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重新導向自 普格县)
前往: 導覽搜尋
普格縣彝族火把節原圖鏈接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普格縣,隸屬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東南部,介於北緯27°12'—27°30'、東經102°26'—102°46'之間,面積1918平方公里,境內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下轄3街道和31個鄉,縣政府駐普基鎮,2020年總人口21.88萬人,其中彝族人口占85.6%、農業人口占92.7%,是一個以彝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山區農業縣、深度貧困縣。 2016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19億元 。

宣統二年,組建普格鄉,屬西昌縣管轄。1952年12月始設普格縣[1]

普格縣有國家4A級風景名勝區螺髻山四川名泉溫泉瀑布、中國第一彝寨螺髻山彝寨等風景名勝,有以彝族火把節為代表的魅力「阿都」文化,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 ,享有彝族「火把節之鄉」美譽。

普格縣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 和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範圍內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2016年月,普格縣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歷史文化

普格是彝族聚居縣,民族風情以彝族風情為主。彝族火把節、彝族年、彝族婚俗、葬禮和安魂儀式等民風民俗與眾不同。

火把節

普格是中國彝族火把節之鄉,彝族第一個火把節場地在普格縣的日都迪薩,彝人火把文化就從這裡點燃[2]。普格的火把節以原始、古樸、熱烈的氣氛而享譽內外,被認為是「最原汁原味的彝族火把節」。以彝族特有的民風民俗、音樂舞蹈、競技狂歡等形式表現彝族最原始古樸的人文景觀,主要有鬥牛、斗羊、鬥雞、賽馬、摔跤、爬竿、選美、對歌、火把游山等民間競技;朵樂荷、達體舞、彈月琴、撥口弦等民間歌舞;還有篝火晚會火把狂歡、祈福祭祀等傳統習俗。

彝族年

彝族年,也是彝族的傳統節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普格彝族年一般在每年公曆的十月至十一月擇吉日舉行,過年要過三天,第一天「點煙火」,第二天玩各種古老遊戲,第三天「送祖」。過年後就開始拜年,禮物一般為酒、肉、禽、蛋類。

彝族婚俗

普格彝族婚俗保留着古老的傳統和神秘的色彩。包括訂婚和結婚兩大程序。整個婚禮過程中,以潑水、抹黑臉、背新娘等方式使婚禮充滿歡樂、風趣和幽默,「搶、背、瞧」被譽為彝族婚禮中的「三絕」。

彝族葬禮

普格彝族葬禮完整地保持了彝人祖先的原始習俗,方式為火葬,主要包括備喪、祭奠、指路、招魂、出葬、火化、聚食等儀式,長者去世後,還要舉行安靈儀式和超度送靈儀式。

彝寨街道名由來

「茲姆廣場」四周的街道以古時開天闢地的神仙名字命名。北方的街道取名為「司刃鼎力路」,南方的街道取名為「阿俄殊補路」,東西向的街道取名為「孺刃古達路」,廣場西邊的街道取名為「蜀刃邇達路」。其他兩條街道取名為「亘摩阿邇路」和「司刃約祖路」。「亘摩阿邇」是鍛造擎天大柱的神匠,「司刃約祖」是打造山川河流的神仙。

彝寨外圍的四條街道以普格境內有名的景區景點命名,意為普格擁有鍾靈毓秀的自然資源,悠久燦爛的人文景觀。通往螺髻山景區的街道取名為「螺髻大道」;彝寨東面的街道取名為「特補瑙達路」,「特補瑙達」是螺髻山區的彝語稱謂;進入寨內的街道取名為「拉箐日澤路」,「拉箐日澤」是普格縣灣洛鄉境內的拉箐瀑布,是彝族優秀古典敘事抒情長詩《媽媽的女兒》的誕生地,取名「拉箐日澤路」,一是此路有水有瀑布,還有「媽媽的女兒」雕像,二是強調普格是《媽媽的女兒》的故鄉;彝寨西面的街道取名為「日都迪薩路」,「日都迪薩」在普格縣耶底鄉境內,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取名「日都迪薩路」,是為了彰顯和強調普格是彝族傳統火把節的故鄉,此外,彝語「日都」是清泉噴涌的意思,有源源不斷地為「拉箐日澤」提供源頭活水之意。

視頻

普格 相關視頻

航拍涼山普格縣,小伙認為比涼山其它貧困縣要好得多 

參考文獻

  1. 普格縣地情,四川省情網,2020-3-3
  2. 普格:唱響「火把節之鄉」的精彩樂章 ,搜狐, 2019-10-25