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心跡是一副版畫(子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心跡是一副版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心跡是一副版畫》中國當代作家子雋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心跡是一副版畫

臉上,是不可以書寫的。然而,心性的成長,卻像極了早期的鉛字排版,總是凹凸在臉上。人生之旅的修行,內化於心,外化於行。一個投足,一次俯身,一次微笑,都蘊含着一個人的修養。或讓人喜歡,或讓人厭惡。

我們都喜歡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那就要敬畏生命,敬畏名聲,遠離那些瘋長不羈的自由,把人生的自律牢牢地植根於內心的深處。不為惡小而為之,自律從不染一粒蒙塵做起,從心靈多一抹柔軟做起,走着走着,讓生命有了光環。

常言道: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個人的目光,會折射出內心的世界。從一個人的目光里,可以讀出他的修養。一個人的話可以說謊,一個人的身份可以扮演,可是,一個人的目光卻是高度防偽而不可以改變的。

五月三日,我在邢台市第三醫院放射大廳,見到一位兒子推着輪椅上滿面紅光的老父親做核磁共振檢查,老人雖有語言和肢體障礙,卻看不出絲毫的病痛與不適,讓人讀到的卻是一種滿滿的幸福的味道。兒子說,他今年四十多歲了,母親生弟弟時難產而去世後,親朋鄰里都勸父親再找個伴,父親為了我們,卻一一婉言拒絕,四十多年如一日,含辛茹苦把我們兄弟倆撫養成人,事業有成。我們要以讓父親晚年的衣食無憂,來回報他一生的含辛茹苦。那幾天病房炎熱,他每天都要讓父親坐在輪椅上為他洗澡,不讓父親有絲毫的不適感。在我的眼裡,這一對父慈子孝的畫面,已成為醫院裡一道靚麗的色彩。

真水無香,大愛無聲。善良的人,臉上不乏春色;智慧的人,臉上不缺淡定;熱情的人,臉上寫滿了忘我。一個缺乏修養,甚至心術不正的人,無論衣帽何以光鮮,容顏多麼的出眾,也難以遮蓋內心的不端與醜陋。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第一名臣」。他善於「讀臉」傳為美談,在知人善任上發揮了很大作用。一次,曾國藩要從前來的三人中挑選門人,李鴻章讓他做評價,他說:左側之人可小用,右側之人不能用,中間之人可大用」。「左側之人,眼神躲閃,畏畏縮縮,不敢與我對視,中間這個,我看他一眼,他也堂堂正正的打量我,說明此人心胸氣魄寬廣;而右邊那個人,左顧右盼,神色不端」。曾國藩說的中間可大用之人,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台灣巡撫劉銘傳。

俗話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曾國藩對人才的識別,正是通過長期觀察的積累,通過一個人的眼睛和容貌而得出的一種見識。所有的心性,都會隨時反映在臉上。臉,是人之情緒的晴雨表,心性修養的分數,都打印在臉上,讓人不可迴避。

為了有一張讓人喜歡的臉龐,就要在遼闊的心田,勤於耕耘,播下多彩的種子,以心靈的汁液,滋養每一株蓓苗茁壯成長。每每春天,都會收穫到濃郁的花香。

這個世界,所有的表象都不曾單獨存在,美麗的容顏更是如此。想到了一位美容大師的話:三流的化妝只是劃了一條彎彎的眼線和紅嘴唇,二流的化妝是一絲不太真實的微笑,一流的化妝則是靈魂的一次次重生。

(二)潔淨是一張通行證

遇見一位乾乾淨淨的人,一如欣賞到了一幅極美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

乾淨是人的本能。乾淨的人總是自帶生活的光環,折射出自信的模樣。無論風雨交加的旅途,還是生活窘迫不堪,從不漠視自己的衣表,丟失了自身的形象。講究自身形象的人,多半是有自尊自強不息,義無反顧的行者。乾乾淨淨,從來不僅僅是一種表象,更是內心世界的端莊與高貴。

