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位於昌吉市文化路,建築面積2000平方米,以昌吉清代老糧倉為依託,用圖片、文字、實物等形式展示當時糧倉原汁原貌。

相關資訊

家門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成黨史學習教育「打卡地」

為深入貫徹落實好「用好紅色資源,傳承好紅色基因」的指示精神,昌吉市充分發揮文物遺蹟的歷史意義和教育意義,不斷將黨史學習教育引向深入常態。

「在家門口就能參觀愛國主義教育[1]基地,通過講解員的介紹,也知道了清代糧倉的歷史,各種農耕機械,讓我覺得祖先的聰明才智創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這是先輩們留給我們的精神食糧,在這可以了解我們昌吉本地的歷史,讓我們更愛家鄉。」昌吉市寧邊路街道城關社區居民李翠和社區幹部來到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參觀後,深有感觸地說。

近日,昌吉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被命名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根據有關史料記載,清代糧倉始建於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開始被用來為清兵囤積糧草,解放後又為解放軍存放軍糧,為保衛、建設祖國邊疆發揮了重要作用。昌吉市政府先後投入1000萬元,連續3年時間,對一號倉與二號倉進行了搶救保護,對占地300多平方米的三號仿古糧倉、二期文物本體進行了修繕。2010年,又完成了院落內交糧場景和室內11個展廳的布展工作。陳列展覽基本以反映昌吉地區農耕歷史文化為主,包括寧邊糧倉、昌吉農耕史、收穫、入倉、磨坊、油坊、清代軍囤等內容。再現了昌吉市農耕文化和歷史沿革,處處充滿了歷史底蘊,喚起了參觀者對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情結,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開展、培育和踐行愛國主義教育發揮了積極作用[2]

昌吉市寧邊路街道城關社區黨總支書記馬彥軍介紹:「通過組織轄區居民和幹部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激發了各族幹部群眾,愛家鄉、愛新疆、愛黨愛國情懷,更進一步提升了宣傳大美昌吉,宣傳我們美麗家鄉,激發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先輩們不怕困難、勇於挑戰的精神,共同創造新時代的美好生活而努力奮鬥。」

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講解員王崑崙說:「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成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昌吉州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不斷完善館內基礎設施,提升社會服務功能,結合建黨一百周年,黨史學習教育等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截止目前,共接待遊客近萬人,成為當地人們學習昌吉歷史文化,了解昌吉農耕文化的重要課堂。」

視頻

昌吉市清代糧倉遺址博物館 相關視頻

昌吉市流動博物館
中國唯一仍在使用的清代糧倉!儲糧5千噸,慈禧曾題字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