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彭香蘭的孤獨與寧靜(彭定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彭香蘭的孤獨與寧靜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彭香蘭的孤獨與寧靜》中國當代作家彭定新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彭香蘭的孤獨與寧靜

彭香蘭是我的一位老哥,92歲了。初次見面,在早春2月,一個春寒料峭的日子。他一人在農村生活,一平房,兩開間。一間臥室,零亂。一間客廳兼火壟房兼廚房,陳設簡單,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兒子、女兒、孫子、外孫子都在鎮上住,條件優越,但是他不去,即使用轎子抬也不去。見面的當天上午,他剛從田裡種菜回來。我詫異,這麼大年紀的人,身體還那麼硬朗。他說,我每天都要活動活動。一看他的身板是直的,聲音是亮的,記憶力是縝密的,欽佩。只有他的手指關節是曲的,他患有風濕病,畢竟風裡來雨里去。

其實,彭香蘭叫彭定芳。香蘭是又名,齋號。雖然本名、齋號都是一個姑娘家的名字,但他的的確確辜負了父輩的期待。

有人說,彭香蘭很孤獨。孤獨的人生,孤獨的故事。是的,他的人生是坎坷的,總與順風順水無關。

1944年,14歲的彭香蘭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比他大8歲的鄰村姑娘王珍遠結婚。儘管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但彭香蘭還未成人,娶了一個22歲的女子,他不知所措,讓彭香蘭很不滿意。他能夠做到的是外出學藝,算是被動的逃婚。他離開了家,到宜昌馬記雜貨鋪(又稱馬醪糟)當學徒,賣雜貨。一去就是3年,3年沒有回家。3年後出師,17歲了,人醒事了,也不得不接受結婚的事實。

1949年正月,春節還沒有過完,抓壯丁來了。按照二丁抽一三丁抽二的所謂規定,他們家兄弟二人,難逃當兵。年僅18歲的彭香蘭,離開了有身孕的妻子,加入國民黨第14兵團宋希濂的部隊,地點就在宜昌桃花嶺,當了一名傳達兵。

宋希濂是一支什麼部隊呢?宋希濂在中國現代史上是位風雲人物。在抗日時期,浴血奮戰,屢屢戰功。彭香蘭被宋希濂部隊抓壯丁,不是為了抗日,而是為了阻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進程。1948年8月,宋希濂任華中「剿共」副總司令,兼第14兵團司令官。1949年7月,解放軍四野部隊進攻沙市、宜昌。11月初,宋部陷入人民解放軍的大包圍之中,先失荊門,宜昌,繼而慘敗川東,率殘部向西昌方向逃跑,又被人民解放軍尾追截擊,於12月19日在宜賓大渡河沙坪壩被圍,被人民解放軍俘虜。

彭香蘭見證了這段歷史。1949年7月,他在宜昌打了三天三夜仗,邊打邊退,同樣在宜賓沙坪壩投降,部隊整體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改編,歸於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17軍。楊勇任第五兵團司令員。

彭香蘭現在回想起來,他完全可以與當兵打仗避免,但是命運就是這麼安排的。最初當兵的安排是他的哥哥彭定遠,因為彭香蘭讀了六年私塾,在宜昌學了三年藝,對農事不懂。家裡不能沒有種田人。於是他會種田的哥哥留下來了,他上了戰場。按情理說,妻子身孕,也不能去,但是誰家又能違背當時的軍令呢?他只能孤獨地離開了家,走向不知道生死的烽火年月。剛走了三個月,妻子生產了,產下一個兒子。他老屋裡打喜慶賀,熱熱鬧鬧,他在宜昌打仗,槍炮隆隆。即使當兵,也可以當逃兵。宋希濂部隊被解放軍追得狼狽逃竄,多次有逃跑的機會,實際上也逃跑了不少人,但是彭香蘭沒有逃,他願意是一名孤獨的行走者。

消滅國民黨殘餘、解放貴陽是楊勇部隊的首要任務。彭香蘭安排在17軍警衛二團,當上了一名警衛員。期間在剿匪過程中,軍車墜入山崖,彭香蘭受重傷,兩名戰友犧牲。1949年11月15日,第二野戰軍第五兵團17軍50師進駐貴陽,貴陽宣告解放。

在繼續剿匪一年後,到1950年底,彭香蘭所在部隊接到新的命令,集結到上海,為抗美援朝做準備。後來另一支從貴陽過來的部隊上了朝鮮戰場。他所在的部隊,重點任務是保衛上海。這時的他,成了高炮部隊525師一名報務員。在上海,一干就是4年多,期間由於工作積極肯干,認真負責,一貫積極,於1951年9月和1953年12月立功兩次,分別是四等功和三等功。

彭香蘭也是個在政治上要求進步的人。他是一名共青團員,在上海寫了申請,要求加入中國共產黨。但是他出身成分不好,他父親彭正統有土地,是地主,還幫助地主彭奎遠管課。他是地主分子。

