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昌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文昌魚
 

文昌魚生活在水中,形狀象魚,又有「魚」之稱,但實際結構不是魚。文昌魚具有脊索、背神經管和鰓裂等脊索動物的特徵,它與魚一樣都屬於脊索動物門。但它與魚又有差別:它的身體半透明,無腦,僅略擴大成腦泡,沒有真正 的頭(無頭類),沒有眼,沒有象魚那樣的偶鰭。所以它不是魚。[1]

分布於中國河北東部、青島煙臺廈門合浦沿海。歷史上以廈門同安劉五店產量最多,形成世界唯一的文昌魚漁場。是無脊椎動物進化至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也是研究脊索動物演化和系統發育的優良科學實驗材料,具重要科學價值。鮮品清津味美,干品更是名貴食品。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文昌魚

拉丁學名:Branchiostoma belcheri

別稱:鱷魚蟲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頭索動物亞門

綱:頭索綱

目:文昌魚目

科:文昌魚科

屬:文昌魚屬

種:文昌魚

二名法:Branchiostoma lanceolatum

分布區域:熱帶、亞熱帶的淺水海域中

外形特徵

文昌魚皮膚薄而半透明,由單層柱形細胞的表皮和凍膠狀結締組織真皮兩部分構成,表皮外復有一層角皮層。表皮外在幼體期生有纖毛,成長後則消失。文昌魚尚未形成骨質的骨骼,主要是以縱貫全身的脊索作為支持動物體的中軸支架。脊索外圍有脊索鞘膜,並與背神經管的外膜、肌節之間的肌隔、皮下結締組織等連續。

文昌魚肉紅色,晶瑩、半透明狀,兩頭尖尖,體呈紡錘形,略似小魚,無明顯的頭部,40~57毫米。美國產的加州文昌魚可長達100毫米。文昌魚前端有眼點,為視覺器,下為前庭及口口叫「口笠」。前庭周圍有40條口須,在咽的兩側有垂直的鰓裂,文昌魚在它胚胎時鰓裂只有8對,到了成體卻增加到180對。文昌魚的鰓裂不直接通向體表面開孔,而被皮膚和肌肉包裹着,形成一對特殊的「圍鰓腔」。文昌魚的後端有尾鰭及肛前鰭,背部有一條背褶,是一層皮膜物,根本沒有真正的骨質鰭條;腹面還有一對皮褶,叫做「腹褶」。身體兩側交錯排列着6五個透明而明顯的V字形肌節,V字的尖端部分朝着前方,這對在水中的向前運動有利。[2]

生長繁殖

文昌魚為雌雄異體。生殖腺附生於圍鰓腔兩側的內壁上,是26對左右厚壁的矩形小囊,性成熟時可根據文昌魚的精巢為白色或卵巢呈現淡黃色進行雌雄鑑別。文昌魚在6~7月產卵,通常產卵和受精都在傍晚進行。卵小而含卵黃少,為均黃卵(isolecithal egg),卵徑0.1mm~0.2mm。成熟的精子都是通過生殖腺壁的破口釋出,墜入圍鰓腔,再隨同水流由腹孔排出,在海水中完成受精作用。

文昌魚的發育需經歷受精卵—桑椹胚—囊胚—原腸胚—神經胚各個時期,才孵化成幼體。

受精卵進行幾乎均等的全分裂(holoblastic),經過多次細胞分裂後,使許多細胞結成1個形似實心圓球的桑椹胚(morula)。經過一系列的分裂分化,進而形成囊胚、原腸胚。原腸胚胎已形成內、外兩層細胞,分別稱為內胚層(endoderm)和外胚層(ectoderm),原腸胚的後期開始胚體延長、產生中樞神經、胚層進1步分化及各器官系統的形成神經胚(neurula)。

受精卵經過20多個小時後,文昌魚的胚胎髮育基本結束,全身披有纖毛的幼體就能突破卵膜,到海水中活動,此時有白天游至海底夜間升上海面進行垂直洄游的生活規律。幼體期約三個月,然後沉落海底進行變態。幼體在生長發育和變態的過程中,身體日益長大,出現前庭,鰓裂的數目因發生次生鰓條而增加了一倍,並由原來直接開口體外而變為通入新形成的圍鰓腔中。一齡的文昌魚體長約40mm,性腺發育成熟,可參與當年的繁殖。

有時,在某些特殊情況,幼體被捲入深海,變為深海的居住者,由於一些至今還不清楚的原因,使幼體一直延續到三年都在那裡。身體不斷地增長、很快地成為大型的幼體,甚至在變態為成體之前,它的生殖腺早巳開始發育了。長滿到十一個月即開始成熟。[3]

