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扎葉巴寺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扎葉巴寺

圖片來自richinfer

扎葉巴寺藏語稱「扎葉巴」又譯「扎耶巴」、「查葉巴」,又稱「葉巴」,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達孜縣幫堆鄉,是一座藏傳佛教格魯派寺院。[1]

歷史

扎葉巴寺位於拉薩市達孜縣境內的扎葉巴溝,坐落在山崖之中。相傳,扎葉巴寺始建於7世紀,是吐蕃贊普松贊干布為其五妃興建的五座道場之一(其他四座是大昭寺小昭寺查拉魯普帕邦喀),是為第三妃芒薩赤尊(又譯「蒙氏尺姜」)公主所建,原為一座小神殿。後來,該寺幾經擴建,形成了如今緊密嵌在崖縫壁間的扎葉巴寺。該寺也是西藏四大隱修地之一。民間有諺語稱,「西藏的靈地在拉薩,拉薩的靈地在葉巴;到拉薩不到葉巴,等於做件新衣忘做領。」

扎葉巴先後有松贊干布蓮花生帕當巴桑傑拉隆貝吉多吉阿底峽等人在此閉關靜修。據說,格薩爾王曾在此地活動,並且在後山留下的射箭穿石等遺蹟。傳統上稱這裡有一百零八個修行洞,但實際上大概只有八十個左右,創建於不同年代。從山腳仰望,整座山形好像一尊度母

歷史上,此處曾有一座噶當派寺院,一座上密院結夏安居的專用道場,還有一座大約有300名僧人常住的格魯派寺院,阿底峽曾在此說法,並留有露天法座遺蹟。如今,噶當派寺院早已無存,上密院結夏安居的專用道場在1959年後僅存廢墟。只有格魯派寺院現已恢復。現在的扎葉巴寺,就是指該寺。

2011年時,在扎葉巴格魯派主宗,大約有60餘名僧人;在各修行洞修行的尼姑大約有70餘名。

建築

傳統上,香客會朝拜(參見藏傳佛教的朝聖)幾個最重要的洞窟。按照傳統朝禮路線依次可以見到的各個主要修行洞及殿堂有:

  • 緣起洞:是傳統朝禮路線上的第一個洞,位於上山時的左側。該洞是阿底峽的修行洞。
  • 金剛手洞:內供天然形成的金剛手菩薩像。
  • 彌勒殿(藏語稱「桑阿林」):據說該殿由克主傑所開。傳說該洞是古時長期在扎葉巴各洞修行者聚集同修之所。該殿供奉一尊高大的強巴佛彌勒佛)像,原來供奉的像據說有三層高,是前藏最大的一尊。原來的彌勒佛像穿着鞋子,手執一隻類似吐寶鼠的動物。據說,西藏過去有一位似傻非傻的人物,從遠地來朝聖,見到這尊原本未穿鞋的彌勒佛像,乃對佛像說:「咦,這麼冷的地方,怎麼您光着腳啊?我發願供養您一雙鞋,請您提起腳,讓我量量。」這時,由於他的誠意,佛像竟然顯靈抬起了腳,讓他丈量。後來,他再度前來朝聖,帶來鞋子,佛像又顯靈抬腳,讓他把鞋子穿上。自此,這尊彌勒佛像成為西藏唯一穿鞋的彌勒佛。原來的彌勒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滅。如今殿內供奉的是1980年代新造的佛像,與常見的彌勒佛像相同,不復過去舊貌。
  • 法王洞:為松贊干布修行的洞窟,內有他當年閉關用的小洞。
  • 拉隆洞:拉隆貝吉多吉修行、躲藏追兵的洞窟。拉隆貝吉多吉是9世紀時的人。當時,吐蕃贊普朗達瑪滅佛,拉隆貝吉多吉成功行刺朗達瑪,後來逃到該洞內躲藏。該洞本來存有拉隆貝吉多吉的帽子,但在1960年代失去。
  • 月亮洞:相傳蓮花生曾在此修行7個月,洞內收藏有蓮花生用神通在石頭上踩出的腳印。此外,赤松德贊的一位大臣曾經在此修得成就而乘着月光飛到天上,此洞因而得名(也有說法稱因蓮花生用神通打穿石壁形成月亮形天窗而得名)。

除了上述聖洞,扎葉巴還有集眾舉辦會供法會的「十日洞」,蓮花生修行處「太陽洞」和「密洞」,因修持勝樂金剛法門的高僧用神通將鈴掛在虛空中而得名的「鈴洞」。

傳說阿底峽離開扎葉巴時,將自己的念珠撒在地上,化為一百零八座白塔。另一說稱,為紀念阿底峽,後人將他的念珠拆開,以此裝藏,興建了一百零八座白塔。這些塔中有的至今尚存,在山腳處便可看見。

扎葉巴的小廟很多。最知名的是「祖拉康」,為松贊干布的藏妃芒薩赤尊公主為供奉佛祖所建。

參考文獻

  1. 扎葉巴寺,中國西藏網,2011-07-28. [2013-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