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
圖片來自itsfun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是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於中國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水師營鎮三里橋村西。陵園在1898年俄羅斯帝國佔據旅順時興建,安葬了以下的人士:

  • 1898年至1904年期間陣亡的俄羅斯官兵
  • 日俄戰爭期間陣亡的俄羅斯官兵
  • 抗日戰爭期間陣亡或病逝的蘇軍官兵、以及病逝蘇軍軍眷
  • 蘇聯駐軍旅順十年間去世的蘇軍官兵和軍眷
  • 朝鮮戰爭[1] 期間陣亡的蘇聯空軍兵員

陵園共佔地48,000平方米,是中國大陸佔地面積最大的外籍人士陵園,西部安葬了超過二萬名俄羅斯官兵,東部設有1,323座墓、共安葬2,030人,而陵園的中心位置和大門旁邊分別設有一座紀念塔。旅順蘇軍烈士陵園在1988年列入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曾先後獲前任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俄羅斯外交部部長謝爾蓋·拉夫羅夫到訪。

歷史介紹

1898年,俄羅斯帝國佔據旅順,興建了此座陵園。陵園共安葬了超過二萬名在1898年至1904年、以至在日俄戰爭期間陣亡的俄羅斯官兵。1908年3月,日俄戰爭戰勝國大日本帝國決定為陣亡的俄羅斯軍人建立紀念碑,名為「旅順陣歿露兵將卒之碑」;紀念碑在6月10日完工,安放在陵園內。

1933年,領導抗日武裝東北人民革命軍中國共產黨黨員金伯陽戰死,其衣冠冢設於此陵園深處。

抗日戰爭期間的1945年,蘇聯紅軍發動蘇日戰爭,於中國東北地區與日本關東軍交戰,超過32,000名蘇軍官兵在是次戰事中陣亡;而在隨後蘇聯駐軍旅順的十年間,有些蘇軍官兵和軍眷去世,需要安葬。由於原有陵園的面積太小、要安葬的烈士太多,蘇軍進駐旅順後在1945年8月擴建陵園,設置1,323座墳墓,安葬了1408名陣亡或病逝的官兵、以及622名病逝軍眷,合共有2,030人下葬。1955年3月23日,即將撤離旅順的蘇軍開始在陵園中心處修築一座紀念塔,以紀念葬於陵園的烈士;為了趕及在蘇軍撤離前完成工程,數十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工匠獲安排參與建塔工作,紀念塔最終在兩個月後落成。

在1950年至1953年的朝鮮戰爭蘇聯空軍中國人民志願軍提供訓練,並秘密到朝鮮半島參戰,陣亡的蘇聯空軍兵員多數秘密下葬於大連。202名蘇聯空軍兵員安葬於此座陵園,他們的墳墓形成一個巨大方陣。

陵園結構

旅順蘇軍烈士陵園位於旅順西北部的三里橋,共佔地48,000平方米,是中國大陸佔地面積最大的外籍人士陵園。

紀念塔

陵園的水磨花崗岩大門旁邊設有一座紀念塔,塔身高39.9米,是在1999年從大連人民廣場遷移至此。塔身前方有一座被稱為「大銅人」的銅像,高5米,造型為一名手握衝鋒槍的蘇軍戰士。

陵園的中心位置設有一座紅軍紀念塔,是陵園的標誌性建築,具有俄羅斯風格,可分為塔基、塔身和塔頂。其中,長方形塔基分為三層,第一層塔基為白色雪花石雕座,正面鑲嵌了一個銅鑄花環,花環內鑄有「1945」字樣;第三層塔基外面有銅板包鑲,銅板鑄有「為蘇中兩國人民的自由和幸福而光榮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中文字樣、以及對應的俄語字樣。塔基上的是一面白色大理石墓碑,高15米。紀念塔的南北兩端各有一尊銅像,各高1.65米;兩個銅像分別是身穿陸軍和海軍軍服的蘇軍戰士,他們的造型為跪姿,呈現脫帽、俯首、持旗、握搶的動作,以示對陣亡兵員的最高致敬。

墳墓佈局及設計

以中心位置的紅軍紀念塔為界,可以把陵園劃分為東、西兩部分。紀念塔前方安葬了202名在朝鮮戰爭陣亡的蘇聯兵員,他們的墳墓形成一個巨大方陣,這些墓碑的大小以墓主軍階高低為依據。

陵園西部是在俄羅斯帝國佔據旅順時興建的,安葬了超過二萬名俄羅斯官兵,並設有日本紀念陣亡俄羅斯士兵的「旅順陣歿露兵將卒之碑」。陵園西部亦有一些帶有紅旗紅星標誌的墓碑,這些墓碑屬於抗日戰爭時陣亡的蘇聯紅軍軍人,在1945年8月擴建陵園前設立。

陵園東部設有1,323座墓,共安葬了1408名在抗日戰爭陣亡或病逝的蘇聯官兵、以及622名病逝軍眷,合共為2,030人。這些墓碑全部刻上了墓主姓名和生卒年月,有些附上墓主的照片或瓷像。當中,大部分墓碑由軍隊統一修建,造型統一,頂部皆有紅星標誌;有些軍隊統一修建的墓碑上鑲嵌了飛機、鐵錨、坦克等圖案,以標記墓主生前所屬的兵種。小部分墓碑由死者家屬單獨修建,造型各異,有塔式、柱式、立式、臥式等設計,大小不一,裝飾也不相同。陵園東部有31座墳墓是合葬墓,各安葬了20至30名蘇聯紅軍軍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