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鳳仙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怒江鳳仙花 |
科:鳳仙花科 屬:鳳仙花屬 |
怒江鳳仙花,是鳳仙花科鳳仙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該種極易成活,民間栽培非常普遍。該花花形奇特,花如其名。開花時間長,古代即已經關注其觀賞價值。
生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高25厘米。莖直立,分枝纖細,有棱,無毛。葉互生,葉片紙質,卵形或橢圓形,長(1-)1.5-4厘米,寬(0.8-)1.5-2厘米,先端銳尖,具小尖頭,基部楔形,邊緣具疏圓齒,葉面綠色,背面淡綠色,兩面均無毛,中脈在葉面稍突起,側脈不顯;葉柄短,長3-5毫米。
總花梗生莖上部葉腋,長1.8-2厘米,常見1花;花梗長1厘米,中部有線形苞片2枚;苞片長4毫米,先端銳尖;花白色,唇瓣上有紅色脈紋;側生萼片2,卵狀三角形,長5毫米,寬2.5毫米,先端銳尖,基部偏斜微心形;旗瓣圓形,直徑約1厘米,先端稍凹,有小尖頭,基部心形,背面中肋稍成龍骨狀突起;翼瓣無柄,長約2厘米,2裂,基裂片卵狀長圓形,銳尖,上裂片長圓形,長為基裂片2.5倍,寬約5毫米;唇瓣囊狀,檐部長2厘米,寬1.5厘米,前端有長4毫米的喙尖,基部突然縊縮成內彎的短距,距長5毫米;雄蕊未見;子房紡錘形,長4毫米。
蒴果未熟。花期8-9月。
產地
產貢山(怒江與獨龍江分水嶺,模式標本產地);生於海拔3200-3400米的竹林緣[1]。
辨析
本種近德浚鳳仙花 Impatiens yui S. H. Huang,但花白色,唇瓣上有紅色脈紋,側生萼片小,卵狀三角形,長5毫米;旗瓣圓形,背面中肋稍龍骨狀突起,而無雞冠狀突起;唇瓣囊狀,距短而驟內彎,長約5毫米,易區別。
鳳仙花植物文化
鳳仙花,花如其名。清代康熙皇帝命內閣學士汪灝等撰成的《廣群芳譜》記述鳳仙:「椏間開花,頭翅尾足俱翹然如鳳狀,故又有金鳳之名。」其在百花中的地位雖不比梅、蘭、竹、菊、牡丹和芍藥,甚至曾被蘇門四學士之一的張耒貶為「菊婢」,但鳳仙花以其頑強的生命力和獨特的風姿贏得了人們的喜愛。自古以來總有愛花之人對鳳仙花情有獨鍾,更有文人不吝筆墨吟詠鳳仙。
唐代詩人李賀在《宮娃歌》中寫道:「蠟光高懸照紗空,花房夜搗紅守宮」,又吳仁壁有詠《鳳仙花》:「此際最宜何處看,朝陽初上碧梧枝」,再如宋代楊萬里的《鳳仙花》:「細看金鳳小花叢,費盡司花染作工」。此外,元代楊維楨、明代瞿佑、清代劉灝等均有以鳳仙花為題的詩句。
清人趙學敏所著《鳳仙譜》是一本園藝特色的著作。在趙學敏的眼中,其它花草如罌粟、虞美人、雞冠花等,「或失之期短,或失之質陋,然鳳仙花無二者之病,故當為著專譜」可見其對鳳仙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