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指環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指環蟲的蟲體通常為長圓形,動作像尺蠖,寄生在各種魚類的鰓上、身體前端有4個瓣狀的頭器常常伸縮,頭部背面有4個眼點,在體後端腹面有一個圓形的固着盤,盤的中央有2個大錨,盤的邊緣有14個小構,在兩大鈎之間有l—2條橫棒相連。口通常呈管狀,可以伸縮,位於身體前端腹面靠近眼點附近,口下接一圓形的咽,咽下為食管,接着是分2支的腸,2條腸的末端通常在後固着盤的前面相連,使整個腸成環狀,但也有不相連而呈直管狀的。[1]

基本信息

指環蟲為雌雄同體,有一個精巢和一個卵巢,卵大而量少,通常在子宮中央有一個卵,但能繼續不斷地產卵,所以繁殖率也相當高。卵產出後就沉入水底,經數日後即孵出幼蟲,幼蟲在水中游泳,遇到適當的寄生時附於其鰓上,脫去纖毛髮育為成蟲。

指環蟲病是淡水魚苗、魚種階段常見的寄生蟲病,主要危害草魚、鰱魚鱅魚鯉魚鯽魚團頭魴(武昌魚)等鯉科養殖魚類以及金魚等觀賞魚。主要依靠蟲卵和幼蟲進行傳播,越冬魚種在開春後即開始發病,流行季節在春末夏初。在20-25℃的水溫範圍內最為高發,不僅流行於池塘養魚,在小型水庫和湖泊中也發生大批死亡。我國各主要養魚地區都有流行,以長江流域比較嚴重。 指環蟲的大多數種類對宿主有強烈的選擇作用,且繁殖傳播迅速,危害性大,大量寄生可使魚種大批死亡。[2]

指環蟲病最簡單的診斷方法是鏡檢,即剪取疑似指環蟲感染的鰓片,放在載玻片上,加一滴清水,製成水浸片,置於顯微鏡下觀察,低倍鏡每個視野內出現5個以上的指環蟲,就可認定為指環蟲病。

指環蟲防治

第一次用百分十甲苯咪唑類清除效果較好

第二次用第一次方法指環蟲會產生抗藥性用魚健寶類藥浴三五天效果較好

第三次用鰻蟲力克藥浴三到五天。以上三種藥交替使用魚類不會產生抗藥性。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