生理結構

1、消化和呼吸器官

文昌魚靠輪器和咽部纖毛的擺動,使帶有食物微粒的水流經口入咽,食物被濾下留在咽內,而水則通過咽壁的鰓裂至圍鰓腔,然後由腹孔排出體外。作為收集食物和呼吸場所的咽部極度擴大,幾乎占據身體全長的1/2,咽腔內的構造與尾索動物相似,也具有內柱、咽上溝和圍咽溝等。文昌魚幼體的鰓裂直接開口於體表,後來形成圍鰓腔,以腹孔作為咽部鰓裂的總出水口。咽內的食物微粒被內柱細胞的分泌物粘結成團,再由纖毛運動使它從後向前流動,經圍咽溝轉到咽上溝,往後推送進入腸內。腸為一直管,向前伸出1個盲囊,突入咽的右側,稱為肝盲囊(hepatic diverticulum),能分泌消化液,與脊椎動物的肝臟為同源器官。食物團中的小微粒可進入肝盲囊,被肝盲囊細胞所吞噬,營細胞內消化,大微粒在腸內分解成小微粒後,也轉到肝盲囊中進行細胞內消化,未消化的物質由肝盲囊重返腸中,在後腸部進行消化和吸收。

2、循環系統

文昌魚循環系統屬於閉管式,即血液完全在血管內流動,這種情形與脊椎動物基本相同。無心臟,但是具搏動能力的腹大動脈(ventral aorta),因而被稱為狹心動物。由腹大動脈往兩側分出許多成對的鰓動脈(branchial arteries)進入鰓隔,鰓動脈不再分為毛細血管,它在完成氣體交換的呼吸作用後,於鰓裂背部匯入2條背大動脈根。背大動脈根內含多氧血,往前流向身體前端,向後則由左、右背大動脈根合成背大動脈(dorsal aorta),再由此分出血管到身體各部。血液無色,也沒有血細胞和呼吸色素,動脈中的血液通過組織間隙進入靜脈。從身體前端返回的血液通過體壁靜脈(parietal vein)注入一對前主靜脈(anterior cardinal vein);尾的腹面有一條尾靜脈(caudal vein),收集一部分身體後部回來的血液,進入腸下靜脈(subintestinal vein),大部分血液則流進2條後主靜脈(posterior cardinal vein)。

3、排泄器官

排泄器官由數10對按節排列的腎管(nephridium)組成,位於咽壁背方的兩側,其結構和機能與扁形動物及環節動物的原腎比較近似。每個腎管是一短而彎曲的小管,彎曲的腹側有單個開口於圍鰓腔的腎孔(nephrostome),彎管的背側連接着5~6束與腎管相通的管細胞(solenocytes)。管細胞由體腔上皮細胞特化而成,其遠端呈盲端膨大,緊貼體腔,內有一長鞭毛。代謝廢物通過體腔液滲透進入管細胞,經鞭毛的擺動到達腎管,再由腎孔送至圍鰓腔,隨水流排出體外。此外,在咽部後端背部的左右,各有1個稱為褐色漏斗(brown funnel)的盲囊,有人認為有排泄功能,但也有人推測可能是1種感受器。

4、神經系統

文昌魚的中樞神經是一條縱行於脊索背面的背神經管,神經管的前端內腔略為膨大,稱為腦泡(cerebralvesicle)。幼體的腦泡頂部有神經孔與外界相通,長成後完全封閉。神經管的背面並未完全癒合,尚留有一條裂隙,稱為背裂(dorsal fissure)。周圍神經包括由腦泡發出的2對「腦」神經和自神經管兩側發出的成對脊神經。神經管在與每個肌節相應的部位,分別由背、腹發出一對背神經根及幾條腹神經根,或簡稱背根(dorsal root)和腹根(ventral root)。 [4]

得名由來

文昌魚盛產於福建省翔安區新店鎮下後濱村一帶,當地眾俗稱"薪膽物"。值得一提的是,當地百姓至今還流傳的一首由洪姓文人作詞作曲的《薪膽物之歌》,極具研究價值。

文昌魚在中國廈門的鱷魚島(現在隸屬翔安馬巷鎮的瓊頭村)附近流傳着1個傳說;古代,文昌皇帝騎着鱷魚過海時,在鱷魚口裡掉下許多小蛆,當這批小蛆落海之後,竟變成了許多象魚樣的動物,為紀念文昌帝君的緣故取名為"文昌魚"。嗣後這些動物在那海域繁衍昌盛,當地漁民也以捕文昌魚為生了。此傳說固不可信,但也顯示人民對祖國特產的崇愛和純樸的想象力。

相關視頻

1、中國珍稀物種:文昌魚,剛出生竟長這樣,細小的只能過浮游生活

2、渺小的文昌魚可以在地球上生活5億年,靠的原來是它的脊索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