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昌原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昌原市(韓國語:창원시),是韓國慶尚南道南部的一個城市,是慶尚南道的行政中心所在地。與鄰近的馬山市鎮海市共同構成一生活圈,並稱「山海原」[1]

中文名:昌原市

外文名:창원시

行政區類別:市

所屬地區:韓國慶尚南道

地理位置:朝鮮半島的南端

氣候條件:溫帶氣候

人口數量:106萬(2015年)

簡介

韓國著名的跨國公司LG電子的Digital Appliance事業總部就設在昌原。

昌原市位於韓半島的東南端,慶尚南道的中南部,是連接蔚山釜山、馬山與泗川的東南沿海重化學工業地區中的大規模機械工業園區,與馬山自由貿易地區一同發揮着慶南中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中樞作用。

位於和昌原相同緯度上的國內城市有釜山、金海、馬山、晉州光州等,位於和昌原相同經度上的國內城市有鎮海、大邱、榮州,海外城市有西伯利亞伊爾庫次克中國哈爾濱日本長崎澳大利亞溫德姆等。

昌原市位於北緯35度,歐亞大陸的東岸,屬於溫帶氣候地區,因此四季變化明顯,比大陸年度差距較小,受季候風的影響。因位於韓半島的南端,氣候溫和,適於室外活動。1980年以後的10年間, 年均晴天數達116天(占一年的32%),1990年以後10年間的年均晴天數達135天(37%)。

從1992至2001年之間的年均氣溫為15度,年均降水量為1,39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一年是94年的718毫米,降水量最多的一年是91年的2,046毫米,而2001年的降水量為1,033毫米。

昌原市與馬山市、釜山市一同位於韓半島的東南端,由西北邊的潭山(現天柱山,656m)、東邊的田堂山(現鳳林山,567m)、東南邊的佛母山(802m)、南邊的長福山(566m)和盤龍山(現八龍山,528m)環繞城市,海岸線長達12.6km,與馬山灣相連接。在內面的100米以內分布着低矮的小山,是國防上非常重要的戰略性基地。

昌原大路是總長為13.5公里的直線道路,它連接着昌原市的召界洞與南山洞,貫穿城市,以它為中心,城市可分為南邊的工業園區和北邊的新城市地區。 1995年1月合併了周邊3個面,從而獲得了大山面地區的廣闊平野。我市的土地總面積為292.685(44.08%),其中農業占地為77.820(26.59%)、工廠占地為14.227(4.86%)、建築面積為 17.530(5.99%)、其他54.102(18.48%)。該市境內的河流有以潭山(天柱山)為起點的長達5.20公里的內洞川、以前檀山(精兵山)為起點的長達7.5公里的昌原川,以及以佛母山長福山為起點的長達9.5公里的南川,這些河都流至馬山灣。

路線

在交通方面,昌原與慶全公路線、南海高速公路以及中部內陸高速公路相連接,而昌原隧道的開通更是縮短了與釜山廣域市的距離。

昌原市的位置隨着城市的發展而有所變化,與1976年首次開設昌原地區駐外辦事處的時候相比,1980年開設昌原市廳的時候,雖然東、西、南端沒有變化,但北端由上北支所退村推移到義安洞召沓,極點也擴大到93〃。

之後1995年進行城鄉合併時,舊昌原郡所屬的東面、大山面、北面合併到昌原市,至此昌原市的東、西、北端再次得以擴大。

昌原在三韓時代時屬於弁韓,在統一新羅時期時被稱為義安郡,在高麗時代被稱為義昌縣。

昌原這個名稱從朝鮮時代(A.D.1408年)開始使用。

昌原都護府(行政區域的一種)在1601年升級為昌原大都護府。

昌原市民在壬辰倭亂時期由於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作為補償政府授予了他們土地。

該地區一直保持着其特有的行政與軍事上的重要性,並於1974年4月1日,根據國家的重化學機械產業發展政策和首次城市規劃政策,被指定為產業基礎城市和計劃城市。

昌原於1980年被升級為市,又於1995年被劃分為東面、北面和大山三個部分。

如今,昌原市已經迅速成長為慶尚南道的主要行政、產業、教育、文化城市。昌原市政府慶尚南道首府打算從釜山遷移時,馬山市與晉州市兩地相爭不下,故選定了當時空曠的第三地昌原,1977年開始大規模都市計劃,1980年升格為市,1983年道廳正式搬遷。由於詳盡的規劃,使得該地成為生活機能便利完善的新興都市。

視頻

新春祝福翻譯——韓國昌原市長安商守新春賀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