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鬥茶(張光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鬥茶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鬥茶》中國當代作家張光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鬥茶

鬥茶,又叫茗戰,既是古代的一種茶文化,又是一種市井消遣的娛樂,可以說集典雅與世俗於一身,兼具比賽性與趣味性。

鬥茶始於唐代,當時只是少數人以品茶為主的活動,並沒有普及起來,到了宋代,鬥茶才逐漸流行,上到富商大賈、下至平民百姓,都樂於參與其中,有時一場鬥茶的勝負將成為街頭巷陌談論的話題,可見鬥茶的受關注度之高。

鬥茶一般為兩方對戰,個別情況會出現混戰,參加者要帶着自己最自信的新茶,用最合適的水溫和技術泡茶,可以說鬥茶既是茶葉質量的較量,亦是泡茶技術的角逐,茶葉的色香和烹茶的火候,甚至茶具的優劣都有可能會左右勝負。判斷鬥茶勝負的標準主要有兩個,一是湯色,二是湯花,後來還出現了湯味,但是由於味道主觀性太大,所以評判鬥茶勝負的標準便以湯色和湯花為主了。

湯色指的是茶水的顏色,純白為上等,青白為中等,黃白為下等,只有鮮嫩的新茶經過恰到火候的烹煮方能煮出純白的茶湯,而茶葉不新,或是火候控制不好,都會讓茶湯泛黃泛灰,由此可見想要在湯色上取勝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湯花指的是茶湯麵上泛起的泡沫,也是以純白為佳,但更為重要的是看湯花泛起後的水痕,水痕出現的越晚,則品質越高,若是湯花能夠在杯沿處聚集,遲遲不會,則效果最佳,被稱為「咬盞」,若是出現了「咬盞」現象,則勝負的懸念也就不大了。

鬥茶決出勝負後不會有什麼懲罰,更不會有賭錢之類的事情發生,輸者只需向勝者認輸,並且請圍觀的觀眾吃茶便可以了,因此鬥茶可以說是一種「雅玩」,既能愉悅身心,又能陶冶性情。

時至今日,鬥茶依舊活躍在人們的生活中,方式也更加多樣了,綠茶、紅茶甚至果茶等都可以參與鬥茶,評判的標準也更加完善了,主要根據色澤、湯色、口感等進行綜合的評判,一場鬥茶結束後,人們往往會共同品茶聊天,好不快活。如今的鬥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娛樂活動了,更是一種文化活動,是我國茶文化的寶貴遺產,深受人們的喜愛

千年歷史的鬥茶,仍將繼續發光發熱,帶給人們歡樂和幸福

[1]

作者簡介

張光茫,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