清潔與純澈,雖然反映在舉手投足間,卻是一種風骨。乾淨是一種靈魂清澈的堅守,放棄了堅守,就放棄了心性的高貴。只有在乾淨的世界裡,才可孕育生活的芬芳,前路的希望。今年的五一假日,我在第三醫院遇見一位中風二十年的老者,他整潔的衣物,乾淨的鬍鬚,堆着笑容的臉龐,在輪椅上與病友打着招呼。兒子說,父親曾是一位軍人,十分注意衣表。母親早年去世後,父親的中風影響到肢體活動,數月康復後,他按時肢體訓練和洗漱,把自己收拾的乾乾淨淨。兒女從父親的身上,學到了一種堅守,一種堅強,一種生活的「講究」。

純澈的世界,不乏堅守講究的人。乾淨與物質無關,一些珠光寶氣,一擲千金的人,往往會蓬頭垢面,有失高雅。而一些腳步匆匆、汗滴禾下的打拚着,衣表整潔,談吐幹練,很是讓人喜歡。

那些堅守乾淨的人,也在堅守着自己想要的模樣。無需時髦的飾品,而是把自己的乾淨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上。我曾採訪過一位售樓大叔,他說,我從不放棄乾淨,那一天不夠「講究」,我就覺得沒有了打拚的氛圍,難以進入工作狀態。把自己收拾得乾淨利落,是尊重他人,更是取悅自己。

一家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與不潔中。於是試着得出一個結論: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身心的折射,你經營的住所,正是你心力的真實寫照。

乾淨又是一種對生活的認知,可以感染和傳遞於他人。熱愛生活,過日子從不將就的父母,兒女會耳濡目染,在不經意間養成了乾淨整潔的好習慣。一個溫馨整潔的家,直接關係到居住者的心情。置身明亮而整潔的居所,心情也多了一抹明媚與陽光。而居住在髒亂不堪的環境,人也會隨之變得拖沓和懶惰,讓精緻的日子變得粗糙無味。

東漢陳蕃的祖父任太守,後因家境衰落,不再威顯鄉里。一天,其父親的老友薛琴看望他時,看到院裡雜草叢生,穢物滿地便說:孺子何不灑掃待客?並諄諄規勸他: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千年後的今天,這句話竟然成了人們渡人的名言。乾淨無小事,既可預防疾患,也可勵志圖強。

在物慾膨脹,虛榮泛濫的當下,一些人慢慢地變得油膩,保持純澈與乾淨已顯得彌足珍貴。人,都該有所自律,清清爽爽做人,乾乾淨淨做事,洗去臉上和心裡的油膩,勤於耕耘,讓心靈不要荒蕪,讓自己的世界永葆清潔與純澈。

(三)旅途多麼值得玩味    他們在羨慕人家風光的日子的同時,深感自己的命運不濟。困苦的泥沼有時會吞噬了希望,鍾愛生活的人,總不安於沉淪,致力於命運的涅槃,忽然有一天眺望了一下遠方,卻看到了生活的一抹光亮。

有時候,當人們穿越了曾經的不堪,衣食漸漸豐足,日子漸漸熨帖時,又會覺得上蒼是那樣的公平,風光的日子並非一些人的專利。你只要甘做「下人」,才會成為一個被人艷羨的人。

人生之旅需要勇氣和膽識,因為前路總是無常與不測。人生之旅又總是那樣的美妙,因為它總朝着你努力的方向變得越來越好。你不必為當下的不堪而頹廢,也不必為眼前的風光而張揚。不堪與風光,都是生活的常態,而把控人生常態的主人便是自己。

因為旅途漫漫,讓人們遠離愚昧,漸漸智慧起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旅途需要淡定,你只管耕耘,不要太過專注一定碩果纍纍;你只管勇往直前,不要太過專注前程一定似錦,安暖可人。

生活可以改變視界,我是相信的。很多年前,你艷羨的人和物,現在覺得也都是平常的人和平常的物件。很多年前,你一心想做的事,現在或許早已放棄。那些人和物變了與沒有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自己卻改變了許多,視界已經更加的遼闊與通透。

[1]

作者簡介

子雋,河北省邢台市人。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