父母下海捕魚、岸上種田,乾的是苦力活,住的是茅草房。

經受了不蔽風雨的歷練,體味過含辛茹苦的生活,張雲泉在大風大浪中練就了過人的膽量和體力。1969年,21歲的他因為身體及各方麵條件突出,被選拔到新中國第一代導彈快艇上服役,守衛祖國的海疆

人不傷心不落淚,人無難事不上訪,這是張雲泉工作多年的一個深刻體會,因而上訪百姓都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中的牽掛。他有一個活頁記事本,每個需要幫助的人和事他都記在上面,幫助好一個,就扯掉一頁。26年裡,他已經記不清幫了多少人,也不知道扯掉了多少頁。他的同事提供的數字,足以說明他的工作量:平均每天工作12個小時以上,每年批閱落實人民來信2000多封,接待群眾2000多人次……

為了幫助上訪群眾解決問題,張雲泉常常要跑好多冤枉路,受好多冤枉氣,而在處理多件上訪事件過程中,身上也留下了很多傷痕--因為上訪對象的不理解,張雲泉的腿上留下了十多處踢傷的痕跡,胸前留下了七八處抓傷的疤痕,一根手指被咬得露出骨頭而不能靈活彎曲,左眼被打成重傷留下殘疾……

張雲泉常說,為了化解社會矛盾,黨員幹部就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能夠迎難而上,到現場處理一般人不願處理的難事、煩事和窩囊事,吃常人不能吃的苦,受常人不能受的冤枉氣。只有放得下架子,撲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才能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感情,才能換來社會基層的政治穩定。

因為自己的付出而讓人民群眾有發自內心對共產黨的感情,讓張雲泉享受了最幸福的回報。他說:"信訪工作,說到底就是黨的群眾工作,就是要在黨和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架起'連心橋',我就要當好'連心橋'上的一塊磚。我最大的滿足,就是讓人民群眾從我們身上看到共產黨好!"

相關出版物

電影

由八一電影製片廠與央視電影頻道合拍的以張雲泉事跡為原型的新片《情暖萬家》,他從藝術的角度反映了一位信訪局長以自己的真情付出溫暖千家萬戶的故事,塑造了一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感人至深的公僕形象。該片由王戈洪編劇、陳健導演,主人公由在電視劇《亮劍》中有過精湛表演的李幼斌扮演,女主角為宋春麗。八一廠主要領導均作為演職人員參與本片攝製,廠長明振江和政委馬福德為影片創作了主題歌詞。主題歌由作曲家趙小也譜曲,著名歌手譚晶演唱。

書籍

張雲泉

出版社:學習出版社

叢書名:時代先鋒大型主題宣傳系列叢書

編輯、剪輯:中央宣傳部新聞局

ISBN:7801164989

條碼:978780116498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