在1951年的軍人離婚潮中,彭香蘭也離婚了。他三年沒有與原配王珍遠通信,雙方不知道對方情況,兒子從生下來沒見過一面。當時正是新中國第一部《婚姻法》頒布不久,在「反對父母包辦,婚姻自由」的呼聲中,部隊也默認「三年不與原配通信可以離婚」。只要個人一個申請,部隊一紙公函,向地方政府寫封信,人不到場,事情就這麼辦了。彭香蘭還沒有感覺婚姻帶來的甜蜜,還沒有享受兒子帶來的天倫之樂,說離就離了。他也不知道離婚對他來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我想那時更孤獨的應該是他的原配王珍遠和他的兒子。

當時的部隊,讀了六年私塾,算是有文化的人。這也是彭香蘭長期從事報務工作的原因。1954年調到江西南昌雷達322團,當班長。他帶領6個標圖員,6個報務員,一干就是兩年。據說,他們的工作與解放台灣有關。1956年6月彭香蘭退伍。

孤獨者一直在路上。彭香蘭轉業到了江西省郵電管理局,算是國家對他在部隊的成績和專業知識的肯定和認可。開始他還是搞本行,無線電專業,他很滿意,也很敬業。後來領導安排他學修理,改行。他不願意改行,鬱悶之中,一氣之下,回到了宜昌鴉鵲嶺的老家。這完全是他的性格使然,不願意與人溝通,不懂得服從。看來他不適應地方工作。從他轉業到地方工作只有一個月時間。

回宜昌老家後,等待他的是妻離子散,原來家沒有了。在農村,不種田就沒有飯吃。他本來就不會種田,隊裡安排他看護水渠,也算是對他的照顧。

一年後,有人為他打抱不平。在一個親戚的帶領下,到南昌原部隊、江西省郵電管理局提了檔案,開了證明,找湖北省民政部門要求重新安排工作。省民政部門辦事認真,慎重處理,安排到宜昌,宜昌安排到長陽,長陽安排到資坵,分配到資坵郵政管理所。時間是1958年。

資坵是一個山區土家小鎮。28歲的彭香蘭正是精力旺盛,大顯身手的時候。一個土家姑娘闖入彭香蘭的生活。彭香蘭覺得自己應該有一個家了。土家姑娘田明英漂亮,在當地數一數二。但是,她已經不是一個姑娘,是三個孩子的媽媽了。她出身地主,丈夫非正常死亡。也許是處於對過去婚姻的懺悔,也許是處於對田明英的同理心,1961年8月,彭香蘭與田明英結婚了。1962年生育一個女兒。

正是在1962年,國家精減職工,實行大下放。彭香蘭響應國家號召,申請回鄉。下放回鄉就是工資沒有了,過去軍齡、工齡一筆勾銷,重新當農民。這次回鄉與6年前回鄉有着本質的不同。他沒有回到鴉鵲嶺老家,而是回到了資坵楊柳莊,田明英所在的村莊。從此,彭香蘭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山區農民,兩口子帶着四個未成年的孩子,艱難的生活。

現實生活永遠有曲折。1967年,長陽資坵暴發歷史罕見大洪水,彭香蘭經營了五年的家沒有了,除了人還在,什麼也沒有了。他們只好背井離鄉,一擔挑子,就是全部家當,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地方,宜昌縣鴉鵲嶺公社東西泉大隊。

東西泉的親人們,接濟了他們一家。一切從零開始,重新開始置辦家業,辛勤耕種,養家糊口。

艱難的生活往往和孤獨的生活聯繫在一起。彭香蘭結束了東奔西走的歷史,一心一意經營自己的小窩。別人忙,他也忙;別人付出,他也付出;別人栽柑種稻,他也栽柑種稻。但是他的收成永遠沒有別人的多,家境也沒有別人的好。他只知道苦幹,不知道巧幹。他有一定的文化,又是轉業軍人,按理說是個能人,當個村組幹部也是能夠勝任的,但是他不願意走出家庭。有幾年時間,由於家庭吃飯的人多,成了相對貧困戶,但是他不願求人,不善說好話,不願意接受救濟。在當時,只要一句好話,寫一張申請即可度過難關,但是他是一個骨頭很硬的人。對於一個經歷了生生死死、大起大落的人來說,他認為,生活中的每一點小坎小坷,都很正常,都是經過。

彭香蘭一旦激活過去崢嶸歲月的興奮點,就記憶猶新,滔滔不絕。但是平常,他是一個寡言少語的人。他寧願把自己封閉起來。

黨和政府沒有忘記他。2019年,一枚建國七十周年紀念章送到了他的胸前,閃閃發光。

彭香蘭習慣一人獨居。我想,他堅守的正是內心的淡定與寧靜[1]

作者簡介

夷陵老彭,本名彭定新,湖北省作家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